第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列车司机或者运营列车员应当立即停车并采取应急措施; 无法处理的,列车司机或者列车调度员应当立即报告就近的火车站或者列车调度员处理。 为保证铁路旅客安全或因特殊运输需要不宜停车的,不得停车; 但是,列车司机或者运营列车员应当立即向接到报告的就近火车站或者列车调度人员报告事故情况。 会员应立即采取行动。 第十九条 发生事故导致铁路运营中断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铁路正常运营; 必要时,铁路运输调度指挥部门应当调整运输线路,减少事故影响。 第二十条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铁路管理部门、铁路管理机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事故等级; 必要时设立现场应急救援机构。 第二十一条现场应急救援机构可以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借用设施、设备和其他物资。 借用单位使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并缴纳适当费用; 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救援工作。 第二十二条 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需要紧急转移、安置铁路旅客和沿线居民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救援、转移、安置工作。及时。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铁路管理部门、铁路管理机构或者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参加事故救援。事故救援的需要。
第二十四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在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将有关证据移送事故调查组。 因事故救援和尽快恢复正常铁路交通需要改变事故现场的,必须制作标记、现场图、现场视听资料,并作出书面记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隐匿、毁灭有关证据。 第二十五条 事故死亡人员的遗体经法定机构鉴定后,应当及时通知死者家属领取; 找不到死者家属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1、铁路交通事故分为哪几个等级?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规定》第八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列车出轨数量、铁路运营时间中断等情况,划分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 (一)造成三十人以上死亡,或者一百人以上重伤(含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人以上的万元; (二)繁忙干线18列以上旅客列车脱轨,铁路服务中断48小时以上的; (三)繁忙干线60多趟货运列车脱轨,铁路服务中断48小时以上。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造成十人以上三十人以下死亡,或者五十人以上一百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一网络投稿以下; (二)18列以上旅客列车出轨的; (三)60余列货运列车脱轨; (四)2列以上18列以下旅客列车脱轨,中断繁忙干线线路运行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运行的。 超过48小时; (五)6列以上、60列以下货运列车出轨,中断繁忙干线线路运行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运行48小时以上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造成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死亡,或者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低于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 (二)18节以上列车出轨的; (三)60节以上货车脱轨的; (四)繁忙干线铁路运输中断6小时以上的; (五)其他线路铁路运输中断的。 10多个小时。 第十二条 造成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一般事故。 除前款规定外,国务院铁路管理部门可以对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作出补充规定。 第十三条 本章所称“以上”包括原数,所称“以下”不包括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