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亟需促进畜禽工厂养殖转型升级

文章末尾提供了下载完整报告的链接。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禽蛋制品生产国,乳制品也位居世界前列。 工厂养殖(采用类似工厂的形式组织安排畜禽产品的生产经营)作为我国畜禽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保障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规模化、高集中、高密度、同质化等特点,工厂化养殖与传统农户分散养殖相比,面临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构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迫切需要推动畜禽工厂化养殖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粮食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科研团队结合公开数据、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对畜禽工厂化养殖现状及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焦点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

报告第一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畜禽产品的供需情况,包括肉、蛋、奶制品的消费趋势、国内畜禽屠宰量和畜产品产量等,并对畜禽产品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畜产品贸易和进口的贡献; 第二章体系梳理畜禽养殖行业标准和法规,总结各类养殖补贴政策及其影响; 第三章分析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组织的行业现状,分析了重点畜禽品种的养殖模式; 第四章从成本与效益、营养与健康、动物福利、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畜禽工厂化养殖的影响; 第五章提出从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科研人员、投资者、消费者五大市场主体推动畜禽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农业可持续转型计划; 第六章总结了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中心结论

过去,在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畜禽工厂化养殖通过降低动物蛋白成本、增加其可获得性,改善了居民膳食营养。 但目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肉类消费量已远远高于膳食指南。 建议量,肉类摄入过多会增加居民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符合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方面,工厂化养殖因其规模大,在产品质量提升、疫病防控(包括抗生素持续减量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规模化、高密度; 另一方面,工厂化养殖由于区域畜禽承载能力高、畜禽粪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压力,也影响动物福利。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我国畜牧业发展亟需转变思路。 扩大畜产品规模和产能已不再是当务之急。 现阶段,更要注重在保证畜产品“量”的基础上提高“质”,即保证畜产品充足。 在产品稳定供应的基础上,政府制定和实施更具前瞻性的粮食政策,并推动科研人员、农业企业、农民、投资者、消费者等各类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促进粮食安全。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养殖技术,创新养殖和商业模式,探索替代蛋白来源,优化膳食结构,不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农业食品体系有利于人类健康、环境和动物福利。

中国畜禽工厂化养殖对营养、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pdf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