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常州举行

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创新中心由天合光能牵头。 已与聚和材料、捷嘉伟创等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融资共建洽谈,并与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强强联手。 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围绕光伏产业开展协同创新,共同布局新一代光伏产品——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创新中心将从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重构光伏产业链,加快叠片电池产业化进程,聚集常州一批优质光伏产业链企业的创新资源。 计划用3-5年建设,逐步走上独立运营轨道,充分发挥我国聚集创新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试点,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占据先机。在下一代光伏技术转型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大创新平台做出贡献。

施旭勇高度肯定了诞生于常州国家高新区的天合光能的快速发展以及为新能源产业和光伏产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023年,常州将成为GDP达到1万网络投稿的优质城市,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将达到7600网络投稿,投资热度位居全国第一,产业链完善度位居全国第三。国家。 石旭勇表示,近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乘势而上、随波逐流,努力打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区。 未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继续支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力企业发展,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从企业集聚到创新。 我们将汇聚一堂,点燃创新引擎,加快新生产力发展,努力打造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热点。

高纪凡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协同创新。 目前行业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协同效应较弱。 然而,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实现创新全覆盖。 要探索一条既能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又能开展协同创新的路径。 探索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探索一条摆脱内卷化、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为全国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树立标杆中国。

高纪凡认为,建设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关键在于深化合作。 联合创新体系在国际上并不是完全开放的。 联盟企业要优先,通过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既充分发挥各联合创新主体的创新创造能力,又保障联合创新中心各参与者的利益,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探索发展新生产力、更好发展的更好出路。中国光伏产业未来的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道路将引领中国光伏产业走上更高价值、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实现共赢。

签约仪式结束后,双方进行了座谈。 陈一峰分享了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创新中心的未来规划和展望。 与会嘉宾就“如何培育新生产力”、“如何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 会上,各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出建言和建议。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