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玩家代练行为的正当性与市场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一名网络游戏玩家,肯定会接触到代练。

大多数人对代练这种以金钱换取游戏活动的交易感到相当愤怒,并谴责其对游戏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然而代练之所以能够一直存在,当然是依赖于巨大的市场需求。 抛开游戏道德不谈,我们今天不讨论代练的合法性。 我们仅将其作为市场现象来分析。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继续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游戏生涯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代练有了交集。 由于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我无法获得WOW中的“引领潮流”成就和无脑咆哮掉落的传家宝武器,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通过对我的某个宝物进行代练来帮助我完成任务。应该是我自己完成的。 游戏体验。 也许无法亲自完成游戏内容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很多选择代练的玩家都认为,用更小的价格来弥补更大的遗憾才是解决办法。

虽然代练一直被认为是违背游戏本质和游戏规则的,即使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也不得不说,代练就是我们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代练行业的起源——从C2C到B2C的转变

国内代练行业的崛起得益于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 毕竟代练是为网络游戏用户服务的。 因此,了解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历程,也就对代练行业的崛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代练就像充当司机。 它们的本质是纯粹的行为替代。 然而,最初的代练形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源于游戏币等虚拟物品的交易。 代练的主体基本上只是散兵游勇。 。 这些代练行业的先行者不仅拥有比普通人更优秀的游戏技术,而且还能够从游戏中找到商机。 他们先是通过出售虚拟物品来获取利润,然后发现通过取代游戏账号原来的主人达到一定的价值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收入,最后将代练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所以可以说,代练最初是一种简单的C2C交易。

网上流传已久的早期代练工作室环境图

单独行动力量有限,团伙作案效率更高,获利更稳定(大错特错)。 于是,对此感兴趣的顶尖打手们逐渐组成了几个甚至十几人的作坊式力量训练工作室。 。 虽然这样的“作坊”在发展初期可能会经历过工作条件差、收入不稳定等困难,看起来不正规、不起眼,但事实证明,这些工作室为代练市场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 #徒的主要来源。 后来,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有头脑的工作室重新整合工作室,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将原本不起眼的代练工作室引向了公司化之路。 当然,能够将不太认真的代练工作室公司化的团队屈指可数,更何况我们还处在一个游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时期。

转眼间,这个行业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洗礼。 与曾经粗放的商业模式相比,现在的代练市场已经相当规范。 甚至还有专业的代练接单平台,市场上不乏明目张胆的相互竞争。 竞争。 仔细一看,这些代练平台的主要公司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曾经不起眼的代练小作坊。 回首过去,谁能想到,一个曾经住在漆黑烟雾缭绕的私房里的小代练作坊,能够创造出今天的辉煌。 也正是代练平台的出现,宣告了代练行业完成了从C2C到B2C的转型。

启动代练生态系统——你需要了解哪些市场角色

由于这个行业还没有消亡,而专业代练平台的出现,不仅印证了游戏行业的繁荣,也意味着代练有足够的市场,代练的环境——代练行业也在逐步完善,这对于代练行业来说十分重要。 对于修炼者来说,这是一种肯定和保证。

通过一张代练操作流程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

那么,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代练产业链中的各个角色。

大师一号

代练需求者在代练行业中俗称“账户主”,也就是账户的拥有者。 账号拥有者是代练产业链中甲方永远的父辈。 如果账号主不需要代练,那么下游的所有代练从业者都得喝西北水了。

代练游戏平台_游戏代练_代练游戏接单平台

2个商户

商人又称商贾,是发出订单的商人。 他们在马云嘉都有自己的店。 商家在淘宝或天猫上向账户主收集代练需求,然后将这些代练订单交给打手来完成。 这里区分淘宝和天猫的概念是因为商家的店铺属性不同。 淘宝对应C店,天猫对应B店。

B店是指天猫商城的认证店铺。 由于天猫的准入制度,获得认证的天猫店铺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并具备一定的资质。 也就是说,B店是一家有一定实力的公司背景店。

C店与B店相对,都是在淘宝注册的个人店铺。 与B店相比,C店实力要弱很多,实力自然更小。

3个#徒

#徒还有其他称呼,如“力量训练师”等。 战士是完成代练需求的人,也是代练产业链的最底层。

有代练需求的人只知道在淘宝上寻找代练店铺,并认为代练打手是由店铺直接招募和管理的。 其实也有一些游戏玩家是这样的,但这种模式仅限于代练市场较小的游戏。 目前,市场上主流代练游戏的玩家基本都是独立个人,与商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关系。

打手也是工人,也需要受到保护。 对于#徒来说,商人就是他们的当事人。 因此,在这样的系统中,打手的利益有时并没有得到上游的重视,于是出现了第三方代理。 实践平台。

4 代练平台

对于商家和代理商来说,代练平台是第三方担保机构,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质上,它和淘宝没有什么不同。 平台为下单商户聚集代理资源,提高商户的工作效率和订单受理与完成。 单价; 而#徒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得到保障。

简单来说,代练是一个供需关系明显的买方市场,交易过程并不复杂:账户主向商家要求支付代练需求,商家将代练订单发布到第三方平台上。当事人担保平台,#徒在平台上接收订单。 赚钱,仅此而已。

这种市场关系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各种业内人士无法向外人解释清楚的情况。 了解了代练产业链中的各个角色后,我们有很多话要说。

你想要的干货全在这里

笔者的朋友W先生目前就从事这样一个代练平台的运营,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外人不知道的相关数据。 然而,为了保护相关各方,同样的数据也涉及到商业。 由于是保密的,所以我们只谈分析,不公布数据。

代练市场规模——这块蛋糕日成交额近千万

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决定了玩家数量,玩家数量决定了代练市场的走向。 因此,腾讯的《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凭借庞大的玩家数量自然占据了代练最重要的市场。 由于两款游戏都是时下最火爆的MOBA游戏,段位、天梯的设置给了玩家炫耀的同时,也为代练提供了最滋养的土壤。

据W君市场调查统计,截至2月份,天猫B店所有《英雄联盟》代练订单日均超过1.2万单。 C店的订单量无法详细核实,但保守估计,B店和C店的日总订单量平均为1.5万单。 2月份,代练平台客均价为80元。 如果算上商店收取的佣金,仅《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的代练市场日收入就超过了170万元。 那么《王者荣耀》呢?

游戏代练_代练游戏平台_代练游戏接单平台

某代练平台部分内部数据统计截图

2月份的数据显示,《英雄联盟》的代练市场数据正在逐渐下滑,而《王者荣耀》的接单量却开始逐渐增加。 是什么原因? 只能说现在的学生党生活条件太好了,人人都有智能手机。 手机,再加上《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的模式基本相同,为平时不能去网吧玩游戏的同学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练级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百度指数对比

截至2月底,《王者荣耀》日订单量接近2万,订单金额约200万。 如果加上商家的佣金,每天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80万,而目前,这个数据还在每天都在上涨。 。 因此可以粗略估算出,《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这两款游戏,每日代练市场的盘子接近500万。 考虑到其他游戏的代练规模,这确实是每天近千元的收入。 千万级的巨大市场。

代练市场这么大,谁是赢家?

在普通人眼里,代练行业最赚钱的人绝对是下单的商家。 毕竟,商人这个“二流经销商”,可以连接上户和下户,阻断需求者和执行者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赚取大量利润。 这个想法是对是错。

与传统电商不同,游戏代练行业的商家并不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扎根于三四线小城镇,甚至乡镇县。 没有其他原因。 就业成本较低,收入可以最大化。 当然,这里统计的都是在行业内已经有很高威望的大商人。

代练商家位置分布

打手们总是认为商家的收入高、销量低,还用严格的要求来扣减打手的收入。 然而,作为商人,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巨大。 商家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顾客,就需要在竞价排名上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他们愿意花钱,他们可以在搜索中排名更高。 以《英雄联盟》的竞标为例。 曾经出现过竞价点击价超过代练平台客单价的情况。 所以,商家接单的大部分成本都在这儿。

顺便说一下,如果商家让淘宝爸爸不高兴,强行降级或者下架你的页面,那么商家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本。 由于打手素质不同,或者在代练过程中与商家意见不合,少数打手会采取破坏账号主符文等极端行为来报复商家。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不可避免地需要赔偿账户所有者的损失。 W先生曾办理过一起#徒毁掉价值数千元游戏账号的案件。 最终,平台通过打手押金并冻结打手账户内的资金,为商家挽回了部分损失。 这张代练订单的原值只有200元,可见商家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代练打手生态圈-最广泛的大学生代练打手来源

代练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行业守则:打手不得私自联系账号主。 原因很简单。 作为中间商,商家想要赚取利润,所以#徒看到的订单价格远低于商家的收货价格。 但随着大众对虚拟财产的重视,游戏厂商不断升级防盗号手段,比如加入验证。 这些设计有效减少了玩家的财产损失,当然也增加了代练操作的复杂性。 代练玩家想要登录自己的账号,必须联系账号所有者获取验证信息。 因此,玩家通常可以获得账号所有者的联系信息。

于是,聪明的#徒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接单方式:绕过商家,联系账户所有者,获取第一手的强化订单。 这样,中间就不会有订单发布者获利,单价也会相应上涨。 私人订单的价格较高,但在虚拟世界中,谁能保证交易双方不会互相欺骗呢? 所以私人订单有风险,正规渠道更有保障。

力量训练打手分布

那么,除了那些半专业工作室之外,活跃在代练市场上的打手还有谁呢? 如果根据W先生提供的内部调查报告,目前的打手群像中有一张是拟人的话,那么他就是一名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城市读书的大学生。 他的家庭背景还不错,拥有一部性能一般的智能手机。 他的日常生活并不是很缺钱,也没有很大的学业压力。 平均来说,他每天至少会花2-4个小时玩游戏。 接触代练行业后,我完全凭个人兴趣和能力接单,平均每天能完成一个订单。 他至少有两个彼此熟悉、能力相近的朋友。 平日接到订单后,他尝试和朋友们一起玩黑游戏。 通过力量训练,他每个月可以赚1000到3000元。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平台竞争激烈

对于第三方平台来说,最基本的当然是功能。 从基础功能来看,目前代练行业的平台之间不存在突出的技术壁垒,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代练平台作为商家和#徒之间的中间环节,保护包括账号主在内的各方利益。 因此,基于平台的功能,仲裁服务也是一个核心竞争力。

在代练订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时,平台就需要在商家和打手之间进行调解,甚至对双方的过错进行仲裁和判断,从而决定最终由谁来承担对无责任方的赔偿责任。 。 那么仲裁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偏差。 所有平台无疑都会向商家倾斜。 没有其他原因。 代理商可以有很多,但发出订单的商家却没有那么多。 平台一切数据支撑的基础是商家是否在平台下单。 那么如果呢? 你是一个平台,你会做什么?

就像滴滴、Uber一样,动力培训平台想要占领市场,也需要经过一番拼搏才能留在市场。 他们占领市场的方式与打车软件如出一辙。 他们首先凭借公司在网络游戏交易市场的丰富经验以及充足的技术和金融资本进入市场; 然后他们发起补贴战,迅速消灭市场; 最终,冠军和亚军相互较量。 因此,想要在这个极其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仅是一个平台APP。

然而,每个领域都有剧透。 作为一个起步不到一年的代练平台,W先生的平台也遭遇了一些不法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 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抄袭活动创意、散布谣言、诽谤等。 还有恶意举报。

平台建设难度如此之大,能分享的利润只占代练订单量的5%,其中必须投入到前期开发、后期运营以及补贴和返利上。 如果代练平台想要保证数据稳定,除了补贴打手之外,还必须向订单发布者提供一定比例的交易金额作为返利,以吸引更多商家在平台上发布订单。

了解了代练行业的各种角色之后,我们就可以谈谈这个行业的利润分成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展示代练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

商户收到账户主的订单,价值100元; 发布到动力培训平台时,单价的30%左右投入到竞价、运营成本和利润上。 此时单价为70元; 力量训练平台向其收取5%,服务费为3.5元; 剩下的66.5元归#徒所有。

这样一来,谁受益更多,一目了然。

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未来方向

目前国内代练市场已被两三个主流代练平台瓜分,主要订单来源基本被天猫头部商家拦截。 因此,想要扩大市场,除了等待新的游戏趋势之外,就只能开动脑筋去开拓新的市场了。

现在看来海外代练市场还有待开发。 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高昂,代练这样的纯手工行业无法发展。 如果跨区域网络和游戏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么利用国内大量资源消化国外代练订单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这方面并非没有先例。 早在2008年,《魔兽世界》第一个资料片《燃烧的远征》刚刚推出时,由于国内更新延迟,就出现了代练工作室组织打手“远征”的情况。 “欧美服务器,一是抓住机遇,开拓国外服务器市场;二是培养团队,为国服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在国外服务器经营代练产业有风险,但利润是可观的,远高于国内市场的回报率,同理,纵观目前的代练市场,如果打通整个流程环节,也不失为一个可拓展的方向。

试想一下,韩国的LOL代练市场上全是中国打手。 这算对抗韩国成功吗? 退一步讲,如果允许打手恶心国外玩家,国内玩家会幸灾乐祸吗? 就这样,不过我有些期待韩服公屏上全是中文拼音的时候,会很开心。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