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唯一入选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国多地不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工业增长平稳,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盖章实属不易。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督促激励工作的实施办法》中公布了2024年工业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州)评选条件。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供参考:

1.在工作思路、推进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探索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二、稳工业增长、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成效明显。

三、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较高。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集群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取得明显成效。

总之,想要获得KTV对“工业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认可,就得看业绩,而不能只看空谈。

常州天气_常州_常州旅游

在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是否取得明显成效? 有没有经得起考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先进制造业是否已形成集群规模和集聚效应?

仅仅满足这些是不够的。

要知道,江苏“十三太保”中实力雄厚,其中不少人拥有丰富的行业背景,个个都在为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争先恐后而努力。 想要在“尖子生”中“拿到最好分”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在江苏省的强劲竞争中突围,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毋庸讳言,工业制造深厚的历史积淀已成为常州最响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常州各细分领域已有200多家“隐形冠军”,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制造业冠军数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比坚实的产业“家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和变革。

更时髦的说法是“智能转型、数字化转型”——工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

智能数字化转型将使企业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高的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率。 它给企业带来的是更高的“绿色含量”,也将是更高的“含金量”。

常州_常州旅游_常州天气

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双碳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座以工业制造起家的城市,智慧数字化转型是常州迈向现代化的必答题,也是将“常州制造”转变为“常州智造”的关键”。

从今年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常州迄今为止很好地回答了“智能化改革、数字化转型”这个必答题:

五年来,常州重点培育壮大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八条高增长产业链。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型碳材料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前十名产业链总产值由指定产业的34.3%提高到46.5% ;

星级云企业938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65个,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已开通5G站点1.1万个,入选国家首批“千兆城市”。

这些数据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新”、“真实”。

仅仅制造强还不够。 我们还要做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我们要聚焦浪潮,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优势,用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实践为企业赋能。 与时俱进,让数字化、智能化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

常州一直是一个实践者,而不是一个空谈者。

2024年1月28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常州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

常州将开展数字化义诊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能数字化转型”义诊服务,每年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义诊,其中包括30家智慧工厂、300家智慧车间。

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成本,建立“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库,对企业智能设备、工业软件投资给予一定补贴。

对获得“智能改革、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给予贷款贴息。

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智能数字化转型投资持谨慎态度,这需要政府履行更多引导责任、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常州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做到“企业搞转型,政府支持”,甚至直接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这是企业投身智能转型、数字化转型浪潮最实际的激励。

此外,“智能化改革、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的创新也表明常州对此的认真态度。

《方案》提到,要发挥制造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协调作用,把“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作为市领导衔接的重要工作内容产业链。 市、区政府和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全区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强政策措施落实,取得成效。

有政策激励引导、有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支持、市、区主要领导亲自负责落实……可以预见,常州的智慧转型一定会为这个曾经的工业明星创造新的辉煌城市。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