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整体嬗变的拐点上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整体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行业内部的残酷洗牌。 2020年1-10月在线教育单笔融资最高金额为8.7网络投稿,是2019年的7.3倍。融资迅速向龙头企业集中,进而依靠资本的力量反向重塑行业格局。 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2573网络投稿市场规模中,营收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约392网络投稿。 市场集中度较2019年明显提升,不少中小平台在市场集中度压力下已难以维持。 头部玩家的目标用户与广告平台的重合度越来越高。 依靠大规模烧钱不断提高获客成本的“战略亏损”模式越来越内卷化,突破势在必行。 行业整体演变的拐点,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行业内一些典型的探索进行分析。

1、工具类产品类型入口受青睐

在政策、技术、环境红利推动下的新一轮行业发展窗口期,龙头厂商之间的地位之争日趋激烈。 他们花费巨资做广告,换取了市场的大规模扩张。 烧钱获取客户的简单模式导致了客户获取。 成本很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在线教育平均获客成本为2000至3000元,2020年一度升至3000至4000元。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显然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 。

在此背景下,一些功能性APP作为在线教育服务的入口受到青睐。 例如,智能搜索APP夸克打破了传统简单的搜索框模式,采用“智能工具+内容+服务”的创新模式,将搜索功能升级为更智能的内容和服务分发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AI的入口通过一些便捷高效的方式连接在线教育内容和服务的工具。 其中,拍照搜题只需一键即可在海量题库中快速获得准确结果。 答案和解题思路对所有中小学学科题进行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 智能“错题本”,方便记录、整理错题。 照片可转换为文档,收集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从查找、练习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管理个人学习资产。

夸克APP依托覆盖K12全科目、各年级的十亿级题库打造自身竞争优势,用工具化方法解决学生自学、家长辅导中的实际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夸克照片搜索问题日均搜索量较年初增长超过12倍。 轻量级APP应用有助于低成本获客。 如果想要更好地留住用户,就需要矩阵布局来加强用户粘性。 2020年10月,夸克发布iPad版,升级大屏在线学习功能和场景。 此后,分屏、浮屏浏览、多倍速视频播放等新功能不断迭代,进一步提升在线学习效率。

2、普惠科技助力低线市场拓展

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配置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5G、AI、VR/AR等新技术的渗透和普及,教育领域场景、服务和产品形态的创新升级有更大的融合和创新空间。 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享受到更精准的教育。 个性化服务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入全学科、全过程、全场景的教育细节。 另一方面,帮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线上手段渗透到下游市场,触达更大的市场板块。 为下一轮创新提供更多动力和资源支持。

从在线教育企业的角度来看,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逐渐饱和后,用户流量获取困难,获客成本较高,市场下沉成为必然选择。 用科技驱动优质师资,支持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通过线上平台渗透到三四五线城镇和偏远地区,不仅可以最大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用,还能分担高昂的获客和研发成本,充分释放在线教育的规模效应。

2020年7月底,夸克搜索推出了知识视频产品——Quark Z Video,专注于教育知识视频。 一些名师授课的高考视频很受欢迎。 针对低线城市因信息不足、对大学专业设置和就业前景了解模糊而导致高考申请过程中的痛点,夸克搜索于2020年7月推出高考智能信息服务和AI志愿工具,专门为高考学生服务。 “夸克高考”涵盖申请填报、院校查询、AI录取预测、模拟填报等多个方面。 累计超过1000万用户查询院校、专业、填写模拟申请、预测录取概率。 超过300万候选人实际生成了申请表。 该产品功能的推出,让一二线城市以外的低线市场考生也能接触到全链条。 道,个性化高考智能信息服务,在人生重要选择时优化决策选择。

3、开放生态支持多方位赋能

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1977)中用优美而深刻的语言指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垂直领域,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或信息传递。 它的本质是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承。 无论形式和内容如何迭代,以人为本是教育不变的核心。 纯线上大班教学存在情感沟通差、存在感弱、反馈失败的缺点。 只有通过平台的生态链接引入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弥补上述不足,保持生态的内在活力。

疫情以来,利用科技手段链接各方的OMO模式逐渐流行。 通过搭建开放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场景,无缝链接学习空间,敏捷感知学习情境,精准自适应的学习服务,促进学习效果从低维度转变到高维度。 以夸克基于照片的问题搜索为例。 提高查题和解题效率,需要创新的互动智能工具、丰富的题库和讲座视频,以及老师和尖子生提供的深度讲解服务。 搜索问题作为学生之间的纽带需求入口和针对性的深度服务有效连接了生态中的各方,形成了“C端获客+B端赋能”的良性循环,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对于一些名师来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4、教育硬件赛道前景广阔,但仍处于创新初期。

2020年,在线教育快速崛起,不少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陷入困境,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在线教育市场集中度提升。 出于扩张的本能冲动,需要以教育硬件为载体,发挥积累的优势。 富勒释放;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不少孩子上网课,在家接受课外辅导。 部分教育压力转嫁给家长,家长转而寻求教育硬件的支持,客观上为教育硬件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外部平台。 时间窗口。

过去一年,不少教育科技公司纷纷推出教育硬件产品。 产品类型包括词典笔、翻译机、错误打印机、智能音箱、智能台灯、多功能学习机等。 据多景资本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教育智能硬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K12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70亿。

在人成为关键入口的场景化时代,孩子是整个家庭消费投资的重点。 教育硬件产品可以抓住这个关键入口,进而与平台上其他产品形成交叉导流、功能协同、业务协同。 但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款教育硬件产品在家长和学生中形成品牌共识。 也就是说,近两年以互联网厂商为首的新教育硬件品牌浪潮还处于占领用户心智的早期阶段。 阶段。

未来的教育硬件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产品,而是一个具有后端支持、云端协作、软件更新、题库、资源库的多元化协作微生态。 它更多的是一种“终端”属性,其作用也依赖于微生态内部各种协同资源的支撑支撑。 在产品层面,要打破单一追求单点完美,围绕儿童全人教育、全龄成长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在工业层面,应该将不同的产品串联起来,实现硬件终端之间、硬件终端与软件之间的连接。 系统与云的有机协同,打造了相对闭环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经历了2020年的爆发式增长和喧嚣之后,在线教育将真正迎来质变的发展时期。 对于垂直平台来说,竞争主要体现在四个主流维度:一是快速渗透和大规模扩张的渗透。 二是能够运用新技术推动产品迭代,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价值。 三是能够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壁垒,利用核心产品链接生态内多个主体,并有效服务和赋能。 四是能够与现有公共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及相关群体深度对接,推动市场拓展和产品研发创新。 未来的竞争将围绕上述四个维度的创新时间窗口展开。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