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都”,到底有多会吃肉?

中国的“铜都”

关于吃肉你知道多少?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浓缩了中国铜冶炼的历史,那么这座城市就是铜陵。 铜陵冶铜历史始于夏商,发展于两周,盛于汉唐,延续至宋元。 被誉为“中国古铜都”。 铜陵,长江、淮河穿境而过,“揽江揽怀”。 铜陵是黄山、九华山的“北大门”,周围群山环抱,湖光山色。 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北与合肥市接壤,南与池州市接壤,东与芜湖市接壤,西与安庆市接壤。 它坐落在143.9公里的长江岸线“黄金水道”上。

航拍安徽省铜陵市枫沙湖。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蕴藏着无数的山味。 铜陵人讲究刀工,富有创意,简单的食材能吃出多种吃法。 铜陵菜属于皖江菜系,是徽菜中一个小众、冷门的菜系。 徽菜不仅油彩浓郁,而且注重刀工,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尤其是猪、鸭、鱼、鸡等看似日常的肉类食材,铜陵却有所作为。 可以说真的是“吃肉第一”了!

餐桌上摆满了铜陵美食,气氛热烈,烟火气十足。

摄影/吴保国、吴艳

吃很多肉,

让简单的食材变得完美

其实徽菜有五个主要派别。 我们所熟悉的徽菜的主流和起源是徽南菜。 代表菜品有大家熟悉的胡氏一品火锅、红烧臭鳜鱼、鸡西炒粉条等。铜陵菜系属于皖江菜系的支流。

皖江菜主要以安徽省铜陵、安庆、池州、芜湖等地的饮食风味为主,故又称“江菜”。 擅长烹制当地山产、江湖鲜水禽等,讲究刀法和造型。 他擅长蒸、红烧、糖调味。 主要特点是咸、微甜、嫩滑、爽口。 对于“吃肉明星”来说,他们可以获得双倍的吃肉快乐。

这是一份不完整的徽菜各流派图鉴,欢迎大家补充。

制图/刘云硕

松阳蒸肉,蒸肉的“天花板”

松阳是铜陵市下辖的一个县,但地理上却是铜陵在安庆的“飞地”。 松阳县古称粽子国,历史悠久。 许多皖江风味的铜陵美食都来自松阳。

松阳县的粉蒸肉非常有名。 当地人做蒸肉的“执念”就是用五花肉。 肥瘦相间,层次分明。 将五花肉顺着肉粒切成比扑克牌稍小的块,放入坛子中,用酱油腌一个小时左右,就够入味了。

粉蒸肉是必吃的。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松阳人做蒸肉的米粉也很有讲究。 将细粳米炒至微焦变黄,然后用石磨磨成米粉。 将五花肉和粗米粉混合均匀,加入少许盐、姜末和米酒。 当然,你也可以添加茴香来提味。

如果招待客人,就要用竹篾做的小蒸笼,里面放几片青若叶,先大火蒸,再小火蒸一个小时左右,最后撒上黑胡椒,切碎。青蒜。 叶子。 拿起一块蒸肉,口感肥厚、软糯、温香、回味悠长。 当浓郁的肉油渗透到糯米粉里的时候,米粉的米味就被肉香渗透进去,着实让人舌尖酥脆。

铜陵米粉蒸肉可以软化舌头。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这种KTV能“做媒”而且好吃

松阳河流湖泊众多,水面广阔。 湖荡的草滩上生长着满江红、荸荠、芡实等水生植物。 沼泽中栖息着大量的鱼、虾、螺、蛤以及各种浮游生物,为水禽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

相传元末明初,当地渔民捕获野鸭并驯养。 每到霜降前后,他们都会在水面上搭网,把KTV绑起来作为诱饵,充当“媒人”,吸引叫声。 这种KTV外表与野鸭非常相似,常常能困住许多“求爱”的野鸭。 因为这只KTV扮演着媒体的角色,所以被称为媒体KTV。

松阳鸭汤,少肥多瘦肉,真好吃!

摄影/吴保国、吴岩

松阳火柴鸭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体长约60厘米,羽毛绿白,喙短尾长,掌红,肉薄。 皮下脂肪很少,水分含量低,但肌肉量充足。 这是一只完美的“健美鸭”。 这种KTV最好炖。 只需要加入简单的葱、姜片、八角、酱油即可。 大火收汁至浓稠,一锅热气腾腾的鸭汤就做好了。

培根是铜陵的“冬火”

铜陵乡村临近腊月,村里开始热闹起来。 养猪户会宰杀一头猪,留下一部分招待客人。 剩下的肥瘦部分用盐腌一两天,然后放在晾衣绳上或晾衣绳上。 屋檐下晾晒。 皖中南部山区,冬季气温很低,可以蒸发肉中的水分。 盐充分渗透到肉里,而且腊肉又容易保存,所以上半年吃不成问题。

悬挂培根是风干的艺术。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早年的铜陵村,煮熟的腊肉一直保留到次年春天,在一个特殊的日子“二月二日”吃。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当地有“二月二,吃腊肉”的说法。 将培根切成薄而半透明的片,然后加入面粉和蛋粉制成面糊。 将培根片放入盆中,均匀地裹上面糊,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炸。 它们尝起来又脆又香。 美味又丰盛的一餐。 当然,也可以炒着吃。 煎出来的培根会更韧更有嚼劲。

用当地黑猪做的铜腊肉,不像四川、湖南的腊肉那么烟熏、辣辣,但依然有一种安徽土生土长的质朴。 现在的铜陵,腊肉的吃法既踏实又多元化。 蒜炒腊肉、芹菜芽炒腊肉、蒺藜炒腊肉……当地的时令蔬菜巧妙地增添了腊肉的肥美。

将培根切成薄片并呈半透明状。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和县、绛县、

鱼无论怎么煮都好吃

铜陵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外贸港。 深水海岸线沿线的盆地往往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铜陵菜作为长江沿岸菜系的特色在鱼的烹饪上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特别鲜美。

铜陵渔民在天镜湖捕鱼。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简单的鱼丸,超级美味

铜陵沿岸尤其能衬托出吃河鲜的绝妙之处。 比如鱼丸汤,也叫“枇杷鱼丸汤”,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肉丸,但实际上却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一般用河里捕获的清波鱼(又称鲲鱼)10公斤。 用刀慢慢刮去鱼肉糊,然后用刀背锤击。 过程中慢慢加入水、松阳黑猪肉馅、姜末,用力打豆腐,嫩滑有嚼劲的鱼丸就做好了。

松阳鱼丸汤,口感圆润。

摄影/吴保国、吴岩

调味过程也非常简单。 油爆香葱花,加水煮滚,加入鱼丸,待鱼丸熟透即可。 汤的鲜美完全是受到鱼香的启发,这也是当地人的选择。 是过年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长江小杂鱼烤起来很好吃

松阳地处长江北岸,河湖密布,沟渠池塘纵横交错,水产丰富。 那些生长在活水中,以螺、蛤、浮萍为食的小杂鱼,是许多种小鱼的统称。 味道比大鱼还要鲜美。 尤其是长江的杂鱼,怎么煮都好吃。

黄花鱼干无论怎么做都很美味。

摄影/吴保国、吴岩

顾名思义,小杂鱼的意思是“小”、“杂”。 长江中的小鱼有毛鱼,比刀鱼短,刺多但软,肉质鲜嫩; 还有野生鲫鱼、白参鱼等鱼类。 一锅煮杂鱼,成员众多,品种多样。 一锅吃,可以尝到不同的味道。 这是长江杂鱼的特点。

春卷还是饺子?鲻鱼做花

在松阳,酿鲻鱼(酿鲻鱼)是一道具有地域特色的古老名菜。 将鲻鱼切成薄片,包上瘦肉末馅,形似鱼春卷或鱼皮饺。 蒸好后盛入盘中。 蒸鱼卷的汤汁没有浪费,佐料都浇在鱼卷上。 若花蕾绽放,则生机勃勃,芳香四溢。

东乡的乌鱼就像“鱼春卷”。

摄影/吴保国、吴艳

松阳有许多湖泊和海滩。 湖里有鲻鱼,沙滩上有黑猪奔跑。 当两个黑人相遇时,他们在餐盘上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除了黑猪之外,黑木耳也是乌鱼的最佳拍档。 鱿鱼片酥脆,木耳酥脆,鲻鱼弹牙。 山的味道和湖的清新相得益彰,更添优雅。 白肉的鲜美和红肉的浓郁结合在一起,真是美味极了。

肉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完美结合,

徽菜,不那么徽菜

铜陵美食之所以成为皖江风味的代表之一,得益于良好的江湖生态、当地特产、曾经连通南北的便利交通、发达的铜矿经济。矿业枢纽等诸多优越条件。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烹饪智慧,无不充满了徽商浓浓的乡愁。

西联太平街烧饼是铜陵传统小吃之一。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经过徽商几千年的传播和演变,铜陵菜吸收了徽菜注重刀工、造型的特点,发展出了独特的糖肉“筑巢”混搭技法,不仅体现了徽商对各种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食材,激发出更加独特的“这里的习俗”。

豆腐其实比肉还好吃?

生烂肉烤肉不仅是铜陵的一道家常菜,也是可以在餐厅享用的徽菜代表。 生豆腐是一种奇怪的豆制品,形状像豆腐果,但质地却像干豆腐。 “升福”是“升官”、“富贵”的意思。

黑猪肉是用生腐来烤的,生腐吸收了肉的味道。

摄影/吴保国、吴艳

生豆腐和烧肉的美味秘诀就在于它使用的是当地的黑猪肉,肥瘦相间,适合肥胖者。 先将肥肉压出油,然后将生烂肉用酱油炒熟,然后与猪肉一起倒入,在高压锅中煮熟,使生烂肉变软。 生腐竹比腐竹更硬,因为它经过了压榨、油炸等工序,所以需要用高压锅来驯服它的“脾气”。 紧实的汤汁进入生腐的密集毛孔,变得松软可口,甚至比肉还要鲜美。

全包猪大肠

铜陵猪大肠的做法有无数种,最常见、最简单的当然就是红烧。 将猪大肠切成一寸长的段,在热油中滚一下。 除了盐和酱油外,葱、姜、蒜、肉桂、茴香也是不可缺少的。 先转大火,再转文火,煮一个小时左右,直至微烂,这是最佳的口感状态。 红烧大肠或许算不上家常菜,但却最能体现重油、重色、重火的徽菜特色。

猪肠的制作不拘一格,用料不拘一格。 在日常家庭中,榨菜是猪肠的“最佳搭档”。 芥末必须是新鲜腌制的。 脆脆的、黄的、绿的最好,最能衬托出猪大肠的鲜味。

肥肠最能体现徽菜重油重色的特点。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每逢节日杀猪,当地家庭都会用糯米包猪肠。 一对猪肠可装三升糯米。 将少许绿豆和红豆放入糯米中拌匀。 洗净沥干,然后加入适量盐和白酒拌匀。 将糯米填入猪肠后,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用文火将猪肠煮沸。

吃的时候需要用剪刀把猪肠剪成小段,然后咬进去。 糯米又油又甜,但是很饱。 胃口大的人最多只能吃几块。

年味浓郁的鸡汤面

鸡汤面,当地俗称“鸡汤意大利面”,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味小吃。 米粉,又名牌子面,是一种类似乌冬面的面条。 糯米和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 它们是经过发酵、研磨等数十道工序制成的。 它们非常简单又美味。

采用当地土鸡熬制的鸡汤,具有徽菜的纯正鲜美。 将意大利面条放入香浓的鸡汤中。 鸡汤的鲜美可以渗透到面条的每一个角落。 当地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定要吃一碗鸡汤配意大利面。 不仅味道鲜美,漂浮在其中的小菜也有着独特而美好的寓意:豆腐(富贵)、青菜(财富)、饺子(圆圆的)。 )。

鸡汤猪肉面,给你年味里的仪式感。

摄影/吴保国、吴岩

除了鸡汤面,鸡汤泡饭也是松阳人的特色菜。 鸡汤泡炒饭有点像广西的油茶,不过松阳的炒饭分为炒饭和冻饭两种。 前者需用新晒干的糯米,淘洗沥干,放入柴火炉上的铁锅中,用大火炒至黄变香; 对于后者,你将糯米蒸熟并将其倒入簸箕中,然后用冷空气提取水。 干燥,有点类似于原来的冷冻干燥技术。

浸泡在鸡汤里的炒饭让你的嘴里充满米香和油脂。

摄影/李倩

冻米干燥后,会晶莹剔透。 在烧红的铁锅里炒的时候,它会上下翻动。 煮熟后,它会完全白色,类似于珍珠的颜色,米饭会很香。 抓起一把炒饭,放入鸡汤中(媒体鸭汤经常用来泡炒饭)。 寒冷的冬天喝一口,你都分不清是汤包饭还是汤包饭。 吃起来又脆又香。 真的很好吃。 刺激多巴胺的享受。

糯糯的“红宝石”居然是肉的最佳搭档?

山粉圆子烧肉是铜陵松阳河畔一道家常美食。 山粉是马铃薯淀粉的简称,即红薯淀粉。 经过一段时间的轻微发酵,晒干的山粉失去了青涩的味道,成为烤肉的最佳伴侣。

卷好的山粉丝饺子放入锅中,增加了几分质感。

摄影/吴保国、吴岩

将炒好的白薯粉浸泡在沸腾的新米汤中,在锅中反复滚揉。 煮熟的面浆在米汤的渗透和加持下,很快就“结块”成了又大又圆的饺子。 ,增加面团的强度。

包饺子的时候,把面团捏下来,放在手掌上揉成圆形的饺子。 手掌中加入少许水,使饺子变得圆润光滑。 等到五花肉用小火炒至香浓的油脂出来。 将饺子倒入热锅中,用锅铲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盐、酱油和其他调味品,然后盖上锅盖,在柴炉上用大火煮,偶尔搅拌。 煎一下,防止粘锅。 当饺子表面形成硬壳时,撒上蒜末,关火煮一会儿即可出锅。

烧肉配上茭白,就像一颗糯糯的“宝石”。

摄影/吴保国、吴艳

煮熟的茭白松软,微甜,粘而不稠,油而不腻,如糯红宝石,散发着肉香,既赏心悦目,又吃得过瘾。

白姜,铜陵的“辣名片”

初秋的铜陵市场格外热闹。 原来大家都在买姜。 每年仅在这个季节大量供应。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买来腌制吃或者送给别人。 这种生姜口感酥嫩,辛辣香气浓郁,味辛辣。 是北宋时期进贡朝廷的贡品,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就是铜陵远近闻名的“白姜”。

铜陵白姜,曾经的贡品,也有自己的“高贵”。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长江边的铜陵人每天早上吃糖醋白姜,喝一口姜,泡一壶茶。 这是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习惯。 种姜、吃姜已经成为铜陵人血液的一部分,这与铜陵的气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每年刮姜的季节到来,铜陵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姜的香味,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刮姜。 生姜刮去外皮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腌制过夜。 第二天稍微晾干水分,然后放入糖醋酱中装瓶腌制。 根据个人口味。 白醋、黑醋、生抽……配料不拘一格。 吃完大鱼大肉,吃一口爽口的腌白姜。 辣味消失,独特的鲜味在口中萦绕。 更不用说它可以缓解你的无聊。

腌制铜陵白姜可根据个人口味。

来源/风味世界

铜陵,这片隐藏在皖中南部的秘境,是李白诗中“火照天地,红星散紫烟”中隐藏的一座铜冶城,也是一座“美食之城”。跪地刻饭,明月照素盘”,让我们在简单的家常菜中品味新奇的创意; 我们还在冷门的徽菜流派中品尝到了不同的烟火。

散发着烟花香味的徽菜。

图片供图/视觉中国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