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崔乾隆式仿古高脚杯,清代,高19.7厘米,直径10.4×6.8厘米。
颜色翠绿,带有绿色材质的风化表皮颜色。 翠谷海棠,口呈花瓣状,颈呈喇叭状,足外翻。 颈、足饰蕉叶纹,腹部饰凸起兽面纹。 底部有篆书“乾隆年制”款。
高脚杯是一种古老的饮酒器皿。 明代流行用高脚杯作为陈设品,将高脚杯置于案头,内插杂物。 清朝的宫殿可能叫花宫。 此杯为乾隆时期的古董作品。 其造型、装饰与古代器皿不同。 所用的绿色材料呈绿色,类似于古代青铜器的锈色。
崔乾隆仿古高脚杯
2.莲花纹青枝盖碗,透明,高8.3厘米,直径12.4厘米。
此盖碗呈浅绿色,上有莲花图案。 碗体薄,敞口,盖稍小,覆地天式,环扣。 碗盖及外壁均浮雕莲花纹。
清代时期,内地与中亚文化交流密切,手工业制造中出现了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 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是传统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的结合。 该作品的莲花图案有卷曲的花瓣和复叶。 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之一。
3、青烟壶,清澈,高6.45厘米,宽5.3厘米。 颜色呈翠绿色,部分较深。 烟壶形状近似椭圆形,上部稍宽,口小,颈细,表面光滑。
鼻烟壶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 清初作品以方形、圆形为主,后期作品造型更加多样。 乾隆时期,鼻烟壶的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动物、瓜果造型作品的增多。 玉鼻烟壶的好坏大多是通过材质本身来判断的,其图案和造型一般都比较简单。
绿色烟壶
4、翠霄,清澈,长54厘米,直径2.8厘米。
翠霄颜色翠绿。 笛子呈竹状,中空,侧面有音孔,一端有吹孔。 它饰有黄色腰带和红色流苏。
笛子是一种用于演奏的乐器,它的声音悠长、低沉、非常动人。 古代乐器中,有很多竹子制成的管乐器,因此丝竹发出的声音被称为丝竹。 因此,玉笛和玉笛大多模仿竹子的形状,但其声音却有不同的特点。
5.绿色印刷彩盒,透明,高3.4厘米,直径8.8厘米。 翡翠绿。 盒子呈圆形,口沿呈口状,盒身较浅,平底,圈足。 盒盖与盒体类似,可与盒体紧固。 盖上饰有凸起的球形汉字“寿”字。
宋明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具的使用激增,其中包括用于盛放印泥的墨盒。 当时生产的印刷盒造型多样,图案精美,具有观赏性。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 此玉盒比宋明时期的作品更加珍贵,因为它用料名贵,采用优质玉料制成。 其工艺精湛,厚薄均匀,造型规整,图案精细。 “寿”字的笔画采用瓦状的凸线,对加工工艺要求很高。
绿色彩盒
6.翠鸟式盒子,透明,长27.8厘米,宽7.2厘米。
石首鱼风格的盒子是翠绿色的。 盒子呈鱼形,两半相扣,形成一个盒子。 鱼身上有细密的鳞片,鳍、尾和鳃上镶嵌着红宝石。 盒上刻有乾隆皇帝题写的《都斯坦玉鱼颂》诗句。
据诗记载,乾隆皇帝认为这件玉器是特雷古斯坦玉。 不过,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 鱼身上宝石的镶嵌方法也与特雷古斯坦玉不同。 有学者认为此盒为清宫所制。 制成。
7.玉质太极纹浅盘,清晰,高3.5厘米,直径17.5厘米。 翠绿色,部分颜色较深。 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 盘中央浮雕太极浅浮雕图案。 此盘色泽翠绿,质地细腻,透明度好,在清代玉器精品中极为罕见。
古人非常珍惜玉盘。 唐代白居易曾云:“大珠小珠落玉盘”。 由此可见,玉盘在唐代就已盛行。 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这种盘的形状也比较常见,但其他玉盘往往没有口沿。 清代制作的玉盘数量极少,十分珍贵。
玉太极纹浅盘
8、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代,杯高5厘米,直径7厘米,盘直径18.5厘米。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呈青绿色,部分绿色较深,呈丝状,杯盘上有暗红色,可能含有人工染色。 杯呈圆形,平口,微敞口,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 杯身两侧饰阴刻龙纹。 杯下有圆形座,上有菊花瓣图案。 杯附托盘,八瓣形,托盘底部正中刻有“乾隆年制”二行篆书款。
这种杯架在宋明时期就已经流行,款式很多。 清代的作品更加精美。 乾隆朝制造的玉绿杯托是杯托中的珍品。
9.青碗,透明,高7.3厘米,直径17.3厘米。 颜色呈翠绿色,有大面积的浓绿色。 碗敞口,边缘有唇缘,圈足。 轻盈光滑。
此碗所用青料颜色不均匀,有的呈绿色或墨绿色,但此类作品并不多见。 原藏清宫隋楚堂。
清代宫廷多用玉碗。 尤其是乾隆时期,制作了大量的玉碗。 有的为大碗,胎薄,圆口,形状规整。 有的外壁刻有御诗。 此件青碗的造型和工艺与乾隆时期的青碗相同,因此可能是当时的作品。
绿碗
10.桃式洗,透明,高3.8厘米,直径24.8厘米。
青桃式水洗绿呈浅绿色,部分颜色较深。 作品如盘,浅浅,呈桃形。 洗脸盆底部浮雕两枝桃枝。 一根树枝延伸到洗脸盆的底部形成脚。 上面有两朵桃子和桃花。 另一根分支延伸至洗漱口一侧,作为把手。
洗笔是一种文具用具,可以用来洗笔。 玉洗可能起源于秦汉时期。 从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玉制文具在汉代就开始增多。 已知最早的玉笔洗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 此玉洗用料珍贵,既可用作陈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