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两千年井盐文明(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传承两千多年井盐文明(你不知道的一流博物馆)

西秦会馆位于四川自贡市龙凤山麓,是著名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在地。 六根红色大柱支撑着一层层高高的飞檐,塔形屋顶雄伟壮观,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鹏。 西秦会馆是清代陕西盐商聚集经商的地方会馆。 它不仅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艺术杰作,也是盐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物

1959年,邓小平提议建立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并亲自选址西秦会馆。 郭沫若题写了馆名。 这是中国唯一的井盐历史专业博物馆。 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公园。 走进这座古建筑群,四川两千多年井盐文明的史诗画卷展现在眼前。

“千年盐城”当之无愧

拾级而上,绿荫掩映下的青石台阶,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青铜制盐井雕塑。 盐工身材高大,手持200多公斤重的打井钻头(俗称铁锉),正在脸盆大小的井口(俗称井帽)里奋力挖掘。 铁锉和井盖是从自贡盐场收集来的,是当时盐场工人使用的。 在自贡,盐工们已挖盐井13000多口。 1939年,自贡因盐建市。 境内自流井、公井地名首字取“子贡”。

自贡_自贡一中_自贡建国饭店

博物馆内陈列的中国盐产区地图显示,自贡已有近2000年的产盐历史。 自贡第一口盐井“富石盐井”,是东汉章帝年间在当时的江阳县(今富顺县)开凿的。 在自贡众多的盐井中,深海井非常有名。 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过千米的井。 1835年采用冲击钻法钻探,深度1001.42米。 它的钻探标志着中国古代钻探技术的成熟。 现在深海景仍保留着原貌,并作为景点向公众开放。

中国第一口盐井是谁挖的? 据史料记载,此人就是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 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带领人民在广都县(今成都双流)挖掘了中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拉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

博物馆里的图片和文物告诉我们,早期人们挖盐井的方式与挖水井没有太大区别。 他们使用的工具是锄头、锤子、榔头等,完全是靠人力来挖掘和破碎的。 这样挖的盐井口大,井体浅,一般只有几十米,最多可达数百米深,称为大浅井。

北宋庆历年间,人们开凿大口径盐井取盐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长期大规模开采导致浅层卤水枯竭,大浅井难以继续深挖,四川盐业产量不断萎缩。 为了增加产量,满足社会需求,四川盐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的钻井方法——冲击钻井法。 用这种方法钻出的盐井井口小而深。 名为“卓筒井”。 北宋苏轼的《蜀盐论》记载了四川第一口涿通井:“用圆刀挖出斗大山,深若数十尺,咸泉出”。将来自顶部。”

卓陀 智慧的结晶。 卓陀井是怎样建成的? 博物馆展示了一套模型,并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和演示中,将古人挖井采盐的场景再现在观众面前。

自贡一中_自贡建国饭店_自贡

首先,盐工选择合适的位置搭建桁架,然后站在桁架上,踩在中间的桁架板上。 疏浚板的另一端挂着一把铁锉。 随着挖泥板的升降,铁锉不断撞击井口和底部的岩层,将岩层破碎成砾石和岩屑。 然后将淡水倒入井中,将其混合成泥。 然后用专用的泥浆风机将泥浆抽出。 “将泥浆扇管上下扇动数次,使管内充满泥浆,然后将其提升至井口,用水钩打开单向阀将泥浆放出。这样,打井和扇泥交替进行,不断加深盐井。” 解说员介绍道。

为了保证钻井、钻探的顺利进行,古人探索了修复井下事故的方法,制作出了二十多种巧妙的修井工具。 博物馆展示了各种工具的微缩模型,其中大部分是由耐腐蚀的竹子制成的。

面前这个六到七米长的直竹管称为样品管。 其直径略小于井的直径。 钻井时,用采样管测量井体各断面是否偏斜。 如果井是倾斜挖的,则用烟灰缸将裹着腻子的硬砾石抛向曲线并压实,使其与岩层融为一体,然后用带扶正器的铁锉重新挖。

“这些是打捞工具。它们的结构不同,但都有倒刺。它们可以打捞从矿井里掉下来的物体。” 解说员指着一个工具模型介绍道:“这个叫‘铁五爪’,是由5块铁制成的,由五块铁片组成,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一样,当石头落入井中时, ,是用来打捞的。铁片内侧有层层倒刺,上面有一个铁环,可以调节铁片下端的大小。

井挖好后,用盐水管抽取盐水。 抽盐水管由竹节制成,底部安装有熟牛皮制成的单向阀。 提取原理与泥浆扇管类似。 为了一次抽取更多的卤水,工人们把卤水桶做得越来越长,这就需要更高、更坚固的井架。 井架由原来的单腿发展到二腿、四腿、八腿甚至十二腿,而且越建越高。 盐工们把这些高耸的井架称为“起重机”。 历史上最高的起重机有113米,相当于30多层楼的高度。 被称为蜀国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自贡_自贡一中_自贡建国饭店

保护和弘扬盐文化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收藏了大量主要反映盐业历史的文物,共计近2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5件(套)。 。 这些藏品中有世界上唯一一套中国古代钻控工具,以及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的盐业合同、记录打井过程的账簿、岩口簿等。有一批传世文物和艺术珍品。

“馆藏的中国古代钻控工具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们是中国乃至世界钻探事业起步的重要证据,是盐工精湛技艺的生动体现。”过去的几代人。”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说。 。 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肯定了中国的盐井钻探技术,认为这是现代机械钻探的先驱。

为了保护这套珍贵文物,自贡盐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研发了自贡盐业铁制工具防锈处理配方,成功保护了馆藏500余件铁制文物,并推广了保护技术全国

“2000年至2005年,我们分三期对基础陈列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改为‘中国井盐技术史’。展示内容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多样,科普效果和观众体验更好。”程龙刚说。

自贡盐博物馆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盐业史研究队伍,发表专业论文数百篇,出版图书30余部。 馆刊《盐业史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成为国内领先的中国盐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重要的结果发布平台。 博物馆还自主研发了100余种文化创意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盐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和传播。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