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水亭门的明代钟楼和徽派建筑。 左边的重檐歇山式二层阁楼就是钟楼。摄影/徐峻
江西衢州? 还是安徽衢州?
不! 是浙江衢州!
衢州是浙江的另一边。 这里没有“面朝大海”,也没有广阔的平原。 距离“包邮区”中心较远。 境内山势起伏,峰峦奇特,具有西南山地风光。 如果说隔壁的丽水是“浙江小西藏”,那么盆地里的衢州就像是高原下的“浙江小成都”。
▲ 衢州常山县,群山环抱。摄影/张小平
真正有“小成都”之称的,是衢州人的麻辣口味。 鱼头辣、挂面辣、粽子辣……衢州名小吃“三头一掌”中的兔头辣度与成都人爱吃的“兔头骨”不相上下。 难怪每一个衢州的游子在饭桌上都经常被问到:
“呃?你们浙江人不是不能吃辣吗?” 如果说世人眼中的浙江就像西湖边行走的宫女,精致、优雅、温柔、大方; 那么位于浙江最西部的衢州,又给邻家女孩平添了几分活泼和活泼,就像衢州姑娘周迅一样,精神饱满、天真烂漫。 她的存在打破了大多数人对浙江的固有认知。
▲衢州烂柯山秋色。 摄影/徐俊-01-一座小城如何成为四省的“文化拼图”?
衢州地处浙、赣、皖、闽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五路之首”。
▲ 衢州地形图。 图/F50BB
“衢州四通八达”。 衢州,总面积8844.79平方公里,呈不规则三角形,延伸至周边不同的文化区域——北邻古徽州(今安徽黄山、江西婺源),东与福建接壤。南方。 北接福建南平,东沿曲江通浙江腹地,西“长边”通江西。
据说“地处浙江右上游,控鄱阳肘腋,控闽越咽喉,通宣涉之势”。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衢州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文化拼图”。
向北,延续着徽州文化的魅力。 古城内的徽派建筑,临水而建,白墙黛瓦,是对烟雨江南最生动的诠释。
▲ 衢州江山市二十八渡古镇赣派建筑。图/视觉中国
向南,她还保留着福建移民的痕迹。 仙霞岭上蜿蜒曲折的古道记录了北方人南下的过程。
▲ 仙霞古道田园回归。摄影/周勇
在东方,她是浙商的先行者。 “龙游商帮”起源于宋元时期的衢州府,堪称浙江“儒商精神”的鼻祖。
▲ 衢州文昌阁.摄影/徐军
到了西部,她还学到了江西人麻辣的精髓。 崇尚“辣、咸、鲜”风格的衢州菜,几乎是“整个包邮区麻辣的上限”。
衢州的气质如此复杂,显得“半是浙江,又不是浙江”。 一是因为地处四省交汇处,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其次,地势相当“碎片化”,衢州境内山脉纵贯东西。 ,将所辖一市(江山)、三县(龙游、开化、常山)、两区(柯城、曲江)划分为不同地貌、不同风情的区域。
▲ 马金河畔油菜花盛开。摄影/徐军
衢州北部的开化县和常山县地处怀玉山脉和千里岗山脉的交汇处。 它们山峦叠嶂,水系发达。 它们是浙皖赣中部的“生态园林”。
文明的马津河流入常山港,最后与江山港、无锡河一起流入曲江,成为钱塘江的源头,被称为“钱江之源”。 坐拥钱江源国家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水质位居全国前十名。 好山好水,孕育了独特的清水鱼、清水螺、开明的龙顶。
▲ 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荷花池。摄影/方成浩
中部的衢州、龙游县市区呈现出水网纵横的平原风光。 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水陆交通便利。 是衢州的经济中心。
▲北宋时,衢州在各州各市的商赋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杭州。 图/F50BB
始于宋元时期、明清时与徽商齐名的“龙游商帮”就发源于此。 龙游商人不畏山高路长。 他们不仅活跃于江南及湘鄂闽粤,还深入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 被誉为“龙游四方”; 他们擅长“乘龙出行”。 《儒饰贾氏》深受浙东学派影响,主张以义廉为本。
▲ 龙游三门园村是龙游商人建造的。摄影/徐军
▲ 龙游石窟.图/视觉中国
直到近代工业化兴起,龙游商帮才被宁绍商帮取代,成为浙商文化的源头。
江山市南部依托仙霞岭,山地丘陵面积近90%。 这里峰峦叠嶂,山路险峻,拥有整个衢州最壮丽的景观。
▲ 江郎山.摄影/王华
以“三板石”闻名的江郎山,是我国“老年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浪峰、雅峰、灵峰呈“川”字形相对而立,直指苍穹; 而盘踞在仙境下岭山顶的仙霞古道,让国土冲破崇山峻岭,深入闽北,成为闽、浙、赣三省的重镇。
-02- 浙西为何有“儒家圣地”?
从地图上看,衢州总体呈现“两山夹一盆”的格局(浙江小成都的实锤)——衢州南北两侧群山绵延,千里岗山、仙霞岭遥遥相对,江西淮海山。 玉山山脉深入境内; 中原是金衢盆地的一部分,江山港、常山港、无锡河在此汇入曲江。 两侧地势较为平坦,水陆交通便利。
▲ 曲江区云溪乡黄家山塔与区政府对面隔江相望。摄影/徐军
山与河共同构成了横向的通途和纵向的山间窄道的“十字路口”。 它既危险又四通八达。
唐代以后,随着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衢州成为镇守东南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不断上升。 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语纪要》中评论道:“守浙江两省而不守衢州,是与浙江对敌;为浙江两省而不战而战”。对于衢州来说,就是用生命去对抗敌人。” 说白了,保卫衢州就是保卫江浙沪。
▲仙霞古道路线图。 图/F50BB
唐朝末年,各地起义军爆发。 黄巢最先在今天的江山开辟了仙霞古道,得以挺进福建和虎踞东南。 北宋时,方腊在睦州(今杭州建德)起义,率军越过常山县雷公岭,侵入衢州。 从此,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南下的铁蹄总会踏足衢州,给这片土地镀上一层金色。
战争、驻军、移民,加速了四面八方的文化向衢州的交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人们纷纷来到衢州,留下了鲜明的文化印记。 其中,衢州人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孔氏家族的到来。
▲ 衢州南宗孔庙。摄影/徐军
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子四十八世孙、燕圣公孔端佑率大部分家人随宋高宗赵构南下。 ,并从山东曲阜一路迁至衢州,建立家庙。 “靖康危机期间,大批宗族南下。” 随着临安成为南宋的都城,衢州也成为孔子后裔的“第二圣地”。 是南孔氏族的家庙。
衢州原本是当时的文化高地,各大书院遍布境内。 北宋时期,衢州进士人数已达250人,在两浙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常州。
▲北宋时期,浙江两州进士人数。 图/F50BB
孔氏家族的到来,使衢州儒学蓬勃发展,耕读文化血统不断流传,使之成为东南地区的儒家圣地。 祖籍江西婺源、福建尤溪人的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衢州与当地学者坐下来讨论道教。
毕竟,像孔氏家族一样千里衢州来到衢州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来自江西、福建、安徽等地的移民。 因此,衢州话以吴语为基础,又受到皖南的徽语、江西的赣语、闽北的建州话的影响,显得尤为复杂。
▲ 儒家文化背景的水亭门。摄影/刘姣
▲ 水亭街上的天王塔,先有天王塔,再有衢州城。摄影/周维清
流域内的柯城区、曲江区、龙游县的方言都属于吴语金衢地区,但城市方言又称“都市话”,与周边地区沟通困难; 距离江西上饶、江山市较近的开化县和常山县,方言属于吴语,各地口音差别很大。
尤其是江山话,因为融合了古代汉语词汇和地方特色,简直就是“自我加密”。 据说,出生于江山保安乡的戴笠接手军事指挥局后,就用家乡话作为标准码字。 “杀了他”用江山话有四种说法——“救二卷刀”、“救二宝”、“救二宝”、“救二落桃”。
▲ 戴笠女特工培训班旧址。摄影/张小平
比江山话更难懂的是江山二十八都的方言。 一个镇内,至少还有12种方言仍在使用——除了“江山话”外,邻近的福建“蒲城话”、上饶“广州话”、“凤腔”、宜黄人带来的“惠山腔”,江西、福建汀州人带来的“岭头羌”,甚至清代徽州还在的时候徽商所用的“徽州羌”等等,导致方言太复杂,大家无法交流,于是他们干脆统一说“普通话”,从而形成了二十八都特有的普通话,当地人称之为“正子”——居然带有一些北方口音!
▲江山二十八都城文昌阁。 摄影/张小平-03- 浙江有个“小成都”,到处都是辣?
如果说有一件事是衢州各地区普遍接受的,那就一定是吃辣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浙江人不太喜欢吃辣,但衢州除外。 这个地方和四川一样,地处盆地,四面环山,气候湿润。 据说当地人吃辣是为了祛湿。 衢州还与吃辣大省江西接壤,尤其是开化、江山、常山等地。 可见赣菜的起源。
▲ 从上到下:开化苏庄的“熟辣椒包”、衢州兔头、开化清水鱼。图一、图三/衢州吃货,图2/回图网
“兔头吃脑,鸭头吸骨头,鸭爪吃皮。” 衢州小吃的招牌“三头一掌”(兔头、鸭头、鱼头、鸭掌)是用辣椒和大量中药熬制而成,闻起来让人垂涎欲滴。 兔头、鸭头的麻辣味,和成都人爱吃的“兔头骨”一样辣; 衢州鱼头的烹饪方法与湖南的剁椒鱼头类似。
衢州人的另一道“怀旧美食”是衢州煎饼。 就连演员周迅也曾感叹:“真怀念家乡的葱油饼”。
▲ 衢州烤饼.摄影/、图片/图虫·创意
“衢州一城,半城都是烤饼味。” 在衢州,早餐、下午茶或晚餐都可以吃烤饼。 老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流动烤饼摊。 要么是香脆的煎饼,要么是小而可爱的煎饼。 肉馅上面撒上腌芥末或李子。 咬下去,汁液溢出,香气扑鼻。
▲ 江山市做烧饼的人。摄影/沉天发
外地的烤饼大多是辣的、微辣和不辣的,往往在糕点上标上黑白芝麻,但对于衢州人来说——辣才是烤饼的灵魂。
衢州菜不仅限于“辣”味,更是多种菜系的混合体——马晋人做的豆腐,隐约可见徽菜的精致; 龙游发糕、江山年糕、开化蒸糕,显然是江浙“鱼米之乡”的特产; 苏庄的“煮辣椒包子”中,“煮”的技艺很可能来自江西……衢州菜凝聚了衢州文化的丰富性。
▲ 开化蒸饼,开化版的“中式披萨”。供图/衢州吃货
▲ 制作常山贡面。摄影/李志强
正如衢州人的性格一样,他们也是复杂的。 他们有“火辣”的一面:心直口快,言语“辣得让人窒息”,做事非常忠诚、勇敢;
有时他们相当“佛系”,愿意享受生活,不争不抢。 对此,远在千里之外的衢州和成都人们的“轻松”和“舒适”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
▲ 周迅,来自衢州的女孩,古灵精怪又娴静。图/视觉中国
尤其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衢州人的气质。 与印象中浙江人敢于拼搏、“野蛮生长”相比,衢州人更擅长静水深流,十年一剑。
最近火爆的国产动画《迷雾山五行》,其导演林魂“身兼制作、剧本、原画、调色、OP歌手等多个岗位”。 来自衢州。 在6人小团队的帮助下,“十年耕耘《亮剑》”,创作出令世人惊叹的原创作品;B站创始人徐毅也出生于衢州龙游,并逐渐把佛教“小破站”带到纳斯达克敲钟。
▲《雾山五行》海报。
这种儒家思想已经深深植根于衢州人的基因中,以至于时至今日,“南方孔子圣地,衢州有礼”仍然是当地政府的一个主要标志。 因此,衢州人并不是“不争气”,而是在进取时仍保持着风度和礼节。
▲ 江山市清湖大桥。摄影/沉天发
-结尾-
文丨九月
图片编辑丨
地图编辑丨F50BB
封面摄影| 张小平
编辑|张宇
参考
傅国勇《发现二十八都》
“衢州风情,热辣神秘的浙江特色”丁正义
“我是一本行走的风景百科全书,如果你想和我一起发现每一寸土地的不同,就来公众号:正宗凤舞(ID:)跟我打个招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