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桃城中学教师猥亵学生”事件最新消息

临近7月,小编整理了上半年比较典型的假新闻事件,供大家填写自己的案例小宝库~

01. 2024年上半年假新闻重大案件及分析

科技赋能:短视频、图片拼接是假新闻的根源

1、关于邯郸交警查处醉酒驾驶导致车辆滑行致人受伤的谣言

1月25日以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流传一段“邯郸武安交警大雪天查酒后驾车致车辆滑行数米致人受伤”的视频。

对此,河北武安市公安交警大队KTV微博“@武安交警大队”28日发文回应该消息为谣言。 1月29日,河北日报KTV账号“@河北日报”报道了该事件,微博话题为“#交警查处醉酒驾驶致车辆滑行致伤,系谣言#”,引起公众关注引起关注,网友呼吁严惩。 谣言。

图片:@河北日报

2、网上谣传“河北衡水桃城中学教师猥亵学生”

2月9日,一名自称河北省衡水市桃城中学学生的抖音用户“XINt”发帖称,该校存在违规组织考试、教师体罚、言语侮辱学生等问题,引起网友持续关注。 此后,舆论场涌现出大量爆炸性信息。 比如,网友贴出伤口照片,指责其被桃城中学老师殴打。 贵州水城小学老师殴打学生的视频被冒充为桃城中学。 网上有报道称,桃城中学斥资1.8亿上热搜等,民愤被层层推高。

2月21日,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在其KTV微博发布调查报告称,桃城中学一名学生因不满学校徐老师的训斥,发布谣言称徐曾猥亵他人; 甘肃网友邱某飞以此赚取流量,编造“淫秽”聊天记录; 一名未成年人受虚假言论误导,编辑制作虚假视频并发布带有“桃城中学”等字样的视频。

图片:微博@衡水桃城公安网发言人

分析:从新闻内容形态来看,以图像、视频为主的一体化新闻产品逐渐占据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地位,不同形式的假新闻变得“异彩纷呈”。 通过短视频、图片的“砍头砍尾”、添加煽动性文字等方式,吸引大量关注,成为虚假新闻的“主阵地”。 例如,成都中学生死亡等学校相关舆论中,都是通过拼凑视频和图片的方式传播谣言。 一些事件还辅以“家长投诉”、“学生爆料”等煽动性文字,增加了谣言的“真实性”。 “性”与网友交流的热情。 此类虚假信息不仅容易煽动舆论、增加应对难度,还可能导致舆论风险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假新闻成为舆论和社会热点的另类反映

1、网络上盛传“协和医院硕士复试有猫腻”

3月30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官网公布了2024年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复试结果。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来自济宁医学院的学生陈欣。 公开成绩显示,陈鑫的初试成绩为331分,而排名第二的考生初试成绩为390分。

这件事很快在微博平台上传播开来。 网友怀疑北京协和医院的入院过程“惊心动魄”。 也有网友爆料,陈鑫与济宁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陈挺的儿子同名,从而猜测招聘过程中存在“问题”。 “黑幕”、“金钱权力交易”,微博话题“#协和医学院#”、“#陈信#”登上热搜榜。

图片:微博话题截图

3月31日,北京协和医学院、济宁医学院针对此事发布通知。 北京协和医学院表示,调查组严格审核了涉事考生的成绩单原件、复试程序等材料,认定复试过程不存在违规行为,考试结果有效。 济宁医学院立即回应,介绍了学校涉事两方的个人情况。 大部分网友对举报内容深信不疑,认为此事严重影响了陈鑫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谣者应该受到惩罚。

图片:微博@济宁医学院

2、南京警方否认南大肢解案已告破:网传不实,案件仍在调查中

近日,有网友爆料,2019年1月6日南大“1夜店招聘网”肢解尸体案中发现一名嫌疑人。 该网友称,犯罪嫌疑人是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已被南京警方抓获。

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向@否认了网上流传的消息,称案件仍在调查中。 受害人家属也向荔枝新闻回应称,目前尚未收到警方的相关通知,希望案件能够尽快侦破。

图片:微博@

3、魏东一帮助博士团队解决数学问题

魏东一在数学领域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智慧和高度。 网络上,网友主动“册封”他,并“改名”:韦深。 但今年5月,一则“魏东一帮助医生团队解决数学难题”的新闻,让魏东一长期位居热搜榜首。 随后,魏东一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明确表示:“确实没有这回事,这是假新闻。”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哈佛大学在不寻常的情况下免除了他的英语测试并邀请他入学。 对此,魏东一告诉南风窗:“网上有些信息是假的,关于哈佛,可能有人这么认为,但他们没有明确这么说,哈佛也没有找过我。”

分析: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不准确已经蔓延到公共领域,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的热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舆论和社会热点的另类反映。 此前,“江苏省奉贤县一名妇女生下八个孩子的事件”震惊了舆论场。 有网友夸大“我们距离小花梅只有一棍子”,引发了一些与社保相关的谣言,比如“河北省桃城中学老师猥亵学生”,“两个孩子被欺负”等谣言广泛流传。上海小区玩耍被抢劫”和“沉阳男子在地铁上随意刺伤他人”。 危害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可以激发用户的同理心并被分享和传播。 分享的越多,分享的就越多。 其可见性更强。 后疫情时代流传的许多假新闻,准确契合了当下的社会情绪。

主观故意捏造虚假新闻,多重主体共同掩盖真相

一、唐山女子被打致死传闻

6月12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名被打女子其中一名已经死亡。 “我是唐山人。 你知道为什么监控录像不公开吗? 因为男子开车碾压了女孩。 一个人去世了。”

6月13日,唐山市路北区妇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 小编,本案绝对没有受害者死亡,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许多谣言散布者已被该平台禁止。

6月17日, 小编再次来到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对于网络上有关被殴打妇女死亡的传闻,该院作风矫正室一名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被殴打妇女死亡)绝对不应该是真的。 ”

图片:微博@中国新闻周刊

2、柬埔寨警方认定三人协助捏造、宣传血奴案

2月12日,网络上流传一名中国青年在柬埔寨被关押“抽血卖钱”的消息。 据消息称,这名90后年轻人每一个半月就抽3瓶血,目前正在中柬第一医院接受治疗。

随后,“中国公民在柬埔寨被网络KTV集团俘虏,充当‘血奴’”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事件持续发酵。

直到2月28日,柬埔寨警方向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通报了初步调查结果,并发布公告,认定所谓“血奴”案纯属捏造。

图片:@人民日报

3、一女子因恶意编造沉阳地铁被针刺经历被判入狱。

2月27日,网友“小红书”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发帖称,辽宁沉阳乘坐地铁时,一名陌生男子用沾有体液的钢钉扎伤了手。 事后,男方表示,他并不认为女孩因为相亲而拜金,所以趁机教训了女方。

微博网友“@万”引用了相关信息,舆论迅速升温。

3月1日,沉阳市公安局在其KTV微信公众号发布报警称,经核实,该市暂无类似案件或报警。 通报指出,2月26日,发帖者陈某某为了吸引粉丝,并日后通过网上卖货赚钱,在乘坐地铁时不小心划伤手后,恶意编造虚假信息并在网络上传播。 。

分析:虽然专业媒体故意制造假新闻的情况很少见,但社交网络的繁荣、公众参与新闻生产、利益集团的斗争,使得纯假新闻层出不穷。 而且,谣言主体善于利用性别对立、警民冲突、地区冲突等话题吸引公众注意力,让舆论场变得易燃易爆。 因此,各地政法机关在处理此类主观恶性、社会不良影响的造谣、散布谣言案件时,需要及时依法办案,并利用典型案例,产生社会震慑作用。 。

COVID-19 的不确定性为假新闻创造了机会

1、核酸检测超时3分钟无法登机?东航回应:网上发布信息不实

据《健康时报》6月15日报道,一名男子声称自己无法登机,因为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已过期三分钟。 他拍下了自己与东航地面服务人员沟通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认为自己无法登机。 ,就是因为东航四川分公司的地面服务人员太死板了。

6月16日上午10点,东航对此发布公开回应,表示公司对6月13日成都天府-太原武宿航班上传输的网上信息表示关注,经核实,网上发布的信息不实。

图片:微博@东航

2、猴痘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和残疾吗?专家辟谣: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6月23日,网络上流传“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为大流行病”的消息。 文章称,如果全球不采取一致行动,疫情就不会结束。 尽管它的死亡率远低于天花,但如果不采取措施阻止其继续传播,数百万人将死亡,更多的人将失明和致残……引起大量群体恐慌。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辟谣:此消息为假新闻。 猴痘不会像流感或COVID-19那样引起全球大流行,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3、网络关于北京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谣言不实

随着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不明原因的儿童肝炎病例,“北京出现不明原因的儿童肝炎病例”的消息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有网友在微信群发帖称,“北京也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儿童肝炎”。 “下午出现症状,晚上就崩溃了,还出现了儿童死亡的病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4月27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通知。 经北京市卫健委核实,网上报道的北京市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系不实信息。 目前,北京市尚无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及死亡病例。

图片:微博@

分析:后疫情时代,信息的不确定性让公众陷入迷茫和恐慌的状态。 各种迎合大众心理的谣言纷纷趁势而出。 此外,一些媒体的报道缺乏核实,成为谣言传播的有力助手,引发信息化疫情问题。 和之前一样,今晚白岩松对钟南山的专访,迎合了人们获取权威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迫切需求。 在钟南山、白岩松、央视等公众心目中具有公信力和权威的名人和机构的支持下,这一谣言在各大微信群和朋友圈疯狂传播。 对此, 小编必须超越“他说、她说”的新闻处理方式,提高调查被报道者言论真实性的能力。

02.“假新闻会去哪里?”

据统计,假新闻网站平均能从平台获得70%以上的流量,而《纽约时报》等传统主流权威媒体只能从平台获得30%的流量。 如何应对假新闻,需要多方努力。

空间新闻拓展了新闻制作的新维度

空间新闻学( )是将空间、场所、地点融入新闻生产实践,拓展新闻生产新维度,在假新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理论框架。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23% 的美国人分享过假新闻,其中 14% 的人知道这是假新闻。 如果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正在发生的事件,假新闻传播的空间自然会小很多。 未来,太空新闻与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结合将成为重要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