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寒潮的强度仍位居历史最高之列。
应根据冷高压强度进行排名。 该消息于 2018 年 12 月 28 日被泄#。
这次冷高压已经接近蒙古境内的峰值强度,而且强度确实非常强。
16日晚地面场冷高压中心1077.5+
它向南延伸的范围也很深:
14日至18日气温异常(非KTV图)
从动画中可以看到,冷空气大举南下,18日后甚至可以到达泰国、菲律宾等地。
国家预警清单中,寒潮、大风、霜冻、大雾、道路结冰预警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与这股强寒潮有关。
这次寒潮的低温特别明显,主要是由于晴空辐射降温:总之天黑后地面迅速散失热量,气温急剧下降。
辐射制冷是指夜间地面温度较高,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而引起的制冷。 白天,地面和附近的空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并升温。 到了晚上,地面和附近的空气由于长波的向外辐射而变冷。 在阴天或多云的夜晚,这种长波辐射被云层吸收,云层又分别向上和向下发射长波辐射。 向下辐射的部分返回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就像给地面附近的空气一样,我们给自己盖了被子,这样温度就不会下降太多。 晴朗的夜晚,没有这层“被子”,从地面辐射出的长波很少被反弹回来,温度急剧下降,所以这也被称为晴空辐射降温。
这种降温的另一个前提是有微风的环境,因为风大的时候,冷却空气会补充,温度无法得到有效的降温。 综上所述,在晴朗微风的夜晚,接近地面的空气会经历自身的辐射冷却以及来自地面的辐射冷却的双重作用。 气温继续降低。 同时,随着饱和水蒸气压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凝结,形成雾、霜、#。 尤其是冬季,寒潮过后的晴空十分晴朗,而白天基础气温不高,很容易下降到2℃以下,地面植物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温度更容易下降低于0℃,导致结霜。 。
因此,这种低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早上出现,但白天太阳升起后的低温并不明显。
图为18日上午全国云量预报。 18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面积晴朗,有利于晴空辐射降温(地图标注为非KTV)
低温预报图也是基于辐射制冷。 厦门、江南等地低至-4℃,0℃线压依然很强。
霜线也直接向云贵高原推进至南岭。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当地表温度急剧下降到0℃以下时,农作物很容易受损甚至死亡。 农业防霜措施有熏蒸、灌溉、覆盖等。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霜和霜也有一定的区别:
霜是由于靠近地面的空气被地面的辐射冷却而冷却到霜点而引起的。 即当空气层物体表面温度或地面温度降至零以下时,所含水蒸气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上某些传热性能较差的物体上凝结,形成霜白色的冰晶。
霜冻多发生在春秋过渡季节,白天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摄氏度以下。 在农业气象学中,是指土壤表面或植物树冠附近的温度下降到零以下,造成农作物受损的现象。 霜发生时,常伴有白霜或无白霜。 无白霜的霜称为“黑霜”或“杀霜”。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由于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霜称为“辐射霜”。 冷空气侵入而引起的霜称为“平流霜”。 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霜称为“平流辐射霜”。 无论发生何种霜冻,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晴空辐射和霜冻的影响就是一夜之间气温下降得很快。 太阳下山后,会感觉气温骤然下降。 一些身体不好的人很容易受到这种突然的气温变化的影响。 其次,当地的冰块早上在室外很容易结冰,影响出行。
对于今年下半年是否可能出现极端寒潮,目前各机构尚未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12月中下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将偏低。
据CFS数值预测,1月份将以东欧海脊和东亚海槽为主。 这种情况与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北地区天气偏冷,西部地区天气偏暖相对应。
地图非KTV
当然,30天后的数值预测仅存在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不能作为准确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