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小城,却美得让人窒息!

中国观赏秋色的最佳地点是哪里? 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新疆、内蒙古或者西藏

但最近,在看完电影《长津湖》后,这位资深艺术家立即将这座城市添加到了他的秋季目的地清单中——辽宁丹东。

说起丹东,很多人的印象只有距离朝鲜最近的边陲小镇、鸭绿江、抗美援朝之地、令人心旷神怡的草莓……在全国旅游地图上,丹东,一个“三线小镇”,不算热门地方,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丹东在地理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沿线城市。河流、海岸和边界。

△丹东市九尾路,百年银杏路。 /土虫创意

秋冬即将迎来丹东的颜值巅峰。 这座北方湿润城市,成为继浙江建德、内蒙古阿尔山之后第三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东北小苏杭”之一。 说。

无论是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还是中朝边境的异域风情,还是满族的民族绘画,丹东依然不受欢迎,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01

秋冬童话之地

我说的是丹东

一般来说,说起东北边陲城市,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秋风萧瑟、白雪皑皑的极地。 当我们去丹东时,情况就相反了。 一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降水充沛,空气湿润。 ,简直可以说是辽东半岛上的一把天然绿伞。

丹东确实是东北的一个大“异类”。 位于辽宁省东部,东隔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北依长白山。 具有典型的“七山一水半田”自然地貌。

△丹东地貌丰富多样,有七山、一水、半田。 /视觉中国

丹东旅游资源位居东北之首:不仅有奇山异水、奇湖异水,还有覆盖率61%的森林、120公里长的海岸线、大大小小的岛屿、总面积湿地面积770平方公里,降水量大,是中国北方最湿润的城市,与长江流域的上海齐名。

丹东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无疑是鸭绿江,它造就了丹东的灵魂。 除了中朝边境和断桥背后的历史情怀,鸭绿江本身的风景也值得细细品味。

乘船游览鸭绿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河水蜿蜒平缓,碧波浩瀚,沿岸青山叠翠,数十条幽深奇特的峡谷,植被苍翠茂盛,边缘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共同形成一幅独特的山水画。

△鸭绿江沿岸风景。 /土虫创意

向东望去,被誉为“辽东第一山”的凤凰山,险象环生,秀美幽静。 站在山顶,可以看到整个丹东。 满城银杏树,秋色无穷。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游山时,恰逢一只凤凰飞来祭祖,故名。 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凤凰山的秋色。 /视觉中国

丹东的山地历来既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人文景观。 五龙山位于丹东市郊,有90多座山峰。 有人曾这样形容:“其庙宇古迹,气韵各异,别具一格,犹如一幅画。” 一幅充满浓墨的水墨画。”

其中“顶七燕鸾”是丹东最早的八景之一。 每年春天,绵延数十里的乌龙山都会笼罩在一片雾海之中,云雾缭绕,让整个景区仿佛置身于天堂。

△五龙山的“顶起烟鸾”。

金秋时节,宽甸北部的青山沟是必去的赏枫胜地。

俗话说“西有九寨沟,东有青山谷”。 这里隐藏着“辽东第一大瀑布”的青山瀑布。 飞流直下的瀑布与红叶相得益彰。 青山湖畔还有一座画家村,也是雄伟之中的另一道风景。 雍容华贵,让人流连忘返。

丹东的美景一向低调,但到了秋冬,它似乎揭开了隐藏的面纱,让所有人惊喜不已。 天桥沟近千公里园林90%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形成群山环抱的森林浴场。 这里的红叶和秋色是当之无愧的。

△天桥沟红叶秋景。 /土虫创意

当北方冬天来临,万里雪飘,雪花飘落的枝头就像千树上的梨花,漫山遍野都像披上了银纱。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丹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 也是“中国温泉之城”。 游客不仅可以在北方的滑雪场滑雪,还可以享受雪山温泉的身心清爽。

△天桥沟也是丹东的滑雪胜地。

除了绿水青山,沿着海岸线来丹东旅游也是一种独特的方式。

丹东位于中国海岸线最北端,拥有18万亩滩涂和众多岛屿。

东港大鹿岛是沿海最北端的岛屿。 因鸟瞰整个岛就像一头美丽的鹿卧在黄海中而得名。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参观邓世昌雕像和1894年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还可以入住渔民家里,亲身参与渔民民俗,在沙滩上挖蛤蜊,在海边观鸟。潮汐湿地,体验海岛渔民的风情。

△大鹿岛的渔民魅力十足。 /视觉中国

02

丹东

东北最具边陲风情的城市

丹东天气预报_丹东市_丹东

无论是陆地边防,还是万里海上疆域,丹东都是起点,也是全国最大的边境疆域。 长城的东端起虎山长城,雄伟地矗立在鸭绿江畔。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丹东就开始修筑长城。 秦统一六国后,丹东继续修筑长城。

虎山原名马儿山。 因并列的两座高耸山峰酷似马耳,故又称虎儿山。 直到清代,才演变为今天的虎山。

△虎山长城的秋色。 /视觉中国

正因为地处军事要塞,虎山长城历来经受着刀枪剑戟的风波,抵御过不少侵略者。

站在虎山长城上眺望,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岸朝鲜的田野和房屋。

丹东的“英雄气质”来自于虎山长城、鸭绿江断桥等过去的历史战争。

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丹东原名“安东”所蕴含的“东方和平”的希望。

现在去安东老街,依稀还能看到清朝、民国以及1920年代、1930年代殖民时期的独特历史和民俗风情。

△从牌匾上就可以看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虫创意

丹东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的地方,但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山东的汉族移民的后裔。

丹东现在的民族谱系与历史上的“渡关东”有很大关系。 早在山东饥荒时期,当地人就被迫移民,其中一些人移居丹东。

据说,清朝同治年间,丹东数亿立方米的长白山残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伐木者。 早年,开荒者主要是采人参、淘金、打猎、伐木的难民。 。

△《闯关东》的血泪史,不少山东人移民丹东。 /剧照

再加上鸭绿江水量充沛,从长白山脚下缓缓流向下游黄海,今天的沙河子地区就形成了伐木工人休息休养的场所。 也是当时东北鸭绿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此后,丹东港开放,大批粮船、各种山货、土特产来到丹东。 店铺纷纷开业。 商业的兴起导致了今天城市的形成,因此丹东曾被称为“木渎”。

丹东是除汉族之外,满族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中国满族人口最多的城市。

漫步满族风情街,从马甲、马褂、旗袍等富有特色的服饰,以及万子坑、拐子坑等日常生活中,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

△《闯关东》中满族的代表人物是格格纳文。

很多地名都具有满族特色,如白起镇、兰起镇等。 据说,鸭绿江之名源自满语,意为“陆地边缘的河流”。

丹东与朝鲜仅一河之隔。 沿鸭绿江游览,从河口至虎山长城段,两岸的异国风光历历在目。 从断桥上看异国风光,已成为丹东独特的游览方式。 居住在河边房屋的丹东居民从阳台上可以看到朝鲜的新义州。

连接台湾海峡两岸的友谊铁桥全长不到1公里,还有一个景点叫“一步跨”。 距离朝鲜新义州最近距离不到两米。

△丹东与朝鲜仅一河之隔。 /土虫创意

当然,如果你想感受韩国风情,不一定要去边境看。 丹东逛逛就够了。 据称,丹东也是辽宁省首个推出中韩双语公交报站功能的城市。

丹东拥有辽宁省唯一的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和朝鲜族民俗公园,保存有百年历史的朝鲜族民居和庭院。 游客还可以在庭院里体验秋千、跳板等韩国传统游戏。 晚上,长河岛朝鲜族民俗村还有民族歌舞表演。

△丹东韩国街,韩国风情浓郁。

03

丹东人

粮食出口为王

人们从外面看丹东,总是想到它是一个悲壮的地方,一个寒冷的边城。 然而,当你真正来到丹东,你会发现,这里不仅自然气候舒适宜居,而且丰富多样的美食也会让你垂涎欲滴。

△丹东市的烟花。 /土虫创意

毫无疑问,韩国和朝鲜的饮食特色在丹东得到了融合。 不用出国就能吃到正宗的韩国、朝鲜美食。

尤其是高丽街,美食种类繁多,让人难以选择:盘肉、韩国米肠、年糕、人参鸡汤、冷面、大酱汤……各种韩国、朝鲜的商品丹东可以买到。 如今,泡菜摊已成为丹东市场的日常景象。

△韩国风味的丹东菜。

但丹东美食绝不仅限于朝鲜风味,也缺少满族风味。

爱吃粘食的满族人爱吃粘糕、粘豆包、豆粉卷、紫苏叶糕……他们的萨琪玛和酸汤也很特别。 寒冷的冬天,一碗热腾腾的酸汤配上挂炉蛋糕,就是丹东人早晨的开始。

丹东天气预报_丹东_丹东市

△丹东酸汤。

拥有如此优越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丹东的产品从来不让人失望。

依托长白山余脉,松茸都是限量产品,更何况丹东的草莓。 冬天一旦上市,夜总会招聘网站草莓就足以让人脖子变长。

丹东也是北方著名的海鲜城。 央视曾在上晒出丹东“1400只梭子蟹堆成山”的照片,让丹东海鲜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丹东海鲜强势来袭。

丹东面临黄海,鸭绿江入海口也在这里。 “两混水域”开发了这里的渔业资源。 由于海水温度较低,这里的海鲜生长周期比南方要长。

丹东海鲜最强的王牌大概就是黄蛤了,它比普通的蛤蜊要大很多。 丹东人吃蛤蜊时,喜欢煮着吃,生吃。 有些人比较激进,直接把壳敲开生吃。

△烤黄蛤。

生腌虾蛤也是丹东人的最爱,腌泥螺配酒做凉菜更是醉人。

丹东人把梭子蟹称为飞蟹。 肉又肥又肥。 优秀的飞蟹每斤能卖到200多元。

在丹东人的心目中,唯一能与丹东的海鲜特色美食抗衡的就是烧烤。

丹东的烧烤有多好吃? 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和《生命的弦》来拍摄。 受朝鲜、韩国的影响,丹东除了烤串,还有盘烤。

这里的海鲜烧烤别具一格。 所有带壳海鲜都可以烧烤。 不能错过烤黄蛤,尤其是那一口带壳的汤。 味道简直太棒了。

△丹东海鲜烧烤让人想哭。

《人生一串》里有句话:“在丹东,什么都可以烤,哪怕是一块石头,只要能串起来,刷上酱料,就可以烤。” 起初,我认为这有点夸张。 广西云南的烧烤更是堪称野性。

但当你去丹东的夜市时,你也会吃到一些打破你舒适区的食物。 丹东人所说的“仙女”,其实就是柞蚕,也就是蚕吐丝成茧之前的状态。

与神相比,或许更难看的是那些已经死在蛋壳里的未成熟的蛋。 但除了这些,最常见的就是烤炖菜、烤豆腐、烤牛肉……

△丹东烧烤也很热闹。

据说,方言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的气质。

丹东人更像是东北人。 东港人说话比较像大连话,而北方的凤城人说话比较东北话。

他们也有自己的理解尺寸的方式。 豆角、茄子、豆腐都用“大”来形容。 相反,海鲜、烧烤被称为“小”,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生活小兴趣。

△丹东人的生活兴趣是吃小烧烤。

丹东有着浓郁的边疆气息,但并不妨碍这里的繁荣和市场氛围。 游客们常常在韩文招牌和色彩缤纷的满族服饰中出神。 鸭绿江也成为了满足外界好奇心的网红地。

电影《长津湖》也因其英雄的过去吸引了很多游客来丹东,但丹东人还是有小海鲜和烧烤的。 下午四点到五点,丹东人涌向夜市,尤其是月亮岛夜市,每晚数百辆小吃车在弹唱,烟花缭绕,成为最繁华的地方在丹东。

△丹东月亮岛夜市烟花爆竹。 /视觉中国

参考文章

[1] 丹东市旅游发展与营销策略 石昌波,戴学坤

[2]丹东市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郑波、张明伟

[3]丹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邹凯

[4]丹东市对朝边境旅游发展研究郑辽吉

[5]丹东市旅游文化发展研究 郑德平

[6] 1400只梭子蟹堆成山,被央视带到国外丹东,地球上隐藏着无数宝藏。

[7] 纵观整个国庆,没有哪个城市比Feekr旅游更受欢迎

[8]在丹东,万物皆可烤,三鲜美味

[9]丹东:朝韩和解与我何干?真实风景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