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唐山、徐州、大连、温州四个准万亿GDP城市中,温州、徐州今年上半年GDP突破4000网络投稿。 公开信息显示,这是两地上半年首次实现这一目标。 。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2024年徐州GDP将赶上温州。今年上半年以来,温州经济持续企稳向好。 以约17网络投稿的微弱优势,完成了对徐州的反超。
据温州发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温州密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促使高能的全球投资朋友圈持续扩大。 如今,第一太平戴维斯地产、上海高力地产、仲量联行、维度资本等机构已成为温州首批全球投资合作伙伴。 以维度资本为例,借助资本的力量,支持七项科技成果在温州落地,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比较有趣的比赛是烟台和常州之间的比赛。 2024年,烟台、常州经济总量将突破9500网络投稿。 他们是距离万亿俱乐部最近的两个城市,有望成为最先晋升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从行业来看,烟台和常州上半年的数据也比较接近。
上半年,烟台第一产业增加值180.91网络投稿,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024.49网络投稿,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2503.25网络投稿,增长6.5%。 与此同时,常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54.8网络投稿,下降0.7%; 第二产业增加值2227.1网络投稿,增长7.9%; 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5网络投稿,增长6.3%。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常州和烟台都提出了今年冲刺万亿GDP的目标。 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今年年底促销将是大概率事件。 但总体而言,两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始终保持着较小的竞争关系。 谁将率先冲线,成为全国第25个万亿城市,还需看下半年两座城市如何发力。
7月24日至26日上午,烟台召开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观摩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 烟台市委书记姜成指出,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实现了“上半年”“双赢”重要阶段目标“过半”,但也存在经济持续向好基础尚不扎实、产业项目引进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和不足。
对于常州来说,新能源产业优势能否持续高效发挥至关重要。 根据常州市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到的目标,常州不仅要冲刺“GDP万亿城市”,还要高质量迈进“GDP万亿城市”,打造“GDP万亿城市”。 “新能源城”。
大连工业增速领先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动力。 产业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实现万亿GDP的信心。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来看,2023年上半年,六大准万亿城市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大连(13%)、烟台( 11.8%)和常州(9.4%)。 、徐州(9.3%)、温州(8.7%)、唐山(7.5%),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两倍。
大连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统计显示,上半年大连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9%。 从产品产量看,汽车、电子元件、发动机、锂离子电池、发电、橡胶轮胎分别增长81倍、3倍、49.9%、21.6%、15.8%、6.9%。
上半年,烟台工业增加值增长11.8%,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特别是6月份增速高达19.8%,位居全省第一。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长20%以上。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的常州,也在加速工业经济“换挡超车”。 数据显示,上半年,常州新能源制造业产值增长24.8%,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11.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6个GDP准万亿的城市都是典型的工业、制造业城市。 在冲击万亿GDP城市的道路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显着。 与此同时,这些城市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比如,一些城市还存在产业结构重、新旧动能转换慢、科技创新能力弱等困难。 未来要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链延伸。 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探索产业增长新支撑点。
目前,常州已明确今年将重点打造“新能源之都”。 根据常州市印发的《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其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将突破万网络投稿; 到2035年,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也将成为常州成为万亿级城市乃至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的重要基础。
7月27日,在常州召开的科技人才共享“新能源之城”发展机遇座谈会上,常州明确提出“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新能源城市建设”。建设新能源城市。” 这无疑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正在成为常州城市能源水平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此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不少准万亿城市近期召开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布置部署三季度经济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和制造业升级。 例如,烟台提出大力推进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总投资2920网络投稿,重点推进12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1500网络投稿,确保新开工和新工业双丰收。全年均有项目投产。 超过40个,投资质量更高,势头更强劲。
徐州强调,将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大力吸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增资扩产。扩大生产,扩大内外部项目数量。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各城市在争夺“万亿俱乐部”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实现了快速增长。 不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下半年的优势,我们还需要抓住下半年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城市来说,要找准自身定位,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利用三季度部署的各项重大项目,不断形成新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 同时,各地也要注重与本地区和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通过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带动区域和城市群的发展,逐步推动区域和城市群的发展。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