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修订调整了《剧院等演出场所复开疫情防控措施指引》、《复演演出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指引》
互联网接入服务营业场所,以及娱乐场所重新开放的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屏幕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KTV网站
根据指南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让我们来看看
01
在低风险地区,可以举办商业演出
《指引》强调,在全面落实防疫措施的条件下,在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可以举办商业演出活动,但暂停举办中大型商业演出活动,新批准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业演出活动(演员和工作人员已在中国境内的除外), 演出前后的现场互动将暂时取消。在中高风险地区,暂停举办营利性演出活动。
《指南》对加强清洁消毒、加强通风、配备防护用品、规范垃圾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特别指出演出场所应设置位置相对独立的(临时)隔离区,设置提醒标志,配备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并指定专人负责发热、其他症状。
该准则强调,应加强对外国和其他演职人员信息的核查。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审批外国表演者或者港澳台表演者(表演者已在中国境内)的营利性演出活动时,应当核实相关表演者在境内的最新演出审批文件、出入境记录等信息,演出组织者应当配合对表演者进行身体健康检测并作出书面承诺。
02
消费者在互联网服务场所和娱乐场所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
《指导意见》指出,在全面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各地要严格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按县级、按区确定恢复线上服务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具体要求。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建议停业。
已恢复开放的互联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应当严格落实限制人数措施,采取预约消费、错峰入场、间隔间距、限制停留时间等措施,对场所内消费者人数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聚集风险。
互联网服务场所应当采取预约消费、错峰入场、间隔入座等措施,限制上网人流。互联网服务场所接纳的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容量的50%,每个包房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建议明确标明包房门口的人数)。消费者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
数据映射。图片来源于网络
娱乐场所应当配备测量体温的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班。消费者进入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并登记真实姓名。消费者未佩戴口罩或者体温异常的,场所应当拒绝其进入。
娱乐场所应当采取预留消费、错峰入场等措施,限制流通消费人数。歌舞娱乐场所入场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套入场人数不超过核定人数的50%(建议在包房门口明确标明人数);游乐娱乐场所接纳的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消费者花在娱乐上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
点击下面的文字
查看以往的类似报告
在这个特殊时期
当我们进入娱乐场所时
请务必遵守规则
即使在低风险地区
我们也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