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的城市是属于龙的!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滨州的生肖就是龙。
为什么?
因为1952年龙年,行署由惠民县迁至北镇。 从此,一个小镇开始孕育一座城市……2000年,又是龙年,拆城建城。 滨州的城市化进程是前所未有的。 加快速度。
滨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隋唐五代建立县制。 五朝后,周代改为滨州。 元代,三县合称一州,沾化、蒲城、渤海县合称“滨州”。 然而,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滨州的城市化进程却是近几十年来的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滨州龙文化的城市篇章,细数龙年滨州的印记。
1952年,龙年壬辰:地委特机关迁
今年,惠民区党政领导机关由惠民县迁至宾县北镇。 从此,北镇这个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自然村开始成为城市(区)的政治中心。
为什么要搬家?
这是因为惠民县位于惠民区最西部,与其他县的联系不便。 例如,广饶至惠民县城有120公里。 宾县北镇位于区域中心,距县城最远60公里。 同时,黄河北岸须渡口是连接华北、华东、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也是地区最大的粮棉油灯物资集散地,是城市建设较为理想的区域。
为配合搬迁,在北镇老城区西北1.5公里处的新城区设立了惠民区。 民间称为新北镇,原北镇称为老北镇。 新北市规划为棋盘街,南北走向渤海路,东西走向黄河路。 首先在渤海5-7路、黄河2-4路建设地方领导机关住房。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北镇陆续建成了地委、特机关、军分处、公安处、供销社等机构。 1952年10月,地委、专署由惠民县迁往北镇,其他单位陆续迁往北镇。
1964年,龙年:石油战争开始
当年1月25日,石油部在惠民区打响石油攻坚战。 来自大庆、玉门、新疆、四川等油田的大批工人来到惠民区,逐步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和油田建设工作。
1976丙辰龙年:周总理骨灰撒在滨州
当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最后一袋骨灰撒在黄河滨州段,具体是北镇黄河大桥附近。
1988年戊辰龙年: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当时,惠民地区全面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催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家。 如滨州活塞厂、鲁北化工厂、滨州印染厂等企业承包后业绩突出。 张中正、张士平、冯宜生、杨本真、张欣欣等人在全国有影响。
2000年,庚辰龙年:迁地建城
当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滨州地区、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 将原县级滨州市改为滨城区,实行市领县(区)体制。 随后,省政府于7月18日发出通知,关于撤销滨州地区、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
拆地建城,适应了新世纪滨州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撤地设市,建立了精简、统一、高效的政治组织,实行市领导县区的体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滨州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拆地建市后的第一次“两会”上,“赶超战略”得到了“两会”代表和委员的一致支持。 当时,滨州人达成了共识:“不发达”是滨州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 追赶始终是必须承担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想摆脱落后,过上美好生活,就必须迎头赶上。
2012壬辰龙年:魏桥创业打破山东“财富500强”零纪录
魏桥创业,打破山东“世界500强”零纪录。 滨州市政府荣获首届中国阳光政府奖。 滨州姑娘徐莉莉在伦敦奥运会柔道女子63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银牌。 这是滨州历史上第一枚奥运奖牌。 8月初,在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工作会议上,滨州市连续三年县域科学发展成绩突出,位列全省第一。全省各市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龙年: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决战2024年胜利
新的蓝图已经展开。 新年好消息是,根据最新统计,到2023年,滨州有53种产品产能、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将位居世界或全国第一。 其中,15种产品无论是产能、产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 在比奥运会更具竞争力的全球市场上,“滨州制造”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金色成绩单,逐渐形成了最美的“星空”。
当前,滨州正围绕“1+1188”发展格局,坚持“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2024年决胜”的工作主线,全面打响滨州三大攻坚战。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经济”。 滨州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