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徐霞客游记

(摘要:黄山以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命名,因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而闻名,不仅风景秀丽,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我们四人游山玩水的时候,聊得最多的人就是明朝的徐霞客。 有书记载,徐霞客曾盛赞黄山,这对黄山这座“人间仙境”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和1618年,这位“游五山求仙,一生乐游名山”的大旅行家两次到黄山考察。 他以深刻的视野和生动的笔触,极力描绘了黄山的秀美风光。

黄山徐霞客纪念雕像图片

徐霞客游览名山大川后,对黄山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他说:“渤海内外,没有一个会海能比得上黄山的。登上黄山,天下无山,可不看也!” 后人引申徐霞客的话说:“五山归来不见山,黄山归来不见山。” 时至今日,我们仔细阅读他的游记,依然能感受到他昂扬的激情、豪迈的气势、浪漫的情趣。 游记的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总是唤起人们对黄山的向往和敬佩。

黄山以其奇松、奇石、云海、温泉、冬雪而被誉为黄山“五绝”,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优美的语言。 它向世人准确地介绍了黄山的许多景观。 他笔下的黄山松“破岩而出,缠绕在险峻的岩壁上,挺立在风风的沟壑中。或雄伟挺拔,或雍容华贵;浩瀚无边,倒映朝霞”。夕阳西下,五彩缤纷,蔚为壮观,气势磅礴。”

“自古黄山云成海”。 黄山以峰为身,以云为衣,是云雾之地。 其瑰丽多彩的云海,以其美、奇、奇、奇而闻名于古今。 徐霞客第二次到黄山,登上天都峰,看到了云雾纵横变化的奇观。 他精彩地描述了“独上天都,往前走,雾就往后移;往右走,雾就往左移……山高水长”。风大,雾来去无定。往山下看,阳光明媚,又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徐霞客的所作所为,黄山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极大地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黄山1985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后来,2004年2月被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毫不夸张地说,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曾说过“如果你登黄山,天下无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今,中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 弘扬霞客精神,创建和谐旅游,必将带动黄山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速黄山旅游国际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消费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增强,个性化旅游方兴未艾。 徐霞客的地理考察探险之旅是一种个性化旅游。

我们把徐霞客“热爱祖国、奉献旅游、尊重实践”的探索精神融入到突出独立意识的旅游中。 让霞客精神得到弘扬,让游客重现“重走霞客路”的过程。 欣赏黄山的美景和祖国的诸多名山大川,感受霞客的伟大的同时也感受祖国的伟大。

黄山因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而得名。 都江堰市青城山还有黄帝习道的传说。 相对而言,我们有汉唐宋元明清的古树名木和历史痕迹。 黄山的历史古迹较少,这里的开发也较晚。 我们四个人一边走在山路上,一边聊着以上的话题,渐渐的疲惫和疲惫向我们袭来。 自称心意满满的郭大侠,心里苦不堪言。 他一边走一边抱怨徐霞客伤害了他。 徐先生称赞的黄山,走在上面真不舒服。 这是一种怎样的旅行享受? 这只是一个痛苦的问题。

我也走得很累,背上的背包好像什么也没有。 手里的水壶越来越重,我不得不时不时地给同伴们倒点茶。 这款长桶形塑料水壶的盖子实际上是一个茶杯,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苟小梅和小七心情好了一些。 有的书上说,女人的忍耐力很好。

由于天空阳光明媚,苟和齐两人从背包里拿出布帽戴在头上。 苟的帽子上有印花,戴在头上更好看。 这时,我想起了多日来回山上行走的徐霞客! 当时黄山的山路尚未开发,行走十分困难。 他去过的天都峰鲫鱼背上,很少有人能走得动! 我们是自驾来的,坐缆车上山,步行下山也就几个小时。 我们好累,徐霞客在哪里? 我想知道他当时有多努力?

黄山迎客松图片

到了百步梯,就直上直下。 坡很陡,但台阶平坦,有护栏可供攀爬。 山坡上下都有黄山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准备照顾山上游客。 我们四个人,只有我扶着护栏走。 其他三个人没有爬上护栏,但我们走得很稳。 这时我还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上下感觉不太稳。

走下百步梯,有一个可供休息的石凳。 本来已经很累的郭大侠立即坐上去,拿出“白芙蓉”香烟,用打火机点燃,放进嘴里抽烟。 没想到,立刻就有一名工作人员迎了上来,是一名胸前佩戴值班证的中年男子。 他指着一块禁止吸烟的牌子,严肃地告诉郭先生不准吸烟,并立即把烟灭了! 我们都看到了牌子上的告示,吸烟罚款10元。 郭立即掐灭了手中的烟蒂。 对方称郭某是警察,很快就停止了罚款。 这名男子指给郭某指了指不远的地方,让他可以抽烟解解闷。

离开百步梯继续前行,在苟小梅的建议下,我们沿着山路,登上了黄山最高的莲花峰。 这里海拔1864.8米。 从莲花岭到莲花峰顶的1.5公里公路上,有飞龙松、倒挂松等名松和黄山杜鹃。 莲花峰顶直径十余丈,中间有一口香沙井,这里也有工作人员。 这也是一名中年男子。 他告诉我和苟小梅,黄山莲花峰最高,天都峰最险!

我在导游图上看到,莲花峰也是一座飞来峰,就是上面的石峰比下面的石峰古老很多。 我们都看到,就像其他名山的山顶一样,山顶周围的铁索上挂着各种各样的锁。 多为年轻情侣或情侣携手上锁。 人们站在这座峰顶,可以将方圆100多公里的黄山尽收眼底,却看不到边缘。 这一天,红太阳格外耀眼。 作为几个游客,我们看到到处都是奇山、石峰、青松、蓝天白云。

山顶还有供休息的石凳。 原来坐在上面的人走后,我们四个人也坐在上面休息了一会儿。 这里有一个允许吸烟的标志。 郭一边抽烟,一边问我这次提车带了多少钱。 我说我已经取了8000块钱了。 出来之前我花了几百块钱买东西,现在还剩下7000多块钱。 一路花完,我还剩下4000多块钱。 郭说太少了,应该带一万多块钱!

这时,我因为车上安装了空调,对郭先生很不满意。 我们在路上试的时候新装的空调根本不工作。 于是他反驳我,说我的工作辅导中心破产了! 他不能再说什么了。 我和郭说话的时候,郑和小七夫妇没有说话,只是笑着听着。 前面说了,我在黄山买的胶卷质量很差,而且没有挂在相机上,所以拍出来的照片都是空的,没什么用。 回到都江堰市后,苟小梅因为在黄山这里拍的照片没有形成影子,骂了市委的人,说“跟着你们白费力气!”

从莲花峰下降到迎客松所在的玉屏楼。 那时这里还没有索道。 山路上聚集了很多游客,很多人排队拍照。 山腰、悬崖上有许多摩崖石刻。 其中,朱德元帅的题词“山清水秀”让人感到十分温馨。 排队拍照的角度要求将迎客松和朱德题词一起拍在照片中。

郭大侠一路上很少拍照,因为他很累。 当我们到达迎客松时,他高兴地从包里拿出相机给我们拍照。 北京人民大会堂有一幅迎客松画,当时的报纸刊登了这幅画的照片; 周恩来总理经常在迎客松下迎接中外宾客。 现在看到真正的迎客松,我们自然是欣喜若狂。 诗曰:

华夏第一松,根植黄山; 枝条迎中外宾,倚玉屏峰。

风景比五山更雄伟,闻名天下; 登莲花顶,九州皆同心。

……

玉屏楼设有方便的浴室。 我们四个人排队拍照的同时,也轮流去洗手间。 当我从浴室出来时,一个农民打扮的小伙子向我打招呼,说我去他们那里吃饭和住宿。 我绝对不会去那里只是为了问一下,那个地方远吗,贵吗? 这个人说距离不远,只有1里路,而且比山上的旅馆便宜一倍多。 还有一些特殊的服务,包括“尼姑”和“僧侣”。 我只好告诉这个人,我马上就要下山了,不能去他那儿吃饭或住宿了! 且不说见不到他所说的“尼姑和和尚”,男人也只好去联系其他人。

因为郭带的相机比我带的自动相机视野更广更深,所以我们四个人轮流用他的相机拍照。 轮到郭老师给我拍照的时候,我想扶迎客松,但扶不住。 有铁栅栏将游客隔开几米,还有穿着制服的人看守。 拍完照片,又到了低头的时候了。 苟小美提议去天都峰?

郭大侠脚有问题,走路已经很累了,自然不愿意,但小七却附和苟小梅的要求上去。 因为我患有不知道的心脑血管疾病,上山下山比别人困难,内心深处也不想去。 我们四个人在这里发生了争执,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人去。 苟小梅又很生气。 她又骂我沙文主义者了!

黄山登山步道图片

虽然不能上去,但我还是在玉屏楼上仔细地眺望着天都峰。 山路两侧的石阶周围环绕着两根钢管制成的护栏,护栏上有铁链连接。 徐霞客走过的鲫鱼背,因为有了石阶和护栏,不再是自然灾害。 不过,从玉屏楼上天都峰的人还是不多。 你必须从危险的地方上去,然后你必须从后面的危险的地方下来。 去那里的人大多是年轻男女。 从天都峰脚下的铁链开始,上面挂着许多铁锁。 这应该是年轻人心连心的锁。

……

时间转到200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表达当时中央政府领导的《登黄山诗》。 全诗(正文)如下:

爬黄山的感想

黄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山脉之一。 我向往已久,却一直未能如愿。 新巳四月二十五,我们终于出发了。 先登后山,再登前峰,美景尽收眼底。 看红花杜鹃,清溪流水,奇松怪石,清风明日,山峦起伏,悬崖峭壁,云雾变幻,恍然大悟。 这就是黄山的大观。 山水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他们也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于是我写了一首七绝登黄山的诗来纪念。

仰望天空,京城倚客松,荷花始信两峰飞。

并执梦之笔,写下美妙的风景,阳光冲破云层,波涛万里红。

……

回头一看,我们四人拍完照就往下走。 因为我们没有去天都峰,所以一路上苟小梅的心情都不好。 我们只走了左侧不远处的一条山路,与我们所走的山路汇合在一起。 走哪条路? 这里也有人戴着徽章,拿着扫帚和簸箕来打扫房子。 问了其中一位中年妇女,她说左边的山路是从天都峰下来,右边的山路通到利马桥,从那里就可以出山。

听完女人的介绍,我劝住了不高兴的苟小梅。 据说,如果上天都峰再下来,从马出发后需要步行1至2个多小时。 现在我们走这条路就方便多了! 但狗布并不同意,她说这话只是开玩笑。 现在还不到下午四点,距离天黑还很早,本来应该去天都峰的……这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安徽黄山和都江堰有2个小时的时差,四川. 事后回想,我还庆幸自己没有去天都峰! 如果去的话,我们四个人就要天黑下山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也不好说。

印象中苟小美的情绪波动很大,还得让她发脾气! 我在导游地图上看到有介绍利马桥的由来,旁边的悬崖上有一个巨大的标语。 是抗战时期川军将领唐世尊留下的。 站在利马桥头古色古香的路亭前,抬头一看,对面的利马峰悬崖上刻着“进东海,登高见太平”10个大字。 导览图上写着:石刻直径6米,每个字9米见方,最后一个“平”字长9.4米。

此摩崖石刻为四川将军唐世尊于1939年所书,黄山石匠自担风险雕刻而成。 每个字1尺8尺见方,间距1尺5尺,石刻深2寸5分。 无论从雕刻难度还是工艺水平上来说,都可以说是山上石刻中最高的。 其难度之高、危险之大堪称飞鸟之难,证明了“徽州砖石闻名天下”的赞誉是真的。

但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遭受苦难,人民生活极其艰辛。 但国军总司令还有钱有米,着手如此庞大的形象工程的动机和方式值得怀疑。

唐世尊率军出川,在皖南坚持抗战七年。 国共内战后,他坚决反对共产党。 1950年初,当蒋介石政权在中国大陆失败时,唐拒绝了子女去美国定居的建议,并在西昌成为四川最后一位省主席。 此时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了一切权力,他这个“主席”已经没有了管辖的余地。 (当时西昌是西康省的一部分,1955年西康省撤销)

黄山最大石刻图片“立即排空东海,登高望太平”

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省主席,唐世尊带领着少数官兵,拥有两挺机枪和400支步枪、手枪。 3月25日上午,他离开西昌,计划经越西县偷渡大渡河前往川南。 当他到达小凉山地区时,就被当地彝族奴隶主的武装包围了。 双方激战后,唐被枪杀(一种说法是仓皇逃窜时掉入河中溺水身亡)。 自从他上任所谓的省主席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下地狱了。 唐世尊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阵亡的国民党军队中级别最高的人物——省主席、陆军上将。 唐也是一个痴迷官场、自寻死路的人……(文庙山居)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