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九州每一座城市,记录人间每一个风景。
人们提到顺德
肯定会谈论食物
哪怕只是看到“顺德”两个字
口水已经流下来了
这对他们来说并不奇怪。 一场“味道顺德”之旅,将这片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与鱼、煲仔饭、双皮奶、烧鹅、#鸡、陈村面、粥火锅、伦教糕、牛杂、君安蒸猪、龙江融为一体煎饺等都有很深的联系。
顺德明明有能力脱颖而出,却甘愿躲在“美食”之下,成为一座冷漠的城市。
顺德隐城/土冲
但顺德不只是吃。 自明代设县以来,顺德凭借鱼米之乡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一直与“财富”联系在一起。 即使现在,它的家电、它的工业、它的GDP,哪个不是全国名列前茅的?
此前,新华网权威发布的2024年高质量发展市辖区(地级市、市辖区)百强名单中,佛山市顺德区再次位列第一。 这已是它连续10年位居榜首。 这是多么无敌啊。 孤独。
随着广州地铁7号线顺德段西延线的开通,我们是时候把这片隐秘的区域带出城市,重新认识它了。
顺德特产:老板(Boss)
据说,外省人来到广东,都会爱上“美男”、“美女”这些词,但只要稍加观察,你就会发现,在顺德的街头飘荡着,是不断到来的“老板”(boss)。 )。
当你以为顺德人只是客客气气时,你又错了。 截至去年底,顺德有各类市场主体32.5万个。 以顺德目前322.91万常住人口计算,这意味着每10个顺德人中,就隐藏着一个真正的“老板”(老板)。 你看不出来,只是因为他们穿着人字拖。
顺德人均“老子”/土虫
顺德人当然有底气当“老大”:
虽然只是一个区,但却支撑了佛山33.4%的GDP,超过广东省四分之三的地级市,成为全国首个万网络投稿工业区。 仅家电就占全国15%以上的份额。 美的、碧桂园、格兰仕、海信、科龙、联塑、顺丰,哪一家不是顺德知名企业?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直接落户顺德区。 从收入来看,2024年顺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67467元,这是妥妥的“人均老大”吗?
顺德人从风扇成长为“家电王国”
更可怕的是,这种“老少皆宜”的现象可以说是从明朝顺德设县以来就开始了。 走在顺德,映入眼帘的只有两个字:富裕。
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网密集。 连接珠江和西江的陈村水道和容桂水道恰好从南北两端经过顺德。 这使得顺德成为水乡农业、航运和商业的完美契合点。 《顺德县志》这样描述这一地理特征:“城以海为池,潮潮出入,一会儿过京师,又从象山、新会而来,可船用”。和河水,可以养活百姓,这是功臣的功劳。”
顺德水系很发达/土冲
但再好的风景,如果没有商业头脑,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顺德人的商业DNA似乎与生俱来——
早在明代,顺德人就发明了“桑鱼塘”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先富起来; 到了19世纪,因善于养蚕、栽桑,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 机缫基地最盛时拥有缫丝工人6万人,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海。 正是由于清末顺德缫丝业如此发达,不少女织工实现了经济独立,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催生了“自梳女”这一特殊群体。
缫丝业还促进了顺德商业、航运、金融(银行、银行)的发展。 “一船生丝出,一船银回来”成为传说。 因此,顺德被誉为“南方丝都、粤中银行”。 《广东清朝五记》曾记载顺德的繁华:“顺德是南海内陆城市,水乡众多,民族聚集,烟花缭绕,建筑如高五六尺,远望如浮亭,高出林地,凹凸不平。
顺德以桑鱼塘、缫丝业闻名 / 涂冲
如果你偶尔富有,你可以将其归因于运气,但如果你总是富有,则只能依靠你的能力。 即使在水路衰落之后,顺德人也没有沉迷太久,立即转向了他们的老本行——工业。
顺德人有多努力? 除容桂、杏坛外,其余8个镇均为专业镇:北滘从事家电、乐从从事家具、陈村从事花卉、伦教从事珠宝、木工机械等。他们的优势。
老艺术家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顺德人富强低调?
“可怕”的顺德人
“‘可怕’的顺德人”不是老艺术家说的。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经济日报》上,用来形容顺德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性格特征。 。
顺德人勤劳、吃苦、低调、务实的精神,可以从顺德的地理和几千年积淀的珠三角文化中窥见一斑。
顺德逢简水乡
顺德是著名的水乡,拥有大小河流数千条,水域面积占32.6%。 据说“开门见水,一步登船”、“三步出水,村里到处都是池塘”。 就在这座水乡之上,顺德人修建了一座日后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族场所——祠堂。
大家都知道在顺德做生意“可怕”,殊不知在顺德建祠堂更“可怕”:顺德有大大小小的祠堂近千座。 对于顺德人来说,“祠堂”的意义更像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在岭南地区,历来有“顺德宗祠,南海寺”之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德宗祠在清末民初成为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象。
顺德祠堂很多,很有凝聚力/涂冲
《顺德县志》还详细描述了顺德人修建祠堂的习俗:“顺德最重要的祠堂,富丽堂皇的,要花费数万黄金。” 顺德人修建祠堂并不手下留情。 例如,李氏宗祠设有夜总会招聘网门; 乐从陈家祠建于光绪年间。 每天有近千人参与,历时5年才完成。 甚至木材也是从东南亚通过海运运来的。
祠堂的繁荣反哺了顺德人才教育的发展。 从北宋至清末,顺德共产生文状元3名、武状元1名、进士762名、举人2397名。 数量在广东一直名列前茅。 一方面,水乡阻隔了一定的邻里冲突,让人们专注于自身发展; 另一方面,祠堂起到凝聚人心、相辅相成的作用。
顺德陈家祠,华丽雄伟 / 涂冲
水乡也孕育了顺德浓郁的龙舟文化。 别人玩龙舟是为了好玩,但对于顺德人来说,龙舟是一种信仰、一种图腾、一种竞技精神。 是的,在顺德,龙舟被称为“赛龙舟”和“斗龙舟”。 屈大军在《广东新闻》中记载:“每年五六月,顺德龙江上打龙舟,决战当日,江水不大不小,水直流淌”。且不被海湾包围……战斗胜利,大胜回港,宴请亲友,港口繁荣昌盛,贸易繁荣”。 “拼”字充分点出了顺德端午节的精神内核。
学者谭元衡在《顺德人》一书中认为,正是龙舟赋予了顺德人争先、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 他在书中写道:“他们以河网纵横的三角洲和河流为生,然后下海,熟悉水性,善于用船,很早就掌握了造船技术,遥遥领先于古代。”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道德和人性与楚国和中原人有很大不同……江海的滋养,激发了他们崇尚朝气、敢于冒险、敢于开拓的精神。 顺德人从龙舟中获得了精神滋养,龙舟说唱由此诞生,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调都必须是顺德口音才算地道。
顺德人赛龙舟,敢为人先
除了龙舟之外,顺德人还擅长武术,但并不勇敢。 人们习武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所以顺德也有一种“侠义精神”和一种“义气”意识。 过去,顺德武术流派众多,拥有不少优秀武术冠军、武术冠军。 就连国际巨星李小龙也是顺德人。
他们习练的武术,无论是咏春拳还是洪拳,都讲求忍、不争、积累。
千百年来,顺德人在这水乡文化中滋养心灵,学会了团结一致(祠堂)、争第一(龙舟),同时又学会了低调、务实、隐秘。 (功夫)。
懂得做,懂得叹,懂得吃
虽然顺德的GDP很高,但很难看到顺德人对工作的忙碌和焦虑。 他们脸上总是挂着“平静”的表情,过着#鸡和鱼滋养的轻松生活。 。
在顺德,还有一句口头禅:“得到的就得到,不回顺德”。 这说明他们能拿得起放得下,有信心顺势而为。
顺德人“懂得做、懂得叹、懂得吃”/涂冲
这种“知行、知叹、知食”的性格和气质,被顺德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知道怎么做”是不言而喻的。 顺德人历来注重艰苦奋斗。 俗话说“给顺德人一把螺丝刀,就能打造一个家电王国”。 在融入大湾区方面,顺德也不甘“落后”。 2024年2月,一份《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规划》指出,将通过“德胜河-容桂水道-东海航道”连接顺德港和均安两个组团”,依托顺德客运港和顺德新港货运港,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中心城市的运输联系。
但事实上,早在2020年底,“深圳蛇口-顺德新港组合港”和“深圳蛇口-顺德北滘组合港”就已陆续启动,开辟大湾区航线。 可见顺德人的流动性是多么惊人。
顺德北滘港/土冲
顺德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静,是因为顺德人的“知而叹”。 顺德在佛山面积不大,但岭南风情却很浓。
顺德的一座清晖园就能揭示岭南的真正精髓,更不用说代表珠三角富人生活的碧江金塔,还有完整岭南古村落格局的逢间水乡。
顺德人还喜欢祭祀神灵。 千年历史的宝林寺,有“顺德前有宝林”之说。 烟花依然抚慰着人们的心。 游览园林古刹之余,顺德人还可以从粤剧、龙狮、鱼灯文化中得到精神滋养。
上:顺峰山公园 下:清晖园/土冲
相信顺德人“会吃”是全国人民的共识。 顺德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百吃不厌。
仅吃鱼就有数百种方法。 “鱼头大、肚平(鲢鱼)、草鱼尾”是顺德人传承下来的吃鱼秘诀。 据《顺德均安志》记载,顺德鱼塘的鲜鱼吃法数不胜数,如“水桂条”、“品螺鱼”、“姜葱鲤”等。 (水煮鲤鱼)、“糖醋扁鱼”(甜醋泡鲢鱼片)等。 美食家沉鸿飞曾感叹:“顺德鱼塘公可能是全国最会养鱼、煮鱼的吃鱼者了。”世界。”
顺德蒸鱼
顺德人口味偏“淡”,认为“最高境界是品尝食材的本味”,因此也追求“鸡味如鸡”、“鱼味如鱼”。 洁、嫩、爽、滑是顺德的五个特点。 经典的味道。 说到食材,顺德人非常不拘一格。 农村的草虫、池塘的鱼、山里的野鸡,都是顺德人餐桌上的家常便饭。
顺德强调“鸡有鸡味”
顺德也养殖鳗鱼
凭借着无与伦比的GDP,依托珠三角千年水乡编织而成的岭南文化,顺德人早已以“知行、知叹、知食”而闻名。 ”
如果你向顺德人抱怨生活中的烦恼,他可能会说:“老板,我们先说说吧。”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