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当地资讯和热点新闻。 在正式分享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案例。 此案的新闻引起了从地方到国家层面的关注。
4月,有新闻报道称广泰高速佛山段实线标志不合理。 高速公路是Y型路口,路上的标志都是直行方向,并没有提醒司机需要提前变道。 该路口共开出罚单62万张,罚款超1.2亿。
《DV Live》共进行了5次报道。 第一个是在与发现事件的人取得联系并前往现场后,引发了短篇《佛山:车主质疑高速公路标线不合理,导致大量违规》的视频报道。
第二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广东省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 他们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调查,并于当天下午作出报告称,网上举报的62万张罚款数量有误,一年只有18万张。
第三篇文章主要讲广泰高速交警当晚连夜修改标线,以及整个现场设计。
那么,第四个内容是 小编某晚的直报。 我们报道了工人在现场画线以及各相关部门在现场处理的过程。
最终,第二天上午, 小编来到了修改后的标线现场,用航拍的方式体现了前后对比。
这是引发广东当地新闻并成为全国关注的最典型热点事件。
新内容时代本地信息的挑战
“DV Live”创立至今已有十年了。 广东很多人都是看我们的节目长大的。 现在我们也需要跟随行业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比如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尝试全网分发,真正投入人力、资金、资源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不选择构建自己的APP? 我们不妨把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分为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 例如,微信就是典型的一级平台。 我们每天打开它进行支付、聊天,它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那么什么是二级平台呢? 信息平台(如触电新闻等)统称为二级平台,我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要打开它们。
对于我们这样的制作栏目,我们既不能搭建一级平台,也不能搭建二级平台,所以只能选择全网分发,比如企鹅、微信、B站、视频号等。
那么本地信息在新内容时代面临哪些挑战呢? 我总结了6点。
大屏幕变得越来越小。 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手机网民比例达到0.7%。
随着网络电视的出现,人们不再观看直播电视频道,而是更喜欢通过视频平台观看内容。
推荐是通过算法得出的,有成千上万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我喜欢读什么内容,算法就会推荐给我。 这是内容生产和内容产业的进步,它可以向生产者反馈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内容制作已变得流行。 过去,内容制作是电视台和报纸的独家专利。 但现在不同了。 每个人都是内容生产的载体。
观众要求精英主义。 随着平台的发展,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的眼光和嘴巴越来越狡猾。 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信模型是基于节点的。 一般情况下,电视台、报纸发布信息后,信息传播呈现一对多的模式,但现在不同了。 我传播给你,你传播给他,他传播给更多的人,传播的节点更加明显。
因此,针对这些变化,我们本土的信息内容生产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闻报道的生产链分析
“DV Live”之前的新闻报道生产链是怎样的?
小编先将选题提交给主编,或者主编通过电视台的一些报道渠道将选题提交给 小编,并允许 小编采访。 这就是 小编和主编之间的链条。
如果 小编在采访过程中觉得内容不合适,需要改变话题,需要将新的采访方向发送给主编。 主编在采访前与 小编进行了沟通。 采访完成后交给主编,主编再交给主编。
编辑的角色是什么? 小编就此话题进行了采访。 剪好片子后,他还要交给剪辑师去“串”。 编辑会将5分钟或3分钟的新闻串成30分钟、50分钟或1小时的新闻片段。 我们称之为“布局”。
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将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 这就是原来的生产链。 主编会与制片人和导演一起审核,确保内容分发时不会出现问题。
目前的生产链是什么样的? 一是线索监控,通过网络爬虫直接辅助生产线监控。 我们可以直接监测哪里有新热点、新事物,然后将线索报告给 小编。 小编对专题进行初步核实报道,编辑、主编作出判断。 是否可以做,选题对社会是否有重大意义。
拍摄结束后, 小编联系涉事人员进一步核实采访情况,并联系当地政府、宣传、应急、消防等相关单位进行核实。
从此生产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分为两条线——
第一行是传统电视频道。 该电视节目于晚上七点播出。 撰写并送审,整理材料,稿件同时发表,后期编辑,编辑编辑,三审播出。
第二行, 小编多方比对并联系KTV证实或造假后,同步给新媒体编辑发布文章,并添加标题、导语、说明进行发布。
多一条生产线的作用是保证现有的本地信息在电视播出之前能够上线,从而更快地形成热点新闻。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做线索监控。
首先,我们有一条流传多年的合作热线。 小编通过手机拨打即可跳转至“DV直播”及合作热线。 这是电视媒体报道信息最有效、最快的方式。
二是工作在一线的 小编,包括公安、消防、医疗、教育、交通等一线。
三是举报小程序。 微信、抖音上都有突发新闻小程序。 当大家在微信上看信息或者在抖音上看视频的时候,都会同时看到我们的小程序。 我们还有一个微信群,这个在传统媒体上比较少做,因为吃力不讨好,涉及到很多繁琐的工作,但我们还是坚持做,线索就是我们的生命源泉。
四是核心摄影师计划。 与其他媒体不同,我们只有大约20名摄影师。 我们只需要他们给我们提供省外和世界的消息,其他的线索我们就可以自己完成。
第五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微博信息博主和大V。 他们会从粉丝那里收到很多提示。 我们与他们也有着长期的联系与合作。
下一步是,线索来了之后,我们如何判断哪些会成为热点问题? 因为人力、金钱、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你要把核心资源放在最有可能成为热点的事情上。 我们总结了一些要点。
首先,它具有信息价值。 什么是新闻? 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才是新闻。 争议、悬疑、冲突、科普价值、情感夸张,都是具有信息价值的内容。
其次,有核心的实时图像。 这与印刷媒体不同。 报纸没有核心图像来发布新闻和突发事件。 文字和图片就够了,但要有核心的活图。 监控、当事人或证人的随机照片以及易于理解的场景是我们 小编最需要的。 他们会去事发现场周边的商家,类似便利店,甚至行车记录仪。
三是有核心人物。 新闻本身都是人物,只有人物才能体现每个人的情感。 如果一条新闻有核心人物,我们就会把它作为重点选择。 对事件的核心当事人、目击者、涉案各方进行采访,才会让新闻有血有肉,否则观众会觉得与我无关。
如何实现提交材料的快速响应和验证?
那么,这么多的消息,如何做到快速响应和核实呢? 总共有三点。
首先,对事发地点周围进行电话采访。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 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美团、百度地图拨打电话。 凡是发生车祸或爆炸的地方,如果人们无法快速到达现场,可以到这些平台上查找附近的电话号码。
其次,对比一下事发现场的街景。 现在街景地图已经这么成熟了,打开地图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事发地点是否在。 我们每天收到300到500份报告,其中60%是两三年前的。 仅仅看它们是无法判断的。 这时候就需要做街景对比来验证同一视角,看看这是否是同一个地方。 有特定的建筑物或广告牌。
第三,政府部门证实或伪造。 找到应急、消防、宣传等政府部门的电话号码,找到相应的联系人,一定要与其核实、确认或弄虚作假。
刚才讲了一些标准和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好本地信息,如何保证公众突然遇到新闻时,第一时间想到向“DV直播”报道。
如何让本地信息变得更好? 我主要解释三类新闻。
首先,要深入报道广东发生的全国性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力争在深度和增量上取得一定突破。 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比如,三个月前,中山爆发了一起老案,名叫“女婿杀亲埋尸”。 这篇报道因为话题性很大,在微信群里广为流传。
我们也为了这件事去了现场,在现场呆了两天。 现在是封闭的现场,警察这个时候不会回复你,因为他们不可能回复你,让事情进一步扩散,加大宣传力度。
于是我们 小编蹲在现场,从车上观看现场情况,采访周围的邻居,核实涉案人员是否有亲属可以探望。
其次,对于突发新闻来说,其竞争力是以秒来衡量的。 如果你20秒内不发表文章,你的竞争力就没有了。
例如,针对虎门大桥的涡振现象,我们立即发布了“虎门大桥封闭!”的消息。 网友反映,虎门大桥像过山车一样晃动。 这个监控让人震惊。 我们不是直接从桥管处得到的,而是在网上流传的,所以我们直接打电话到现场并发布了报告。
文章发表的同时, 小编前往现场采访,随后找到专家对涡振现象进行了科普解释。
最后,独家爆料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理。
针对此事,我们做了《湛江吴川:养殖废水直接排入距银滩20公里的海里,变成了黑沙滩》系列报道。 这也是腾讯新闻的独家内容,当时在微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吴川是一座靠近大海的城市。 鱼虾养殖业发达,海边有很多虾塘。 然而,虾类养殖污染严重。 农民们在海滩下挖了许多管道,将养殖污水排入海中。
建设性舆论监督问题涉及民生方方面面。 我们会重点做这些事情,因为做这些事情会引来大量类似的举报。 这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您因为此报告而提出此类问题,并且用户再次看到此类问题,他们会向您透#类似的问题。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