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视觉中心影像新闻部推出《风华之城》系列报道

胸怀远大未来,正是百年辉煌。 今天的中国,正值盛世繁荣; 路途漫长,但只有奋斗。 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澎湃视觉中心形象新闻部特别推出《恩典之城》系列报道,讲述了祖国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层党员的卓越奋斗,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 2024年5月9日,航拍俯瞰延安新区。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澎湃新闻 小编朱伟辉拍摄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腹地。 被誉为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10月, 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抵达吴起镇。 在延安连续奋战的13年里,党中央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宝塔山、清凉山,还有众多革命遗址……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积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的红色圣地,掀起了从“黄”到“绿”、从绿到美、从美到富的深刻变革,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 。 从圣地延安到幸福延安,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融在一起; 从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到越来越美丽的城市,一幅新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4年5月11日,航拍延安塔区。

2024年5月8日,革命老区延安市宝塔区公园里,一群女孩在快乐地打篮球。

2024年5月8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桥沟街道向阳社区,居民在智能果蔬柜上自行采购蔬菜。

2024年5月8日,热闹的延安二道街夜市。

2024年5月12日,延安大剧院,市民观看广东音乐艺术团的《龙跑夺金》重奏。 2016年竣工的延安大剧院是丰富延安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

山更绿了,水更绿了,村民收入增加了——老支书颜志雄。 2024年5月10日,严志雄在吴起县南沟村种植的第一棵杏树前留影。

“我们村有水上乐园、卡丁车公园、荷花池……”吴起县南沟村原党支部书记严志雄热情地向 小编介绍村里的集体旅游景点。 “我们村的秦风水云去年有收入了。” 100万元以上,有的村民家庭收入超过10万元。”严志雄曾在南沟村担任了22年的村支书。在他的记忆中,当时的南沟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当然,条件也很艰苦,“下一场山雨,就会除去一层泥,种下一茬庄稼就会剥掉一层皮。”回首往事,颜志雄的脸上写满了苦涩。 “村民们常年面对黄土,却常常连自己播下的种子都收不到。 每户人家都种了几十亩地,但可能还是会挨饿。”1延安吴起县南沟2008年和1夜招网村退耕还林前后图片对比(转载)。

“荒芜”曾经是延安老区的代名词。 这里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风沙多,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当地百姓处境悲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专家曾到延安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和居住的基本条件。 2017年8月, 中央发出“重建山清水秀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 夜市招网第18年,延安市开始在吴起县封山、禁牧、退耕还农。 1999年,国务院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粮食救济、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 随后,延安率先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工作,成为全国最早的退耕还林试点地区之一。 2024年5月10日,航拍吴起县南沟村。

那时,严志雄开始带领村民丈量土地,退耕还田,上山植树。 但退耕还林之初,很多人不理解,封山禁牧遇到很大阻力。 “一开始,大多数村民都不愿意,担心返乡后失去口粮。但如果不彻底改变粗种、歉收的状况,农民就不可能致富。” 严志雄回忆,直到半年后,国家的货币和粮食补贴才得以实现。 农民们这才吃了“定心丸”,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在大片废弃农田上植树造林。 延安干旱缺水,植树困难。 “现在山上的树林都是村民们一棵一棵地栽的。” 严志雄说,一片森林往往需要两三年的补植才能生长。 经过几年的种植,南沟村周围的树林逐渐茂密起来。 南沟村彻底变了。 曾经裸#的黄土山上,如今长满了山桃、山杏、刺槐。 从村上的烽火台上望去,只见青山绿水环绕,不见黄土高坡的踪影。 “600多亩山苹果即将进入挂果高峰期!” 对于严志雄来说,眼前的一幕不仅是苦涩的回忆,更多的是甜蜜。 2024年5月8日,延安塔区数码区,主播正在为延安苹果直播带货。

退耕还林,国家就绿了,农民就受益了。 依托20多年来退耕还林的青山绿水,南沟村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秦风水韵景区应运而生。 严志雄2018年从村支书退休,开始在景区工作。 “现在我们村有水上乐园、卡丁车场、荷花池、窑洞……”现任秦风水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严志雄感到非常满意,自豪的。 秦风水云景区仅开放半年,收入就达到100万元以上。 作为景区股东,每一位村民都是受益者。 “现在山更绿了,水更绿了,游客也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严志雄满脸兴奋。 “去年,开办食堂、凉皮店的村民每个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2024 2019年5月10日,吴起县南沟村的游客体验游船项目。

为了更好地传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红色历史评论员袁建立2024年5月11日,评论员袁建立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五书记铜像前合影留念。

延安作为革命圣地,保留着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 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圣地的游人络绎不绝。 “欢迎来到枣园革命纪念馆,我是解说员袁建立。” 音乐专业的袁建利,声音温柔而有力,如沐春风。 她动情的讲解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今年是袁建利到枣园革命旧址从事讲解工作的第14个年头。 在她眼里,枣园旧址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树都有故事。 2024年5月11日,游客参观陕西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1943年10月, 中央书记处从延安杨家岭迁往枣园。 在这里, 中央书记处继续领导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准备。 枣园中部有一条水渠横贯花园。 它是由当地人民、军队士兵和中央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建造的。 又称“幸福运河”。 后沟西山脚下,是毛泽东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精神感染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出生于陕西宝鸡的袁建丽从小就梦想着军装,并一直着迷于延安。 2003年,她从延安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在延安。 2007年4月,袁建立经人介绍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开始了评论员生涯。 由于她没有系统学习过党史,对延安历史没有全面了解,所以一开始她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袁建丽凭借着“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利用每天的休息时间,阅读和学习了大量与延安、枣园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并通过单位组织的系统学习,她经过积累的努力,顺利通过了单元考试。 评估后评估。 2024年5月11日,袁建利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向游客讲解。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深深扎根于袁建利的心中。 已经是所在单位的“二级辅导员”,她对此并不满意。 她改进了以往单一的讲解模式,根据参观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讲解”。 14年来,袁建丽出色地完成了单位交给她的各项接待任务。 2016年,获得市首届演讲比赛二等奖; 2017年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红色旅游的火爆,景区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景区每天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周末可达3万人次。 游客多了,任务更重了,但这并不影响袁建利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向大家传递延安精神和枣园故事。 2024年5月11日,游客参观陕西延安枣园革命旧址。人民视野

在众多游客中,有一对70多岁的湖南夫妇给袁建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老人都非常仔细地观看和聆听。” 袁建丽回忆,当她来到五位书记铜像前时,“老人默默地站了五分钟,我从他们的眼神里感觉到他们对党很感兴趣。” 发自内心的爱!” 老人的故事感染了她,“因为爱,我坚持下去。” 袁建立表示,继续认真讲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承延安红色革命历史是她的使命。 我很自豪能够从无到有经历过新区——曹永云,一个经历过延安新区的人。 2024年5月9日,延安,曹永云在贵人茂观景台俯瞰延安新区。

为彻底解决延安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争抢城市风光、交通拥堵、空间不足等问题,2011年,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成立了延安市城市中心区。 “中部疏远、山区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 4月17日,延安新区正式开工建设。 延安新区位于清凉山北麓,群山环抱,面临延江,俯瞰宝塔。 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人口20万。 “当年,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 曹永云站在归人贸观景台上,眺望着新的区域,感叹道。 今年51岁的曹永云,既是延安新区成长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2012年12月,曹永云就任延安新区纪工委书记,现任延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延安新区建设历程. 拍摄时间从上到下依次为:2014年6月、2016年11月、2019年6月。延安新区管委会供图

“九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延安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新区,让曹永云很有成就感。 “谈起新区,曹永云滔滔不绝。目前,延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市政府、中医院已从老城区搬迁到新区。”新区。区内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20多所学校,延安大剧院、书院、人民服务中心等已建成投入使用。社会保障房、安置房、商品房配套幼儿园、商业街陆续交付使用,三甲医院、鹿邑生态公园、文化公园、人民公园、山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配套正在加紧建设。延安大学新校区、延安大数据产业基地、双创社区等相继开工,新区城市形象初现端倪。 2024年5月9日,航拍俯瞰延安新区。

2024年5月11日,夜晚的延安新区灯火通明。

“经过9年的努力,新区正逐步成为延安人民期待的居住、工作、出行的地方。” 曹永云表示,“我们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区,完全有信心继续把新区的蓝图画到底,努力把新区建设得越来越好”美丽,让人民更加幸福。” 展望新区的未来,曹永云充满信心。 新时代延安求变: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当地政府规划,未来五年,延安将重点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革命文物。 利用示范区“三区一基地”定位和国内一流的苹果研发、生产、营销基地,着力打造油气、煤电、能源化工、农业、农业等五大产业。文化旅游和先进制造业、新经济两大产业500网络投稿。 产业集群。 “你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光荣载入史册。” 这两句《颂延安》是对延安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往期推荐阅读

通过互联网强化城市| 网上审批无需面对面,政务服务无需跑腿,智慧政府永不打烊!

智慧圣地|陕西延安:“陕西样本”打造智慧延安·城市大脑

信用城| 编辑| 编辑季洁| 马雷莱

来源:根据澎湃新闻综合整理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