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新书《鲁迅全集》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据国家图书馆介绍,鲁迅手稿是鲁迅精神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对鲁迅和新文学的研究逐渐深入,鲁迅手稿的收藏和收藏也有了新的发现。 为了回应社会各界的期望,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提出重新编辑出版《鲁迅手稿全集》。 经中宣部批准,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联合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等主要鲁迅手稿收藏机构实施。 编委会历经四年,终于完成了新版《鲁迅手稿全集》78卷共32000多页稿件的复印出版,分为“手稿编修”、“翻译”编辑”、“通讯编辑”、“日记编辑”和“编辑”。 有《学堂古籍》、《学堂情节》、《杂录》等七卷,在此前出版的手稿上增加了14600多页。
新书在首发仪式上展出。 本文图片由蒲峰拍摄
《全集》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稿件研究的研究成果和理念的基础上,在稿件范围的界定上比以往有了更大的延伸。 馆藏除鲁迅创作、编译、翻译的著作手稿外,还包括他的课堂笔记、古籍手稿、手写账簿、文献、修改笔迹的校样等。 同时,首次对文物出版社原版《鲁迅手稿全集》进行译本编辑整理,尽可能地从鲁迅的研究出发,展现了他的人文风格。学习、创作、生活等多个维度。 最终稿包含鲁迅手稿图像32000多页,比已出版的手稿多了近15000页。 收录了迄今为止已收集并确认的全部鲁迅手稿,其中不少是首次出版。
其次,《鲁迅手稿全集》是在对国内外现存鲁迅手稿和水墨版画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复印的基础上编写的。 专家委员会和编委会对《全集》各部分类、命名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 经过讨论并征求各方意见,《全集》分为“手稿”、“译文”、“书信”、“日记”、“古籍”、“金石”、“杂记”七个部分。 所包含的每篇手稿都经过编辑的仔细识别、验证和审查。 不仅提供了每篇稿件的名称、时间、数量、篇幅、收藏者等信息,还提供了相关问题的详细注释,力求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更加准确、专业的数据和信息。
除《范蠡》外,《全集》每卷还附有编纂说明,既统一了标准,又互相支持,从而使全书的风格更加完善。 同时,我们还专门整理编制了各丛内容索引、《书信》中收件人姓名、日期索引,以及与已出版的《鲁迅全集》的差异索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等出版,以方便读者。
为了更好地展现鲁迅笔迹活动的原貌,《全集》力求采用原稿高清扫描、按原稿彩色复印、原大卷排版,不做任何修改或修改。渲染。 装订方式采用缝胶,可以将书页完全展开。 设计力求为读者提供最舒适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在阅读鲁迅作品的同时,欣赏鲁迅先生精湛的书法艺术。
国家图书馆在介绍《鲁迅手稿全集》新稿时介绍,新版《鲁迅全集》增至3.2万余页,包含大量新信息。 新版《全集》项目计划出版20000页,增加约12000页,较上一期出版的17433页增加14600多页。
前四卷并没有增加多少篇幅,但也有很多重要的新发现、新亮点。 在:
稿件编辑首次收录了《鲁花》等稿件。
翻译编辑首次收录《文人一生》等11篇翻译手稿,首次实现鲁迅翻译手稿的完整出版。
鲁迅写给胡遂之(1915年4月13日)、蔡元培(1917年5月13日)、胡适(1921年1月15日)、曹景华(1934年11月29日)、张英(1935年1月18日)的信等信函以及597个信封首次纳入完整手稿。
日记没有任何变化。
后三部分是对《全集》编撰的主要补充,大大拓展了鲁迅手稿的范围。 在:
古籍整理包括《鲁迅古籍手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未收录的120项,收录不完整的5项,包括《玉月幽冥三仙图》、 《恒训》、《镜湖竹枝诗百首》、《第一诗》、《二树山人梅花歌》、《大藏经集》、《随处堂书目》、《墨经正本》、 《依林》等
首次整理的金石碑文藏品包括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的金石手稿3516页、66项,拓片、碑刻773件。
杂记均为首次收集出版。 主要包括课堂笔记、题词、图案和标题、校对、剪报、户口、帐单等难以确定体裁和分类的笔迹。
发布会上还展示了多部鲁迅手稿。
《死魂灵》手稿
早晚采花后记
鲁迅添抄《月月幽冥三仙图赞》
《飞向月球》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