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泉州是一个特例。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于2024年7月25日成功申报世界遗产,22处世界遗产共同构筑了“泉州:中国宋元世界海洋贸易中心”。 它也是为数不多的众多城市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这个关键词迅速成为城市标签,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打卡。
宋元时期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泉州:泉州从10世纪到14世纪迎来了辉煌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亚洲大洋东端最重要的中心港口之一。 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以江口平原的市区为作战中心,以东南广大海域为对外门户,以西北广大山区为工业基地。 水陆交通网络将它们连接起来,呈现出区域空间经济社会体系。 港口、城市、腹地联动发展的高度融合和整体繁荣,体现了泉州作为世界海上贸易中心港口的杰出典范所拥有的“多元、开放、包容、共享”的社会发展智慧。几年前。
泉州是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联合国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唯一起点。
这个“五一”,请收藏以下攻略,一起来看看这个优秀小众目的地吧。
半城烟火,半城仙女
最新数据显示,本次“五一”假期,“宋元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泉州”世界遗产地泉州市接待游客量较去年预计增长50.19%,同比增长311.52%与4月份同期相比。
四月的泉州城已是桂花飘香。 何不走上一条世界遗产路线,闻香去,逛逛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还有双手可数的泉州名小吃,感受“半城”赋予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烟花与半城仙”。
开元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是进入西街区的第一站。 入住的时候可看的东西有很多,只有东塔和西塔,我国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简直就是“瑰宝”。 西塔四楼雕刻的猴行者形象。 用手机拍张照片,然后放大查看。 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还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我们先卖掉吧!
对面的东塔现已改建为石塔。 塔的五层共雕刻了八十位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这半边城的仙气在这里达到了巅峰。
燕尾岭和歇山峰是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相传为泉州土门街中段的通淮关岳庙所独有。 不建议走进去,但应该远远地看看檐瓦上搭建的精美瓷器世界: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龙凤神佛,还有历史人物……一切都在那里,而且都很美丽。 一场精彩的大戏即将上演!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众神“聚会”吧!
无论晴天还是深夜,连泉州本地人都会来这里打卡。
五十米外就是二十二古迹的另一站——清净寺。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遗址之一,也是第83版《西游记》的拍摄地。 《玉化州》第23集中,有一位国王被梦吓到,下令驱逐所有僧人。 剧中出现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有证据证明这就是清净寺的“本尊”。
神仙“驻扎”的泉州,见证了多元文化的和谐交融,也吸引了众多对人文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客。 与美食挂钩的烟花也在这两年不断升级到2.0、3.0版本。 。
面糊、蚵仔煎、姜母鸭、石花糊、牛肉汤……泉州美食数不胜数。 导游还表示,自2024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以来,泉州市又有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 在父辈喜爱功夫茶的泉州,年轻人纷纷选择在大街小巷开咖啡馆。 不过,他们上午11点才开门,晚上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与这座烟花之城缓慢而悠闲的节奏非常相似。
这是一座功夫茶与咖啡并存的城市,也传承着热闹、芬芳的烟火气。
整个“宋元”过程充满欢乐
五一去泉州旅行,当你输入旅途关键词“宋元”时,旅途充满惊喜。
泉州人气TOP1的街区——西街一带,南北巷弄纵横交错,可以闲逛、游览。 不仅是润边菜、满江糕、泉州肉粽等“吃在古城”,宋元时期的文化也藏在其中,尤其是那一排排的巷子、城灯、山梁。西街南段最值得用双脚丈量。
“三朝巷——南外宗政寺遗址——酒馆驿——古榕巷——敬亭巷,鼎新塔——同正巷……”走完这一圈,上宋元文化课的全程课程,泉州还将把“宋元文化课” “中国”的标签已然清晰可见。
三潮巷因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个朝代的南宋进士刘正而得名。 他是名副其实的“三朝长老”,也因为曾经站在巷口的“三朝长老”。 虽然这座木牌坊已被泉州博物馆收藏,但根据图片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往往将这里列为泉州“宋元文化”的起点;
参观古榕巷南外总政寺遗址,因当时有一座古榕宫殿和一棵古榕树,所以这条巷子现在就叫古榕巷。 还有一处确实不起眼但很有历史价值的遗址。 一座宋代石像、一潭水和一块石碑,证明这里曾是南外教首席大臣和皇室的住所,也是水炉寺的底座。 历史。
敬亭巷与城中心楼并称“高贵巷”,因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在巷口修建高贵坊; 或者到同政巷苏廷玉故居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和捶胸舞。 还有木偶表演……
如果说走在大街上就像是穿越了宋元,体验了老泉州的都市生活,收获了不期而遇的小幸福,那么就去位于泉州城东的一个千年渔村吧。因簪花栏而走红——在旋浦村,你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真诚的喜悦。
惠安姑娘、梅州姑娘、仙浦姑娘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 在今年2月份因明星效应而从娱乐圈崭#头角的村铺妇女、村铺村民俗文化传播者黄立勇看来,这种自宋元以来一直沿袭的发夹习俗,表达了村普妇女的表情。 用最好的态度迎接生活的态度。
在黄立勇的印象中,无论是母亲还是街坊邻里的妇女,村圃姑娘的生活都离不开美丽的花朵。 从糠花、茉莉花到微笑花,都是用来装饰“头”的。 如今,在她的工作室里,不仅聚集了一群年轻的助理,平日里她还请来渔村里闲着的老奶奶,为来这里的游客装饰“发夹花裙”。 。
希望将花束戴簪的古老习俗传承下去,也将荀浦女性干练、热爱生活的精神传承下去。 ”
自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她从事荀埔妇女习俗的文化传播已有十多年了。黄立勇每天的“簪围”作息从早上6点开始。人们在她家门口排队。 开始了。
梳头、扎发髻、插花、戴发带……每天有100多个“头花园”手工制作,不停歇。 就连发夹等待所用的材料,每一个细节都是团队手工制作的。 忙得没空接电话,忙得没时间按时吃饭……但眼前的她依然热情满满。 她讲述,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村里的发廊数量从7家增加到8家。 数量猛增到200多户。黄立勇很高兴有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苍埔妇女的民俗风情。 她也高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加入,感到自豪和幸福。
难怪,现在走进仙浦村,我就举起相机拍下奶奶们。 他们正在赶牡蛎,对着镜头幸福地微笑。 就是镜子里倒映出她们头上的发夹的美丽画面,让我心潮澎湃。 我欣喜若狂。
老房子很多,老房子很多
“红砖白石弯成双坡,砖出砖入石燕尾岭”。 相应的传统闽南建筑庭院在泉州古城及其周边随处可见。 即使是跟着导游漫步在街道上,形态各异的建筑也格外引人注目。
中山南路柱子形状各异,大量使用胭脂砖; 500米的大型双层木质回廊式骑楼排列在温岭路; 饭坊矗立在西街后面的拐角处,#台上陈列着南洋风格的绿琉璃棱柱,在“烟牌锦绣”门楣旁,有一堵“砖石墙”,也是一堵独特的墙-闽南建筑的造法。 砖是凸出来的,石头是凹进去的。 它采用当地盛产的大块灰白色花岗岩和片状胭脂砖穿插组合建造墙体、房屋、路面,营造出冬暖夏凉的简约而美好的体验。
在福建话中,“措”多用来指居住地。 位于泉州晋江市中心的五店传统文化旅游区内,成群的红砖建筑足以让人惊叹于众多的古民居。
“五店城”的别称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如今,这片古色古香的街区聚集了明清以来闽南的街巷,有祠堂、寺庙、商铺、民居等,130栋残存的红砖古屋鳞次栉比,鳞次栉比。 -尾脊呈锯齿状。 这里的红砖古民居多采用“砖石墙”。 在闽南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茂密的榕树环绕下,在这个保护建筑群落里,你能感受到“旧旧依旧旧”的建筑魅力。
南音悠扬,古乐悠远,高甲戏、木偶戏相继上演。 红砖屋内,有一间装满“猪油白”的房间等待着游客踏上一场源于宋元的陶瓷文化之旅。 泉州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时期曾是世界海上贸易中心。 瓷器作为一种商业商品,广泛传播了东方文明。 被列为22处世界遗产之一的德化瓷窑,以生产白瓷而闻名。 还获得了“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美誉,都是当时生产的。 用来形容德化窑瓷器光滑如白玉的特点。
事实上,五店城并不是唯一一个因古宅众多而令人惊叹的城市。 10多公里外的武林传统村落,占地660亩,保存着200多座数百年历史的建筑。 从朝东、外墙斑驳的建筑,到古榕树环绕的德钦府,再到描述东南亚生活艰辛的华侨审批厅,这个村子就像一座建筑博物馆,涵盖了闽南官邸、中西民居、哥特式建筑甚至古罗马建筑的样本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挤满游客的西街、永远不会被忽视的小吃、淳朴热情的泉州人……泉州用实力诠释着“努力就会赢”的旅游特色。 这个“五一”,让我们一起探索不一样的泉州!
4月21日,2023“宋元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海洋文化年启动,其城市品牌标志正式公布,让这座汇聚22处世界遗产、共同申报成功的城市再次受到关注。 :开元寺、南外宗政寺遗址、泉州文庙书院、清净寺、石波斯寺遗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顺济桥遗址、真武庙、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圣塔、万寿塔、安平桥、曹氏桥安玛尼光佛像、洛阳桥、伊斯兰教圣墓、老君岩造像、九日山祈风石刻、磁灶窑遗址、德化窑遗址、安溪庆阳下草铺炼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