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了三千童男童女到蓬莱岛求长生不老药! 如今,人们都希望长寿。 如果不保持健康,他们怎么能活得更久呢? 然而,大多数人直到60岁退休才真正开始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事实上,每个年龄段都有养生要点。 如果你错过了它们,就没有办法补救。 最好30岁开始保健,轻松活到100岁。
30岁好好散步保持健康
进入30岁,是人生的成年期,步行是最适合的运动。 30岁之前,你可以快速、大步地行走。 30岁以后,人们最适合的运动就是散步。 行走时要缓慢行走,不要增加步幅和频率。
避免久坐:久坐最容易损伤肾脏,也容易导致腰酸腿痛。 因此,坐了一段时间后,应该站起来走动一下。
40岁时练习冥想最好
40岁,正值壮年,有的人皮肤开始逐渐松弛,头发开始变白,身体气血也变得不稳定。 因此,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是保持稳定。
这时,你可以通过学习调整心态、培养应对能力、做到淡定自若来保持身心健康。 冥想是中年人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 学会冥想后,莫名的虚火、浮火都会降下来。
50岁养肝护眼
人到了50岁,肝脏功能开始减弱,胆汁分泌功能也下降,视力也会减弱。 这个年龄段的人养生主要是保护肝胆。
可以喝菊花茶、决明子茶等,可以清肝明目,保护视力。 按摩景明穴可以养肝护目。 治疗眼睛不清很容易。 有一个穴位——景明穴,可以让眼睛更明亮。 经常按摩景明穴,可以使眼睛更加明亮。
多吃一些滋养、保护肝脏的食物。 中医认为,肝属木,肝中青。 多吃绿色食品可以养肝,口味以酸味为主。
60岁,清心养性是关键
到了60岁,心气开始衰弱,常常感到悲伤,血气运行缓慢而迟缓。 因此,对于60岁的人来说,养生的重点是养心调情。
达到心态平和,消除杂念妄想,做到“耳无妄听,口无妄语,身无妄动,心中无妄想”。 心态平和是长寿的先决条件。
60岁的老人心气不足,需要修炼心气。 可以多吃燕麦、沙丁鱼、苹果、核桃、豆腐、香蕉等,这些食物是心脏卫士,可以增加对心脏病的抵抗力。
70岁最重要的是养好脾胃
70岁了,养脾胃非常重要。
滋养脾胃的食物有小米,它入肾、脾、胃经,能健脾和胃、清热止渴。 山药有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黄牛肉味甘,归脾、胃经。 是滋补脾胃的佳品。 南瓜中所含的果胶能保护胃肠粘膜,促进溃疡愈合,适宜养胃。
80岁了,照顾好你的肺
八十岁,肺气衰弱,不能藏神。 8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肺气虚弱,因此会表现出判断、思维、感觉迟缓。
老年人补肺气的好食物:肺气虚的老年人可以用核桃仁、生姜、红枣煎汤喝,也可以常吃核桃仁、生姜。 肉类可与瘦羊肉、生姜、当归同煮。 。
90岁别让肾气外泄
90岁,肾气衰竭,肝、心、脾、肺经络虚。 人老了,首先是肝衰,然后是心、脾、肺开始衰,最后是肾从根本上衰。 所以,对于90岁的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补肾。
老年人补肾佳品:韭菜,具有温补肝肾、助阳固精的功效。 对老年人性功能减退、性器官萎缩、阳燥寒寒等有温补作用。 山药:中医认为,山药能同时作用于肺、脾、肾,具有补肺、健脾、强肾、填精的功效。 核桃具有补肾益精、温肺平喘、强筋骨、润肠等功效。
100岁最重要的是修养身心
人到了100岁的时候,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好好死去”。 百岁老人不仅要保护身体,还要修身养性,坦然对待死亡,才能善终。
百岁老人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保持心理平衡。 同时,学会自己享受乐趣。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愉悦身心的活动,比如养花、画画、养宠物等,这样可以让自己有精神寄托,避免内心感到空虚。 平时多和年轻人聊天,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朝气和活力。
另外,人到了花甲之后,身体机能就开始衰退,甚至出现精神错乱。 这个时候,除了加强自身的锻炼和保健外,孩子的陪伴和孝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心态已经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特别审稿人
林如光:中医主任医师,现任腾冲县中医院第二门诊部主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任。 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2年,论文多次获奖。 其中《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2例》被纳入国际医学专家学术论文集; 《温阳活血利尿法治疗肾病综合征76例》参加2009年第三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2009年4月被县卫生行政部门授予“腾冲县首届中医名医”称号; 2009年12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基层中医”; 2011年4月荣获“腾冲县全国“五’期间先进医务人员”称号。
平台推荐最热门的健康文章:
《黄帝内经》中健康长寿的最高法则
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患有下寒上热证(俗称“二节者”)
吃饭催眠,每天做甜梦
橘子是个宝,吃橘子可以减少生病的机会
本平台是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今日头条KTV账号。 如果您还没有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的健康养生内容,也可以关注“云南中医”微信I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您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