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生”一词从中老年人的专属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趋势。 《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医疗保健已跻身2020年年轻人支出前三名,仅次于教育培训、住房。 从年龄上看,95后已成为“卫生局”的忠实粉丝。
熬夜敷面膜,穿破洞裤给宝宝暖和,喝枸杞酒。 95后正在想方设法创造出多种“朋克养生”方式。 从70后到95后,不同群体的医疗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不同年龄段的医疗模式的变化。
01
1995年年轻人的保健:放纵与自律之间的挣扎
“青春”在现代社会已经被符号化、形象化,衰老的身体迹象困扰着“不甘老”的年轻人。 “未成功,已老”的时间焦虑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 脱发、失眠、超重或肥胖、皮肤健康问题、流感、内分泌失调等身体危机不断出现。 尤其是90后、2000后,患脱发的比例比80后还要多,而2000后大部分仍处于脱发困扰。 学生生活。 本应意气风发的95后,不再标榜自己无限青春。 “早衰症状”、“脱发危机”等话题逐渐出现在他们的社交内容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养生保健成为常态需求,保健、按摩、运动、医药等健康相关消费也提升至较高水平。 从各项调查来看,1995年出生的人的健康焦虑水平已经超过了70年代出生的父母。
然而,更有趣的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养生模式堪称矛盾的集合体。 他们在放纵和自律之间挣扎。 虽然他们声称追求健康,但经常熬夜、#饮#食、跳舞、酗酒。 一方面,他们想尽办法创造出多种身体“保养”方法; 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疯狂地追求无序、混乱、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的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朋克养生”,他们总结了很多养生方法,比如枸杞配酒、润喉糖配香烟、熬夜配面膜、牛奶配辣条、破洞裤配宝宝等。取暖器等。
02
从70后到90后:医疗模式的变化
社会变迁是对历史传统的批判和继承的过程。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包括环境、人口、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科技、经济等因素。 环境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基本前提,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赋予了年轻一代获取更新知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独特优势。 不断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社会的变革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价值观的支配下,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在生活各领域的行为习惯。 生活方式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变革。
对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他们成长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 这一时期物质产品相对匮乏,社会流动缓慢,文化变迁速度不高。 社会逐渐开放,新的思想、新观念开始引入,但传统的保守观念和势力仍有较大影响。 70后的意识形态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 他们开始面对亲人的逐渐失去,并逐渐认识到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他们注重每年体检,希望早发现、早治疗。 70后更注重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健康与轻食和健身联系在一起,他们的保健方式显然更加多样化。 他们希望的不是内心平静的健康状态,而是精神和身体上也能体现出健康。
对于80后来说,197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水岭。 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代人,经历了经济繁荣期和空前活跃期。 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各种新思想冲击着他们不成熟的心灵。 80后的童年生活比70后相对丰富,接受的教育也比70后更加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80后在学校接受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 由于国家的开放和各种思潮的涌入,80后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他们比上一代更加成熟。 灵活、开放、个性化。 80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变革、1990年代的改革开放、2000年的世纪之交,他们有很多独特的标签——第一代独生子女、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丰富、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比较开放。 提前等一下。 80后的养生模式更注重膳食营养均衡、作息规律、通过自律调整身体状况。
对于90年代、1995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成果。 那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这一代人不仅拥有自由奔放的思想,而且对未来充满乐观。 从90后的具体成长过程来看,他们小时候,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中国更加开放。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给了90后自由、无拘无束的思想。 作为“网络一代”,他们更愿意主动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个性。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逐渐增大,他们也形成了更加清晰、理性、务实的个人发展意识。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95后的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优质,这使得95后的思维更加独立。 95后的养生模式展现了日常生活中自我身份认同的拉扯和丧失。 95后更愿意用金钱换健康。 2020年10月,中央财经信息网报道了90后的健康热潮。 统计显示,90后已成为保健品的主要购买者,有的甚至每月花费2000元购买保健品。 同年“6月18日”期间,眼保健品销量同比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产品同比增长387% -年。 年轻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主力军,其中1995年、2000年以后出生的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们一边透支身体,一边服用各种保健品,但这种“朋克健康”模式并不能弥补透支身体带来的伤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全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中,从70后到00后,群体越年轻,自我评价值越低,97 % 的受访者存在健康问题。 相关的麻烦。 95后看似矛盾的人生观放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变得有迹可循。 与充分经历时代的70后、80后相比,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对经济放缓和职业转变带来的无力感、对人生无常和即时满足的反思、职场焦虑和健康焦虑交织在一起而“朋克健康”模式则体现了95后珍惜生命的同时也有焦虑的复杂心态。 年轻人对健康的关注并不比老年人少。 他们的健康期望与老年人相差无几,但也更加困扰。
03
如何帮助年轻人走出“朋克健康”模式?
健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最普遍的需要。 也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富强、民族富强的重要标志。 但“朋克健康”模式收效甚微,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因此,95后青年对自身身体的反思性建构,体现了他们在现代社会多元化选择中形成稳定的自我放纵和自我修养的努力。 如何帮助年轻人走出“朋克健康”模式,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行为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理查德·泰勒提出了“助推理论”。 所谓“助推”,就是不强迫你,也不剥夺你自由选择的权利。 它只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作为指导,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大多数95后愿意并希望通过自律、朋友监督、APP打卡等方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95后选择的方法更符合助推理论。 助推理论通过优化决策时的环境来帮助你做出决策,而不是为你做决策。 对于1995年以后的年轻人关心的减肥问题,诚然,肥胖与许多致命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我们可以利用助推理论来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并将助推方法融入个人社交方法中。
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工作或同龄群体等场所进行。 在家庭社会化中,父母的健康观念、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关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学校也是个人社交的主要场所。 学校以独特的方式帮助个人为成人世界做好准备,并通过课堂教学、师生关注、知识转移和同学鼓励帮助个人进行社交。 因此,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意见》等多项规定,要求整体社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育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民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 单位是个人社会化的职业场所,人们在工作实践中会发现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单位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员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组织员工参加体育打卡、在食堂提供各种健康食品等。
同伴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95后很少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想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运动,这也反映出一些年轻人生活中缺乏自律。 物以类聚,物以类聚。 青少年结成志同道合、有健康兴趣的同伴群体,对于青少年形成个人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人们所接受的价值标准、知识和技能都来自大众传媒,它对个人文化规范和健康生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短视频通讯等如今已成为个人社交的主力军。 。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年轻人更善于接受和尝试多样化的信息技术。 健康知识的传播速度比过去提得更快,各种身体“保养”方法也层出不穷。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将正确的健康理念引入青少年的生活中。 例如,媒体可以邀请著名娱乐、体育明星担任“健康大使”,向青少年宣传正确的健康理念和模式。
以上略有删减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四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