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雷
描写是叙事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或者可以说,没有描写就不能算是叙事。 小学生常常因为无法描述而头疼。 他们写的文章不长,不精彩,不生动,这一切都与他们不会描述有关。
其实,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来自于对生活细心、认真的观察。 朱自清说,观察生活时,不应该放过“一言一举,一沙一石”。 然而,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往往很肤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 头脑中形成的印象会很模糊,所以作文中对事物的描述会很笼统。
每次我要求学生修改论文,要求他们详细描述事情,最后论文就变成了长长的“流水账”。 有一个孩子撅起嘴问我:“写得具体不就是文章变长了吗?你看我的作文,里面写的不止三个方面。老师,你为什么还说我写得不具体?” ??我想知道,具体该怎么写呢?”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四年级孩子作文面临的困惑。 三年级的练习中,老师常常“支持”他们,只要求他们架起框架,画出轮廓。 四年级时,孩子逐渐学会表达自己。 如何清晰、生动地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确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新内容。
由于描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多教师认为描述方法的教学只能理解,不能解释。 很多写作方法指导书籍对此也含糊其辞。 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是常见问题,总能分析出原因,总结出一些规律。 按照规则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描述方法的指导也是如此。
我将从句子描述开始分解步骤并解释方法。 作文课上,我给孩子们展示了这样一句常见的描述性句子:“学校的花坛里长着一棵高大的雪松,默默地站在教学楼旁边,像一个忠诚的哨兵。” 我和你小朋友一一分析了这句话,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 我借机总结一下:第一句是“叙述”,第二句是“描述”,第三句是“隐喻”,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基本可以完成对一个物体的描述。
我告诉孩子们,“叙述”哥哥的任务是“写清楚”。 主要负责介绍人、物、事件的基本事实、一般过程和重要背景,使人们认识事物的大概轮廓。 它回答的是“什么问题?例如,短句“湖对面是连绵起伏的山丘”,清楚地介绍了描述对象的方位——湖的对面;形状——连绵起伏的山丘;属性——山脉,非常清楚地介绍了对象。
“描写”二哥主要描写人、物、场景、故事的基本特征,使人们能够更仔细、更清楚地理解它们。 它回答了“如何”的问题。 例如,“这些山,一处青,一处青,一处浓,一处淡”。 这样写,读者对山的印象就会更加清晰。
“隐喻”哥最终负责将所描述的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与常见的东西进行比较,让人们更加形象、直观地掌握对象。 它回答了“它看起来像什么”的问题。 就像上一句一样,可以加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这样写起来,意境十足,连绵起伏的山峦显得立体、生动。
如果孩子们意识到了什么,我就趁热打铁,告诉他们:“叙事性的文章离不开描述,一些平凡的事物往往经过细心的描述后变得美丽。所以,作家往往都是描述的高手。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东西。”这里有这么经典的描述,你可以找找!”
学生们一听,精神抖擞起来,纷纷打开课本,寻找“证据”。 “真的吗!” 一个孩子喊道,很快他们就收集到了这些典型的“三步”描述句——
泉池中央,涌出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泉水。 它们从泉底潺潺而上,像三堆白雪。 (《春城》)
由于河谷崎岖,湖光山色犹如天然台阶,形成一系列高低错落的瀑布,犹如白水冲天,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九寨沟》)
你看,它长得真像它的妈妈: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就是背上没有珍珠般的圆白斑点; 它好胖,整个身体就像一个毛茸茸的球。 (《珍珠鸟》)
……
我微笑着补充道:“是的,一般来说,通过这三个步骤,你对某件事的介绍会更清晰、更生动、更感人。三段论有时可以简化为两段,例如:‘至于眼睛’可以看到,碧绿如丝的草原上,有一只又一只的牛。 (《田园诗》)或三步中的每一个单句,也可以分别添加修饰成分,变成一组复杂的句子。针叶、柳枝都涂上了银,起初像一条银线,渐渐变成一条银条,最后整个十里长的堤岸都被银覆盖了。 (《雾凇》)。
这时,一个孩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老师,您说的都是课文中的例子,我们怎么能写出这么精彩的句子呢?”
我笑了,摆摆手说:“其实,这种描述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并不少见。你不是常说‘妈妈很啰嗦,她说话的时候就像一个水龙头,可以不要被关掉。”;“我最讨厌复习阶段。一开始做练习卷,就像雪花飞舞。” 其实这就是描述的三个步骤,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规则,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不是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描述的。
随即,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小钢笔练习,让他们写写自己的同桌。 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同桌,关键是看你怎么写特点,别忘了详细描述,可以试试‘三步’描述法。”
于是,孩子们的同桌有了“新鲜”的面孔——
每当我的同桌思考问题时,他就会开始用手指旋转笔,就像直升机的螺旋桨一样……突然,他大喊:“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的同桌是一位长跑运动员。 一踏上运动会场,他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眼神里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老师分配的女同桌最大的特点就是,课间安静,吵闹,但她坐在那里看书,一动不动,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就像一个定力极佳的道士。 我真感叹自己还不如啊!
其实,只要学生细心观察,多做描述相关的练习,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是相对容易的。 当然,我们在教授这类作文时,还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两点:第一,事物是多方面的。 在一篇文章中,抓住要描述的对象的一个特征就足够了。 涵盖一切; 其次,在一般文章中,描述只是手段之一。 只需要在几个关键的地方使用即可,不需要从头到尾描述。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认为有描写意识就足够了,并且具体掌握每一种描写方法,这就是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
(本文摘自《作文教学秘诀——作家和教师的58条建议》,崔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
崔雷,教育硕士,无锡市教学新秀,优秀教育家,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吴凤霞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现任无锡市阳明中心小学教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写作是她的爱好。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就一直不停地写作。 在省市报刊发表论文近200篇。 着有散文集《轻描淡写的时间》、教育专着《遭遇》《烂班级》——班主任的艰难而快乐的一年》、教学专着《作文写作技巧——作家的58条建议》和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