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观性的基本要求是如实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倾向性是指报道、评论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政治立场或者思想倾向。 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标榜新闻“绝对客观”,反对倾向性。 但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明确的立场和倾向从来不是什么禁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公开主张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统一,其基础是对事实与报道关系的辩证认识。
在我国,陆定一较早提出“新闻是对近期事实的报道”的定义,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事实与报道之间的辩证关系,至今仍受到新闻界的一致认可。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事实是首要的,报告是次要的。 事实不是新闻。 只有被报道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 报告只能由特定的人来完成,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立场和情感的个体。 因此,从新闻事实的采访、选取,到报道的撰写、加工、编辑、发布,每一个环节都必然渗透着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机构)或隐或显、弱或强的倾向。 因此,新闻的绝对客观性是不存在的。 即使是看似客观的报道,也表达了“看不见的意见”。 正如刘少奇同志1956年5月28日在《关于新华社工作的讲话》中所说,新闻“必须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同时又要有立场”[马克思主义]新闻文献选读》,人民出版社第10版,第243页。]。
要实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厘清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在哲学概念层面,客观性相对于主观性而言,是对事实的认知态度; 与虚假相比,真理的本质是对事实的描述和认知。 两者并不直接等同。 而且,新闻现实具有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如部分与整体、表象与本质。 这意味着客观报道不一定是真实的。 例如,理论、知识、文化、文字等的水平和修养,是除态度之外影响真理的重要因素。 同样,真实性报道并不以客观性作为唯一标准。 正确的立场、看法和意见也可以成为真实报道的组成部分。
实现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把握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必须受到客观性的制约这一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真相是新闻的生命。 虽然客观性并不直接等同于真实性,但它是新闻真实的前提。 周恩来同志曾说过:“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因此,任何新闻报道都只能在忠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倾向。 一旦有有意无意的添加、遗漏、篡改、歪曲、伪造或虚构,倾向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失去了支撑的基石。 例如,英国最大的广播机构BBC于7月29日,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在其中文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报道《美国国会议员:中国秘密监控奥运酒店客人》,并发布声明“中国加强对奥运嘉宾活动的监控”。 新闻照片。 更何况“监控”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和内涵的行为。 仅两名警察坐在电脑前,看不到屏幕上显示的任何内容,并不能证明这种行为发生过。 就这张照片而言,有两个明显的漏洞:第一,当时中国各个政府部门中,旧电脑早已被淘汰,换成了配备液晶显示器的新机型,但照片中出现的却是一台旧电脑。其次,中国公安部早在2001年就实施了“国服换装”,但照片中的却是“89式”警服。 这足以说明,这张照片绝对不是2008年拍摄的,而且报道中明确采用了“转述”的方式。
翻看BBC网站以往的历史页面,我们可以发现这张照片也曾在2006年7月23日的新闻报道《中国建立“互联网黑名单”》中流传,其描述是:“中国试图加强对博客的监控”网络活动”; 回溯到2002年9月23日,BBC中英文网站同时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加强网络监控防火墙》的新闻文章,并依然散发了这张照片,并配以描述:“中国安全部门一直在监控互联网活动。 ” 同样的照片于2001年7月20日和2000年7月20日出现在其网页上,分别表示“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仍是未知数”和“中国政府对互联网感到担忧”。 显然,这样一张至少拍摄于2000年的老照片,在接下来的八年里被多次使用,试图证明中国政府“进行网络监控”的事实。 由于事实虚构,其倾向与此无关。 说服力。
要做到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立足新闻本质属性,遵循新闻报道规律,恰当运用多种新闻手段和表现手法。 具体来说,新闻报道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真正体现“掩耳盗铃的艺术”,把偏见融入客观。 新闻评论要坚持“以事实说话”的原则,确保立场、理念、观点有事实依据。 例如,传播作品《寻找22年前穿短裙的女孩——新华社老照片背后的改革信号》,通过普通人陈小鲁的作品获得2014年第2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的女孩1夜店招聘网的短裙美丽时尚身材表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思想单一走向多元,从贫困生活走向小康生活”; 再通过22年后的追寻,我们发现,了解她现在房子宽敞、生活富裕、家庭和睦的现状,她个人生活的变化体现了整个中国20多年的巨大进步,从而达到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又如《安全生产会上#着了》,通过“召开重要的安全生产会议,台上的领导在讲话,听众在台上”,荣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观众都#着了。” 对事实的描述,以及对当地两家安全事故高发单位无人代表出席会议的点睛之笔,批评了一些基层干部轻视安全生产的具体表现,深刻揭#了生产安全事故高发。 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领导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整篇文章没有一丝来自 小编个人观点的评论,但在客观事实的报道中却有明显的倾向性,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要做到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正确把握倾向性的比例。 换句话说,基于客观性制约倾向性的原则,新闻的倾向性必须根据事实的准确属性和意义来恰当地表达。 一旦偏离事实内容,即使超过限度,也会受到质疑,从而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例如,2013年引起热议的两起典型新闻事件就属于此类。 其中一条是“深圳90后女孩在街上喂残疾乞丐,让路人刮目相看”。 由于后来证明是人为炒作,而且配图是上演的,所以原本的好评变成了媒体的一致谴责。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北京,“外国人帮助街上摔倒的阿姨,被勒索”。 事后证实,这名外国人骑着一辆无牌摩托车,撞倒了路过的一位阿姨。 媒体最初曝光了“碰撞”行为的倾向。 瞬间崩溃了。 对此,周恩来同志本着忠于事实、反对夸大其词的精神,对《人民日报》送审的多份稿件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决策,可谓典范。 例如,1960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送审中提到:“我国人民对美国控制下的联合国组织从来没有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周恩来同志读后半句改为“我有足够的认识”,既深藏针,又揭示本质,又客观又含蓄。 [见《周恩来曾批评党报造假: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人民网2013年9月2日。]周恩来同志要求人民日报的评论不仅要正确阐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还要把握好宣传的比例,不要说得太多。 实现了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为广大媒体和 小编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