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第一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布,海南省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列其中。 这也是海南唯一入选的区块。 海口在保留骑楼建筑原有特色的同时,还着力打造新的时尚元素,增强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赋予百年骑楼街新的活力。
01旧店改造恢复如初
石板路意境古朴,民居星罗棋布,老字号焕发着辉煌,骑楼建筑融南洋风格、欧亚特色、琼北特色为一体。 漫步于此,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的老海口,品味着当年的韵味。 。
“这是一条很有历史文化的街道,值得多待几天慢慢体验。” 来自武汉的游客李永峰第一次看到骑楼老街后,立即在这里预订了民宿。 我相信,与其他地方很多同质化的老街不同,海口骑楼老街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有一种安静独特的韵味。
海口骑楼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中叶。 随着海上交通和商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南洋文化特色的欧亚混合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建筑群结构老化、渗漏、屋顶塌陷风险等问题,不少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纷纷搬出,加速了老街区的空心化。
2010年,海口市政府启动了骑楼老街综合整治工程。 项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立面进行修复和保护,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防水处理。 通过提取剩余的墙皮,确认骑楼过去墙壁的颜色,并将建筑物涂上原来的颜色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建筑外观“焕发活力”的同时,一大批老商户也复活了。 海口骑楼老街曾经是海南岛国内外贸易的窗口和连接祖国大陆与东南亚的重要中转站。 大量的资金、人员、货物流向这里,催生了众多品牌和企业。 “大雅宾馆”、“太昌龙”、“交通银行”等80多家家喻户晓的老商号重新出现在老街墙上。
站在中山路70号,尽管历经沧桑,墙上“大雅宾馆”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文化产业部副经理王鹏介绍,该酒店与德胜沙的“五楼”、“太昌龙”齐名。 它的经营者是来自富商家庭的王贤淑。 著名的琼桥印商。 目前,骑楼已修复,恢复原貌。
“尚南堂,去南阳吧,告别你的妻儿,告诉你的父母。” 中山路步行街78号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上南堂”让路过的游客忍不住多看一眼。 据了解,上南堂原是老海口浦头的一家老茶馆。 人们去南阳之前,都会在行李里塞上两袋上南堂的茶叶。
2024年5月,奚志强等人以传播海南鹧鸪茶文化、传承海南健康生活方式为愿景,重新开放骑楼老街上南堂原址,创新鹧鸪茶配方和工艺,增添适应新特点的鹧鸪茶。到新的形势。 那个时代的茶饮形态和产品,向世人展示了纯正的商南汤和地道的海南风味的自然之美。 “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品类,在这条百年老街上诞生的老店,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奚志强得意地说。
02新面貌新产业注入新活力
“以前只是逛骑楼老街,主要是看建筑。但这次体验很不一样,两边的商店有文创、美食,还有很多特色民宿,变化很大。” ” 许多人再次来到骑楼老街。 老街上的海口市民万万没想到,如今的骑楼老街既古朴又时尚。
从原来的机电五金一条街到如今的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的商业业态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老街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历史的真实性、风格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融为一体,进一步活化海口的城市记忆。
老街如何“复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我们会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保持老街原有的特色,让游客对这里有认同感,体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这样他们下次才会愿意来。” 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乐表示,在此基础上,海口骑楼老街将不断引入高端业态,使其更具吸引力。
“叶语堂讲述老街的故事,刷新刷新海南风情。” 这幅刚劲有力的楷书对联镶嵌在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50-2号叶玉堂的木门上。 古老木船的装饰风格与色彩缤纷、时尚的海南甜品小吃形成鲜明对比。 品牌创始人赵玉明1988年来到海南,第一顿清爽的饭菜就惊叹不已。
赵玉明回忆道:“我永远不会忘记站在台阶上畅饮的滋味。” 从此,他用自己对海南菜的热爱、执着和执着,让街头“提着水桶摆摊”的老人们清不凉,以品牌和品质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他创办的夜雨堂自2013年起已在岛内外开设了近30家分店。
同样位于中山路的环海阁骑楼建筑博物馆酒店也因其独特的气质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滴水瓦檐、天井光影、四水回堂等骑楼长筒屋空间之美。 还可以近距离欣赏海南灰雕老工匠雕刻的优美别致的花鸟瑞兽。 下图带您深入了解琼北民居的典型屋顶形式——“硬山墙、外八字带、卷曲草尾脊”。
海南本土建筑设计开发公司三环建设首席执行官赵爱华表示,酒店所在的建筑前身为中南行,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琼粤商业商行。 2019年10月,三环建设接管改造。 酒店内还布置了多个复古物品的展示柜。 通过传统文化、客房、餐饮三大业态,让市民和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充分领略海口特色的图文并茂。 、建筑和文化。
03文旅融合展现巨大魅力
“我们携手走进书房,路过杏花村,前往流塘……”不久前,海口市龙华区精心打造的小型琼剧展在骑楼老街上演。 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赴约”。 喝一杯茶,喝一口咖啡,沉浸在琼剧表演中。
琼剧是海南省的传统剧种,是南剧的一个分支。 与粤剧、潮剧、汉剧并称为岭南四大剧种。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骑楼老街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丰富了旅游。 市场供给提升游客文化体验。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在骑楼老街安排了67场文艺演出,吸引游客约17.23万人次,车辆1.71万辆次。”骑楼公司相关人士介绍。
作为海口文化天然的“展厅”,骑楼老街凝聚了海口的城市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南洋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逐渐成为海口市民的客厅。 “没有去过骑楼老街,就不算来过海口。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海口,就一定要带你去骑楼老街!” 在海口工作定居十多年的常丽丽,每当招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亲友时,骑楼老街都是她的必去之地。
走在骑楼老街上,随处可见黎族双面绣、糖画制作、椰雕……街头手工艺人的摊位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南本土工匠入驻,老街注入了更丰富的海南本土文化。
走进一家文创店“担儿老味”,店主韩洪明热情地迎接,并一一介绍了店内的儋州老盐、黎锦、藤编等非遗技艺及相关产品。 2015年,他和妻子开了这家小店。
“开这个小店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到骑楼老街了解海南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看几栋建筑、拍照。” 韩洪明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店里的产品也从一开始的老盐、红糖产品逐渐扩大。 他期望骑楼老街未来能有更加鲜明的主题,留住游客。
骑楼老街也成为不少影视团队的拍摄地。 时不时就能看到剧组或者网红团队在这里取景。 骑楼老街作为海口旅游文化客厅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海口骑楼街是海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海口的缩影,无论从规模还是保护程度,都是海南其他文物古迹无法比拟的。因此,对海口骑楼街的有效保护和保护海口骑楼街的合理利用将是“打造和提升海口综合形象的文化景观平台。”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耿松涛认为,骑楼老街需要当代新文化、文化血脉需要不断更新,需要现代新思潮,把街区打造成文化聚集地。引进从事艺术创作、文化创业的企业,开展更多具有国际特色的文化活动,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街道将进一步闪耀。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以骑楼积木、府城传统积木闻名,文物古迹丰富。 他们正在按照《海口城市总体规划》和《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不断加大骑楼老街、府城老街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老城复兴。
可以说,骑楼老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也承载着几代海口人的记忆。 它是海口历史的缩影,是海口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老骑楼街保留了历史建筑,注入了新的业态。 它正在“年轻化”、“现代化”,魅力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