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秦置之,属蜀郡。 行政驻地为现四川省乐山市。 西汉时属建威县。 东晋常居《华阳国志》卷三《蜀纪事》:南安县位于“县东四百里,辖青衣江会。……有柑官社。有柑社”。汉代有盐井,南安、舞阳皆以茶闻名。 南齐以后废止。
②三国时期,吴分南野郡,属庐陵郡。 治理就是现在。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为南康县。
③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地,属南平县。 行政所在地在湖南省华容县东2里的赵家湖畔。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华容县。
④南齐划归南安县管辖。 行政驻地为今四川省剑阁县。 《梁书·始兴忠武王列传》:“时魏攻巴南,西围南安,南安太守袁季贵被困于墙内,发兵”。救他,魏人便退走。” 就是这样。 西魏时改为普安县。
⑤南岐划归岐安县管辖。 行政驻地为现湖北省忻州县。 隋开皇五年(585年),置黄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徙置黄冈县。
⑥ 设立南齐为南安华侨县刺史。 行政驻地为赖谋乡,距今四川容县西八十里。 隋初废弃。
⑦南朝时属宋代息县。 行政所在地为现广东省高明市或鹤山市。 隋朝废平镇,迁置平型县。
⑧ 南岐划归新兴县管辖。 行政驻地应在今广东化州、连江、遂溪等市县。 隋开皇年间废止。
⑨隋开皇九年(589年)平辰后,改晋安县,属泉州。 行政驻地为现福建省南安市东凤洲镇。 《元和志》卷二十九泉州南安县:“因县内有南安河而得名。” 大冶原属建安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凤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州。 圣历二年(六夜会招网),治武荣州。 三年后国家被废除。 景云二年(711年),属泉州。 元属泉州路。 明清时属泉州府。 1913年属福建南路。 1914年属厦门路。 1928年,直属福建省管辖。 1937年迁至西梅镇(今南安市)。 1、夜店招聘网3年搬迁至南安市。
⑩建州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建州。 行政驻地为今四川省夹江县西北部的二乌里木镇。 二年(619),迁梅州。 五年(622年),调洪雅县。 开元七年(719年)复置益州。 八年(720)废,迁洪雅县。
(11)唐永淳元年(682年),分南康县为南安县,属干州。 行政驻地为今江西省信丰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丰县。
(12)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上述县改制,隶属南安军。 行政驻地为今江西省上犹县。 蒙古至元初属南安道,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上清县。
(13)1913年改为南安府,属云南省。 行政驻地在今云南省楚雄市南五十里的云龙镇。 因与福建省南安县同名,1914年改为莫楚县。
(1)古县名。 (一)建于西汉,辖今四川省乐山市。 属建威县。 南朝时,梁属齐通郡。 北周王朝被废除。 (2)三国时期,吴置南野县,辖今江西省南康市。 因靠近岭南地区而得名。 属庐陵县。 西晋太康初期,改称南康县。 (三)南朝宋代建置,辖今四川省剑阁县。 乃南安县知县。 北周时改为普安县。 (四)南朝齐治今湖北省忻州县。 属契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黄冈县。 (5) 东魏时定居,辖今河南省叶县南部。 乃南安县知县。 北周王朝被废除。 (六)南朝统一统治于容县西部(今四川省)。 南安县治所。 隋废。 (7)唐武德元年(618年)置,辖四川省夹江县西北部。 属建威县。 五年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 开元七年(719年)恢复,次年废。 (8)唐永春元年(682年)析置南康县,辖今江西省信丰县。 属干州。 天宝元年,改为信丰县,与泉州南安县同名。 (9)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改称攸县。 辖今江西省上犹县,隶属南安军。 元十六年(1279年)改永清县,更名上犹县。 (2)古县名。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晋安县,治今福建省南安市凤州镇。 属于泉州。 唐武德、胜利在县置凤州、武容州。 元代属泉州道,明清属泉州府。 1937年迁至西梅镇。 1、夜店招募网三年前被取消,更名为南安市。 (3)旧县名。 1913年由南安府改制,辖今云南省楚雄市南云龙镇。 1914年改称莫楚县。
历史地名推荐字分解:雁丘
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南。 《寰宇记》卷十宛丘县:“砚台位于郡东南四十里,高五尺。古传:楚王灭陈,燕会兵于此,故名燕丘。后世误称其为雁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