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地域划分属扬州。
西周有福建七地。
春秋末年,沦为越国领地。
战国中期,为楚国领地。
秦时属闽中郡,隶属闽越部落酋长管辖。
西汉初期,属闽越国。 西汉二年(公元前85年)置邺县。
东汉属东都尉后官郡,后增置会稽南都尉,南安属南都尉后官郡。
孙吴永安三年(260年),改南都督为建安县,置后官县为东安县。 县城在南安市丰州,隶属建安县。 辖兴化、泉州、漳州地区。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县为晋安县,改东安县为晋安县。 隶属晋安县。 辖兴化、泉州、漳州地区。
南宋太始四年(468年),改晋安县为金平县。 萧启恢复晋安郡。
南朝梁田建中(502—519)析晋安郡,置南安郡。 县治丰州,辖晋安、陇西、兰水三县。 南安县最初隶属于扬州。 平六年(532年),改为东扬州。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晋安县升为闽州,南安县属闽州。 天嘉六年(565年)废岷州,南安县仍隶属东阳州。 光大二年(568年),晋安县升为丰州(州治设闽县,今福州市),南安县属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凤州为泉州(治州在今福州),改南安县为南安县,改建安县。到建安县。 南安县位于丰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岷州,南安县隶属岷州。 大业三年(607年),岷州改称建安县,南安县隶属建安县。 南安县辖范围包括今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大部及长泰县。 当时的德化属岷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安县为建州,南安县划归建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在旧南安县置凤州,治所为今凤州镇。 又析南安县,置莆田县。 丰州辖南安县、莆田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泉州复置岷县。 武德八年设都督府,辖泉州、建州、丰州。 贞观九年(635年)废丰州,南安、莆田县隶属泉州。
唐思圣元年(684年),置泉州南安、莆田、陇西三县为武荣郡,治所设在今凤州镇。 不久废武荣郡,复泉州。 州政府设在今天的福州市。
唐九始元年(700年),孙士业抱怨到泉州路途遥远。 南安县亦置武荣府,辖南安、莆田、陇西、清远四县。
唐景云二年(711年),原属闽县的泉州改称闽州,武荣郡改称泉州,南安县隶属泉州。
唐开元六年(718年),在南安县东南置晋江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庆元县。 南安市属清远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清源县复归泉州,南安县隶属。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设立大同农场; 长庆二年(822年),析南安县西北、二乡设立桃林场; 咸通五年(864年),析析在南安县二乡小西场建桃林场; 乾符三年(876年)置南安县武德乡,建武德场。 当时,大通厂、桃林场、小西场、武德场仍属南安管辖。
五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不断。 当时全国有10个独立小国,“福建”就是其中之一。 其创始人王慎之。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慎之次子王延君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复归。 南安县属泉州。
五朝后晋开运二年(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 后汉干佑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庆元军;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清原节度使刘从孝升为南安孝西厂为清西县,武德厂为长泰县。 ,均属泉州市管辖。
宋干德二年(964年),改清远军为平海军,南安隶属平海军。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平海军改称泉州,南安隶属泉州。
元十五年(1278年),泉州升为泉州道。 大德二年,泉州道改称泉宁府,南安隶属泉宁府。 很快,又到了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福建省管辖的八路军改为八郡,南安隶属福建省泉州府。
清代行政区划继承明制,最高一级称为省。 其余分州、县分设府、府。 与郡平行的是直隶署和直隶州。 与县平行的是部门和地区。 南安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地区。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建制。 设东、西、南、北四路,南安县属南路。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全省按原管辖分为厦门、闽海、汀漳、建安四路,南安属厦门路。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建制。 南安市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州建立中华民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省人民政府”)。 12月11日,十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福建省划归闽海、闽商、泉海、龙漳四个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 11月13日,十二届中央将原四省更名为闽海省、延吉省、兴全省、龙亭省。 南安县隶属兴泉省。 次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南安恢复为福建省直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福建省实行行政督察制度。 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 南安市属第五行政区,隶属同安市管辖。
民国24年(1935年)10月,全省改制为7个行政督察区。 南安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同安仍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改区治为永春。 民国二十九年2月16日,改区治为德化,6月28日迁回永春。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行政区域调整,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 南安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永春仍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1946年)1月,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 南安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区属晋江市。
民国36年(1947年)4月,全省缩减为7个行政督察区。 南安仍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治仍设在晋江。
1949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在福州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9月,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成立行政督察办公室。 南安市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晋江县(今泉州市)。
1950年4月1日,福建省第五行署更名为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南安市隶属于泉州市行政督察区,驻地泉州。 9月16日,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区专员公署,南安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更名为福建省晋江地区专员公署,南安隶属福建省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67年6月30日,“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建省晋江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取代专属领导机关。
1968年9月23日,晋江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军管会。
1971年6月17日,晋江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福建省晋江区革命委员会,南安县隶属晋江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1日,晋江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福建省晋江区行署,南安为下属县。
1986年1月,实行市管县建制,晋江地区行署更名为泉州市。 南安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
1夜店招聘网 201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南安市撤县设市。 当年10月16日举行建城庆典,南安市正式成立。 南安市是福建省直辖市,由泉州市代管。 南安市人民政府驻西梅街。
至此,南安城市建设继续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