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从中部到北部共有3座跨湖桥梁,其中2座为公路桥,1座为铁路桥。 最早的是鄱阳湖大桥。 通九铁路鄱阳湖铁路大桥于2016年竣工,鄱阳湖公路二桥于2019年建成通车。桥”。
与如今“基建热潮”的速度和规模相比,人们会感觉当年的建设水平很低。 20多年前,我们的桥梁、道路建设水平不高,但现在中国的交通建设速度很快。 在鄱阳湖上修建一座桥梁,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不是因为不可能,而是因为没有钱。
鄱阳湖面积很大,居中国淡水湖之首。 湖的最宽处有74公里,但湖的某些路段也很窄。 有资料称,鄱阳湖最窄处仅3公里。 笔者不知道这3公里指的是哪里。 该湖最窄处与长江交汇处,比长江还窄。 笔者在地图上测量,两端道路(渡口)之间的距离仅1.2公里,相当于九江至小池口(锁江境内)河流的最小宽度。 地面)。
壶口渡两端分属壶口县和九江濂溪区。 壶口对岸是西门渡口,濂溪区新港对岸是梅家洲渡口。 统称梅家洲渡口,后称湖口汽车渡口。 。 据水文资料显示,夏季高水位时,该地区宽度为1.3公里,冬季低水季时,宽度仅为800米。
地图
在早期没有桥梁的时候,当然唯一的选择就是乘坐渡轮。 回顾九江与湖口之间的客货运输历史,还得从160年前说起。 有明确记载,从同治三年(1864年)开始,梅家洲渡口开始有官船和摆渡人,划着小船来回摆渡。 值得注意的是,1864年是九江开埠的第四年。 正是九江开放带来的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周边县域交通的发展。 户口的KTV渡口后来被废除,但私人渡口一直存在到 20 世纪 60 年代。
由于九江至梅家洲的高速公路是民国中期才修建的,所以九江至湖口之间的客货运输主要由九江港承担。 早期,除了船主方便临时使用船舶外,两地之间也有定期航班。 每天有1-2个航班,遇风停航。 每艘船可搭载20名乘客。 都是老式木帆船,虽然航速不高。 但比从九江市走陆路到梅家洲再转机更经济、更方便。
1922年,九江戴盛昌轮船公司开辟了商业客运“安庆班”,用小轮船往返于九江和安庆之间,途中经停湖口。 当时湖口没有驳船,船只只能停泊在河里,用小船接送旅客和货物。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上海、武汉、南昌等多家航运公司在其航班上设立了户口经停点。
来源:《江西省交通纪事》
解放后,梅家洲渡口的交通逐渐好转。 1957年开通汽车渡轮,用20吨的木筏载汽车,用小拖船载汽车。 一次只能运输两辆车。 虽然载客量有限,但它是江西最大的汽车渡轮,故有“江西第一渡轮”之称。
早期,湖口县的渡口在城北门(石钟山麓)。 1968年,轮渡码头迁至县城西门塘子(今西门码头)。 1969年,省人民政府成立九湖公路客运码头建设指挥部,建设东西岸码头。 码头建筑采用水泥和石结构,渡轮也由木渡改为钢渡。 到1988年,渡轮港口共有渡轮5艘,全部为自航式。 其中三辆每辆可运载 6 辆汽车; 另外两艘较大,每艘可容纳 14 辆车。 日最大渡轮量1500余辆,一般日渡轮量1100辆,客流量达到每天1500人次。
尽管运力不断增强,但壶口渡口始终是赣北的交通拥堵问题。 轮渡每天晚上接送,无法通行的车辆和行人只能在轮渡处等待。 遇有大风、海浪、冰冻、洪水等灾害时,必须停止渡轮,以确保交通安全。 运气不好的话,甚至可能要在湖边等上好几天。
户口汽车渡轮,约 1970 年代 照片提供:张婷
夜市招募网 2012年10月13日,轮渡开通通宵轮渡,运力增加了一倍。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每天的渡轮数量达到了4000艘次。 然而,拥堵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变得更加严重。 运输能力的增加始终跟不上汽车的增加。
那个年代路过壶口渡的人都应该记得,渡口旁边的路上总是一辆接一辆的卡车、公交车(那个年代汽车不多),而且往往一望无际。看。 司机们零星地站在车旁发呆,还有人焦急地咒骂着。 乘客们急切地聚集在湖边,掰着手指数着每艘渡轮上的车辆数量。 路边有一些简陋的小吃店,飘着油烟。 每天都有老人背着乌龟来来回回地卖。 他们共同画出了色彩缤纷、热情奔放、烟熏火燎的江西第一渡风俗画。
20世纪80年代户口西门渡图片:户口发布
从九江前往湖口、彭泽、都昌的乘车必须提早到达。 8点前轮渡的车辆不多。 如果你迟到了,你就会遇到一堆卡车,你不知道要等多久。 过渡将需要两三个小时。 都是老生常谈。 夏天渡口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 这座“江西第一渡”是每一位司机和旅客磨练意志的地方。
解决问题很容易,搭建一座桥梁就可以了。 跨鄱阳湖湖口大桥的工程量和技术难度明显低于长江大桥。 然而,九江长江大桥却花了20多年才建成。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我们当时太穷了,有限的建设资金必须投入更多的项目。 具有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地方。 赣东北的经济太落后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鄱阳湖大桥的建设只能停留在规划阶段。
为了修建鄱阳湖大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壶口轮渡就开始对外省车辆收取“引流建桥费”。 1985年后,省内外一视同仁。 到1988年,共筹集资金186万元修建引桥。 桥墩不够。
20世纪90年代湖口西门渡 图片来源:湖口发布
2019年11月8日,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下,总投资超过30网络投稿的国家和江西省“九五”重点工程九景高速公路项目,已启动,推出。 工程重点为一桥三隧道(隧道),其中一桥连两座隧道,即鄱阳湖特大桥和大桥东岸的壶口山隧道。
该项目于2017年11月开工,目前进展顺利。 该桥于2000年6月28日合龙,2000年11月18日与九京高速公路同时竣工投入使用。 鄱阳湖大桥全长5500米。 其规模、科技含量、主跨跨度、勘察设计难度等长期为江西最长,故被称为“江西第一公路桥”。 说它是“江西第一桥”也不为过。 毕竟,九江长江大桥不仅仅属于江西。
鄱阳湖大桥 图片来源:户口发布
一座桥飞过,裂缝变成了大道。 江西一桥取代了江西一渡,但梅家洲渡口依然存在。 20多年过去了,几艘老式渡轮仍然缓缓地来回摇曳,每天都有很多班次出发。 对于当地人来说,花几块钱坐轮渡更方便、更便宜。 如果走高速公路,走桥,就要绕一KTV,非机动车、摩托车、农用车不能上桥。
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隧道、桥梁都需要额外收费。 因此,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平均每公里差异并不小。 西南高速公路每公里价格远高于东部平原。 从九江三里街至湖口县城约22公里。 如果是普通高速公路,最高收费10元。 不过,从这段高速公路开通到现在,过路费一直是20元。 为什么要多加10元呢?
20多年过去了。 江西一桥的钱已经赚够了吧? 从九江到湖口的交通费能便宜点吗?
仍在运营的梅家洲轮渡,拍摄于2024年6月。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当地历史的短文系列。 每篇文章都选择了当日或当月发生的有明确历史记录的事件。 附有相关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等视频资料,还对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 对原因和影响做出适当的评论。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资料不全,难免有谬误和选材不当的地方。 诚恳请求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