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2023年,报告指出,通州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602项区级任务措施有序推进。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9-2024年)》全部任务顺利完成,规划综合执行率达到49.7%。 “十四五”规划实施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023年,通州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千亿投资全面落实,建筑安装总量保持全市第一,持续为全市投资市场增重。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 财力建设夯实了基础,提高了质量。 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5%。 国家卫生乡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等一批创建项目已完成申报和初步验收,并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第三届国家土人口普查“优秀”试点县等金字招牌。
展望2024年,报告指出,今年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1000网络投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 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稳定的增长。 能源消耗强度、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均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
强调
重大项目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二期规划研究
通州区作为塔机集聚、共同成长的热土,坚持大项目引领大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详细列入今年任务清单的重大工程项目。 具体包括加快运河商务区重点组团建设,力争累计完成500万平方米。 积极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和二期规划研究。 实现“万里”文化旅游区项目竣工、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和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主体结构竣工,推动海昌海洋公园、城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实施。
确保六环高线公园、地铁六号线南延线、轨道交通101号线等项目顺利实施,打造“轨道+土地”示范工程。 推动泸县古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竣工并向社会开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东六环地面改造准备就绪用于交通。
作为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如何“承载”? 报告指出,关键是“有序有效”——全力确保行政办公区服务保障,确保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六合村安居工程、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创意园220kV变电站等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通州院区首尔研究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进行政办公区步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建设。 积极承接一批二三级央企落户。 确保北投大厦竣工投入使用、首旅集团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完工、华夏银行总部大楼加快建设、第二批市属国企搬迁服务扎实提供。 继续优化“四区结对”机制,加快收购中心城区优质溢出资源。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22号线建设全面提速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于这一重大战略有很多内容。 报告提出,紧紧抓住“融合”和“高质量”,统筹推进《关于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三河、大厂、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实施。河北香河”取得成果。
首先提到的是交通互联互通。 报告提到,不断提升便捷便利水平,推动综合交通“运转”。 市孝路开工建设,同庆路、工厂路、潮白河大桥等工程竣工通车,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全面加快。 调整优化现有跨省公交线路,探索定制化跨省通勤客运新业态,联合开展北三县跨区域出租汽车运营研究。 完善卡口联动机制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加快启动白庙南综合检查站安检升级改造,大力提升通行效率。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此,通州区将持续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延伸,推动对接协作“串起”。 完善一体化联合投资促进机制,积极构建跨区域利益共享、成本分担的协同发展模式。 对接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规模化合作,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 加快重大技术成果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落地,启动成果转化基金运行和医疗器械孵化平台建设。
促进消费,促进山姆会员店、大悦城签约
2023年,通州区消费板块表现良好。 不仅消费市场加速复苏,文旅商融合迈出新步伐。 作为消费新高地,环球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数千万人次。 环球主题公园最高单日游客量已突破5万人次。 城市大道成功入选北京十大创新商业模式品牌之一。 环球流量的溢出持续带动周边民宿消费升级。 。 远洋乐提港、新光达“日咖啡夜酒”开业等品质提升,激发新消费亮点。 12个“15分钟便捷生活区”顺利通过市验收。 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大运河音乐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成功举办,加速释放运河经济效应和活力。
展望2024年,通州区将继续聚焦“购物车”,打造消费新增长极,这将为市民带来诸多新期待:包括“一圈一策”的精准落地、九树树等商圈及周边消费环境优化升级。 我们敦促山姆会员店和大悦城尽快签订合同并落实。
不断拓展万向汇、城市绿心、三大建筑等消费功能承载空间。 建设“环球影城”,促进文化、旅游、商业、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副中心“既名又趣”。
民生保障今年将增加学前学前名额1080个
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报告明确,今年通州区将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引领,大力推进民生福祉改善。 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扩容、提升质量。 比如,加快从“学来学”到“学好”转变,完成玉桥小学改扩建工程主体工程,推进文旅区中小学校等项目。绿园中学。 五子学院新中小学项目已开工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推动新开办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学前班名额1080个。 大力开展普惠托儿服务试点,新增普惠托儿位1180个。 打造“南方学校发展集群”,推动全区集团化学校覆盖率超过65%。
在医疗领域,通州区将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医联体建设扩大覆盖、提高质量,带动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不断提高满意度家庭医生合约服务。 加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东直门医院两个国家级医疗中心和区疾控中心建设,力争实现新建区妇幼保健院建设。
社会保障方面,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通州区今年将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积极推动新就业形式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保险。 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确保区级敬老院投入运营,新建养老服务站10个。 加快7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打造副中心工住平衡“舒适区”。
本文/ 小编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