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东,东邻南京、西接合肥

滁州是皖东门户。 滁州区位优越,是安徽省的东大门。 它位于合肥和南京之间。 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 滁州交通便利。 京沪高铁、京沪铁路、沪汉铁路及合宁、宁洛、宁连、合徐、楚怀、楚马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高速公路已通车和在建里程最长。 位列全省第一,乘坐京沪高铁到达北京仅需3个半小时,到达上海1个半小时,到达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仅需1个半小时左右飞机场。

滁州是江淮明珠。 滁州南临长江,北临淮河,生态优美。 这里既有山、水、田、林,景色比长江、淮河还要美丽。 “楚”字的意思是山水之城。 狼牙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势幽深,山清水秀。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古朴典雅。 明皇陵和中都城雄伟壮观。 七百万亩森林郁郁葱葱,淮河万里之遥。 金银流淌,万水库星罗棋布,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滁州天气_滁州_滁州西涧

滁州是历代皇帝的故乡。 滁州历史悠久。 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立以来,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是六朝的都城。 被誉为“金陵钥匙、江淮保障”。 具有“吴楚之形,淮阳之气”。 名声。 秦汉时,在定远县东城置九江县;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从这里东渡,建立了东晋。 五朝时期,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此击败南唐主力,建立自己的帝国; 元朝末年,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在凤阳崛起,建立了明朝。

滁州_滁州西涧_滁州天气

滁州是一座文化名城。 滁州文化底蕴深厚,是鲁肃、徐达、戚继光、吴敬梓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唐宋时期,诞生了李德裕、魏应物等文学家、政治家、王禹成、欧阳修、辛弃疾先后治愈了楚国,留下了德治遗风。 成名作《醉翁亭》、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蜚声海内外; 明代中叶,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任太仆寺少卿,在滁州讲学。 “儒风盛行,传遍淮东”。

滁州_滁州西涧_滁州天气

滁州是改革的策源地。 滁州敢为人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抗日战争时期,滁州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罗丙辉、方毅、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 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首创农业“大承包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近年来,滁州基层医改、农村综合改革、“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在全国铸就品牌。

滁州是一片开放的高原。 滁州海纳百川,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打造“滁州一宜”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中新苏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江苏省以外第一个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是安徽的标杆我省对外开放。 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能源、新化工、硅基材料、保健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 慧科光电、博时华、康佳、立讯精密、长电科技、隆基乐叶、东方太阳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滁州。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近百所全国知名大学、研究院所与滁州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一批高层次人才在滁州创新创业。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0网络投稿、3000网络投稿。 连续8年荣获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城市。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0网络投稿,增长5.5%,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位居全省第三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居全省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4%,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一;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9网络投稿,同比增长13.3%,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五位。 经济运行评价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