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针对跨境电商卖家的“封号风潮”引发剧烈反响,引起包括各卖家、供应商在内的大量平台和企业的投诉。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大卖家陷入困境,库存产品就会大量积压,员工失业,整个服务链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更何况,这次被封禁的大卖家也不在少数。
跨境电商的行业格局是否会因此发生变化? 业内人士应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究一下跨境电商供应链前后端链条中的这些人和企业都经历了什么。
所有的压力都在供应商身上
在这场跨境电商行业的“地震”中,在跨境电商的各个服务链中,供应商群体最先感知到了“危险”。
“平台正在优化人员,有的卖家甚至破产了,连付款都别想了。在封号风潮之前,我们每个月都有比较规律的还款到账,现在人们可能找不到了, “所以不用担心,我们来谈谈收入吧。”一家“低级”供应商的小老板周健无奈地说。
考虑到平台上滞留了大量积压的货物,甚至去年的一些货物还没有结算,这让周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算了一下,他发现目前的“坏账”总额已经超过了100万元,这让他欲哭无泪。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不久前,某供应商正在给某海外大卖家供货。 然而,这几天生意却遭遇了“重击”——迫于压力,卖家直接要求强制结算。 ,结算价仅为原价的10%。 更何况,某行业知名品牌还遭遇了供应商前来追债的困境……网络上开始出现跨境供应商举着横幅追债的场景。 这一幕实在是出人意料。
要知道,过去,卖家往往在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但现在为何卖家和供应商的“地位”互换了,供应商现在面临着“底层”的压力?
这要从跨境电商行业的前世今生说起。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初期,卖家的采购规模有限。 他们往往选择通过一些B2B平台进行小规模采购,然后不进行“包装”直接销售。 追随市场热门产品的潮流是很正常的。
“行业发展初期,卖家的话语权很小,刚起步时,很难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信用优势,也没有价格和服务优势。”一家服装厂,直言不讳地说。 “当时供应商订单稳定,不乏大订单,卖家要想获得优惠,只能等待订单增加,或者熟悉供应商。”
一般来说,卖家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现货采购。 交易方式要么通过B2B平台,要么通过线下提货结算。 该模型基本没有会计期间。 供应商与卖方的合作相对较少,仅限于更换包装和标签等简单任务。 ;
二是少量定制生产。 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对卖家的个性化需求高度配合,但有一个计费周期。 卖家通常先支付定金,然后在发货前支付尾款,供应商开始有库存。 、预付款问题;
三是深入联合开发。 当这种模式成熟后,卖家一般会先向供应商支付30%的定金。 出货量正规后,他们还会要求一定的付款期或者提前供货等。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早期发展红利逐渐消退,卖家话语权不断提高,供应商“地位”下降,行业发展的压力自然会转嫁到供应商身上。 在账期模式盛行的背景下,一旦卖家遭遇类似“禁账浪潮”的危机,供应商被排挤货、垫款、货款难以回笼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这意味着,从卖家采购到终端生产的链条中,付款压力最终落在供应商身上。 当问题出现时,供应商自然会更直接陷入危机。
在跨境电商如火如荼的几年里,卖家往往通过大批量配货来抢占市场,这会导致供应商面临巨大的库存积压。 这时,如果卖家的出货量减少或者为零,在某些情况下,在会计期间的背景下,供应商的库存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这波亚马逊封号潮中,“虽然这几年我们赚了一些钱,但这些钱全都在库存里了。我们对行业的乐观态度让我们能够继续为商家备货。现在货不能了”提供。” “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关门。”一家服装厂的员工说,“货物的挤压成本、人工、仓储、水电……成本太高了,货物的压力让我们只能看到看似源源不断的客户订单,却没有意识到,一旦上游订单停止,我们也完蛋了。”
但为何业内人士看不透帐期、备货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呢?
其实,我们不能责怪供应商没有“远见”,因为面对行业竞争,这种账期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卖家和供应商之间对账期模型的依赖程度很高。 在卖家销售话语权强大、供应商数量众多的行业背景下,供应商往往无法实现订单量饱和。 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只能让他们把提供账期给卖家作为他们的服务之一。 如果您不给我们一个计费周期,其他制造商会的。 如果你给的计费周期太短,其他人会给你更长的周期。
为了抢客户,供应商在不知不觉中对计费周期和备货形成了潜规则。 进一步看,这无异于为了眼前的利益,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但如果没有这种眼前的利益,供应商可能连“现在”都无法生存,因此只能选择顺应潮流、“铤而走险”。
目前,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现金结算或按月结算早已成为过去,账期往往在三至六个月,有的甚至更长。
从商业模式来看,剔除各种成本后,供应商的利润率普遍不高。 因此,当“雷”发生时,处于底部压力、无法收到货款的供应商很难有足够的自保。 能力,这是平台卖家遭遇亚马逊封号潮后更多供应商抱怨的根本原因。
或许从好的方面来看,这波亚马逊账号封禁潮引发的行业危机,可以倒逼跨境电商卖家和供应商形成更好的合作模式。
提高存款比例,采用更深入的合作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考虑彼此的潜在风险。 供应商应该对卖家的背景和实力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卖家和供应商应该共同对行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了解……跨境电商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但各领域玩家仍需投入更多智慧。
卖家洗牌,资本热降温?
关注完供应商,我们再来说说受这波亚马逊账号封禁影响最直接的卖家群体。 经过这次“巨变”后,卖家可能要面临行业的巨大变化。
首先首当其冲的是跨境电商卖家的行业格局可能面临洗牌。
跨境电商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赛道,各类头部卖家大量涌现。 据相关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亚马逊平台前几百名卖家贡献了网站GMV的10%,超过3万卖家占据了网站GMV的一半,36万卖家占据了网站GMV的一半。 商品交易额90%。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在亚马逊平台上,优秀卖家占所有卖家的比例越来越小,大量中小卖家对平台GMV的贡献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大。 ,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
因此,随着封号浪潮引发的行业动荡的出现,目前的头部卖家想要继续抢占流量制高点肯定会越来越困难。 此外,更多的中小卖家不断加入,中小卖家肯定会对自己的市场地位虎视眈眈,竞争环境正在酝酿剧变。
尤其是2020年跨境电商热潮期,不少老卖家、大卖家对市场过度自信,导致出现囤货、价格战、利润被挤压等问题。 这也给新玩家提供了机会。 更多的窗口和机会。
某知名跨境电商品牌创始人表示,“或许亚马逊这一波封号潮是因为平台想要清理卖家。 毕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平台上确实出现了大量的卖家通过刷数据、刷评论,以及大量通过铺货等方式打造的假冒巨头,这也很正常。以便清理平台。”
此外,行业的剧变也将加剧卖家多年来熟悉的传统运营方式的变革,这也将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内部的洗牌。
转型、升级、寻找出路、干脆转行……这个行业正在出现新的选择、新的行业趋势,卖家也即将在这一轮的动荡中面临洗牌。
当然,资金也是这波封户潮中另一个受影响的目标。
对于经历了几年资本投资热潮的跨境电商行业来说,当资本嗅到风险并“用脚投票”出局时,他们能否顶得住?
据悉,本轮亚马逊账号封禁中,被封禁的卖家大多是广受资本欢迎的准上市跨境电商企业。 “成功资本和失败资本”,在资本的推动下,他们取得了成功。 他们实现了快速扩张,但现在“人没了”,游资还会选择支持他们卷土重来吗?
一位投资专家表示,“跨境电商的资本热潮或将就此熄灭。鉴于部分投资者已经开始研究跨境电商行业的风险,重新评估目标“随着品牌上市进程的放缓和搁置,未来资本游资是否还会看好跨境电商,资本对于跨境电商的担忧是否会成为一个大问题?”电子商务将占据主导地位。”
好消息是,由于事发突然,“观望”仍是投资市场的主旋律。 这让一些人认为,亚马逊的这一波封号潮或许不会影响管理层对跨境电商行业的长期判断。
据媒体报道,2024年前两个季度,跨境电商行业融资总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数据。去年,仅有6家跨境电商企业获得融资而今年上半年,已有20多家国内跨境电商企业获得投资。
这一数据或许可以给面临封号潮的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一些安慰。
账户封禁将通过并将在未来继续
回过头来看,如今亚马逊封号浪潮已经发生,跨境电商行业的玩家只能正面面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寻求下一步的发展方法论。
回想起来,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封禁账户。 对于一些跨境电商行业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来说,这样的账号被封事件可谓是“家常便饭”。
就在这几年,从2018年的“214个账号封禁”,到2019年的“525个账号封禁”,再到2020年的“提前封号”,再到最新一波封号,几乎都是建立了跨账号边境电商玩家比我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事情。 而即便经历过,大家也只是默默承受。
客观地讲,亚马逊KTV封禁卖家的举动并没有##出什么重大问题。 即便亚马逊狠心,让一大批即将上市的头部卖家损失惨重,卖家也只能抱怨。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以遭受重创的精品店卖家为例。 目前的精品卖家模式是跨境电商从业者非常喜欢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比其他模式更容易带动热销。 为了更容易成功,行业内很多卖家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灰色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产品排名、评论等。
众所周知,在整个大型电商领域,利用虚假评分、评论、订单数据等来拉动品牌销量早已成为行业常态。 KTV采取重磅措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也是为了维护平台的公平,为其他玩家建立正确的行业标准,这对买家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但话说回来,卖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无奈。 像亚马逊这样的平台一向以“权力”着称,卖家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办法精确按照平台的规定进行操作。 更重要的是,很多卖家一直觉得亚马逊平台的规则不合理,商家很难完全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当然,这些都是商家为了取得成功所##出来的困难。 至少亚马逊KTV的多次打击给了平台卖家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即使有些商家可以通过一些“捷径”获得成功,但总的规则仍然是真实合规经营。 只要你有一条“小辫子”,未来也许就会有雷雨。
这也表明,只要卖家对亚马逊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有很强的依赖,就永远无法高枕无忧。 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确定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逃过账号封禁浪潮的卖家几乎直接被判了死刑,因为账号被亚马逊KTV封禁的商家几乎不可能恢复,即使有些违规行为不存在。”这么严重,或者说被误伤的商家大多只能独自承担责任,更让人担心的是,大家都忍不住抱着一点点希望,走上了漫长而耗时的道路。上诉。” 一位卖家如此说道。
着眼更长远的未来,只有内部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共同构建合法合规的运营模式,外部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和保障才能不断完善,针对平台、卖家各方管理不断正规化,各类销售商、供应商的申诉和维权渠道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 只有这样,跨境电商从业者才能真正避免目前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