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 自宋元以来人文荟萃。 这里是明朝的抗日前线。 它是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
如今的苍南,早在新石器时代,灵溪镇独龙山就有人类活动,留下石器和古陶残片。 至今,钱库镇通桥村尚存七座商周石棚墓。 这是当时浙南沿海地区发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墓葬形式。 这种类型的巨石墓葬文化在国内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单位。 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逐渐频繁。 春秋时期,这里是东瓯越人之地。 战国时属越国,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闽中家乡建立闽越国,隶属闽越国。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邹尧为东海王,定都东瓯(今温州)。 世称东瓯王,管辖东海疆域。 汉武帝时期,东瓯人口全部迁往江淮,国家灭亡。 汉昭帝二年(公元前85年),今苍南属惠浦县。 当地的闽南文化主要来源于明清时期移居闽南的莆田人以及移居泉州、漳州的莆田人再次移居温州。 以苍南县为中心,称浙南闽语。 ,此后分属章安、永宁、洛阳、安阳、安固、石阳、衡阳、永嘉、平阳等县。
1981年3月6日, 平阳县委、平阳县革命委员会向 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提交了《关于要求分配县城问题的报告》。省革命委员会。 6月18日,国务院给省政府批复,批准设立苍南县。 原属平阳县的翻山镇,以及灵溪、翻山、马站、金乡、前库、宜山、桥墩7个区的72个公社划归苍南县管辖,县城设在灵溪镇。 同年11月5日,苍南、平阳分行开业。 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辖36个镇(其中16个乡、20个建制镇)、104个居民区、818个行政村,总人口122.4万人。
苍南是一个革命老区县,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 早在1919年,在东南沿海的金乡古镇,小学师生和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召开了一次集会。 反帝爱国游行,组织进步社团,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1923年6月,在吴新智的领导下,江南白沙人民第一次举起了正义的旗帜,掀起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愤怒浪潮。 这些活动激发了苍南人民的觉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在苍南地区建立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隋大业三年(607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的1248年间,有秀才一人(徐彦夫),武功七人。苍南历史学者(陈敖、陈鹗、黄斯然)。 、林冠、向桂发、张孟飞、林世忠),文学类第一名2人(邹震、周仁勇),武术类第二名2人(戴英发、周仁勇文武类第二) ),文科第一名2人(陈珏、黄忠),五谈化(孔元贵)1人,文科进士268人,武术进士156人。 佛教“玉苍派”的影响遍及整个东南亚地区; 民间神杨老爷在我国东南沿海有500多座寺庙,其影响力仅次于“海上女神”妈祖。 宜山八代村的嘉瓦尔印染工艺被誉为“印染工业的活化石”。 它以纯棉土布为原料,以天然植物板蓝根提取的靛蓝为颜料。 它是最环保的印染工艺,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 唐宋盛行的同时,已经失传于世的摩尼教也在苍南留下了痕迹。 阔山县下塘村(古称彭山)的玄真寺,有当地人孔克标题写的“玄真故事”碑文。 ,是研究摩尼教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