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省会城市的中心,有你的家乡吗?

三是资源丰富与产业薄弱并存。 昭通素有“资源金三角”、“聚宝盆”之称,水能资源丰富。 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个巨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62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矿产资源 资源丰富、品位高,煤炭、硫磺储量居全省第一; 生物资源品质优良,是全国品质最好的野生天麻核心区和华南地区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 但由于我市工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尽优化。 主要以煤炭、电力、卷烟等传统产业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发展滞后。 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 四是文化丰富与教育落后并存。 昭通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 它是云南早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来重视文学和教育。 丰富的文化孕育了抗日名将罗丙辉,爱国将领龙云、鹿晗、曾泽生,国学大师蒋良辅等杰出人物。 还产生了一大批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的文学创作者,形成了备受瞩目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 目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还比较滞后。 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低、结构差、师资大量短缺等问题。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五是山川秀丽与生态脆弱并存。 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区位、宜人的气候,孕育了昭通以山水、大峡谷为主的自然景观,诠释了江河、山川、峡谷的秀美风光。 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山包国际湿地公园。 去年9月底,我们成功举办了大山堡国际翼装世界杯总决赛,并在中央电视台五套连续三天直播; 国家4A级景区水府西部大峡谷温泉等景点也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同时,昭通地质破碎,生态脆弱,地震、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昭通还是一座集“山区、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分散民族地区”于一体的城市。 山区。 昭通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峡谷深邃,山区占72.5%,河谷占23.8%,坝区占3.7%。 革命老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踏入硝烟,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云南时, 中央在威信县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 去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锻刀》讲述了昭通青年出征云南抗日的昭通人的事迹,再现了昭通人不畏艰辛、勇敢战斗、勇往直前的情怀。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和国家。 深度贫困地区。 昭通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乌蒙山区的中心地带。 除水富县外,其余11个县区均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和乌蒙山区贫困县。 截至目前,全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4万人,是“穷中最穷、贫困中最困难、困难中最困难、最困难”的深度贫困地区。强的”。 民族杂居区。 我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杂居地区,聚居区大而散,小而密。 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办事处)146个。 有19个民族乡、145个民族村、2150个民族自然村、24个少数民族类型。 少数民族共有6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0.7%。

昭通电影院_昭通社区_昭通

历史的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 早在大约十万年前,早期智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王故里”、“汉故里”、“袁子摩崖碑记”见证了昭通的发展进步,讲述了昭通的历史文明故事。 昭通是云南最早组织的地方。 自西汉建元六年至唐天宝年间,以“朱提”之名受中央王朝管辖长达八百多年。 唐代以后,宋代封乌蒙为乌蒙,元代设乌蒙道,明代设乌蒙府,清代乌蒙改称昭通。 民国时期,昭通对云南政治影响深远。 是当时第二大城市和第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小昆明”之称。

丰富的人文气息

多元文化交汇融合,文学水墨渊源深厚,昭通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 从西汉至今,这里形成了介于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古滇文化之间,并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复杂多样、具有鲜明个体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朱提文化”。 近代以来,昭通孕育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中央军委确定的共和国首批33位军事家之一的罗丙辉将军、革命先驱刘平凯、云南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国柱,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陆军参谋,总司令张开儒,著名爱国将领龙云、卢汉,领导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国学大师蒋良夫、时代英雄徐洪刚都出生在这里。 昭通文学创作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曾凌云、夏敏、雷平阳等一大批作家、作家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体”和“昭通文学现象”。

昭通_昭通社区_昭通电影院

胜利的起点

多元文化交汇融合,文学水墨渊源深厚,昭通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 从西汉至今,这里形成了介于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古滇文化之间,并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复杂多样、具有鲜明个体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朱提文化”。 近代以来,昭通孕育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中央军委确定的共和国首批33位军事家之一的罗丙辉将军、革命先驱刘平凯、云南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国柱,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陆军参谋,总司令张开儒,著名爱国将领龙云、卢汉,领导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国学大师蒋良夫、时代英雄徐洪刚都出生在这里。 昭通文学艺术创作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曾昭通是革命老区,流淌着革命血液,传承着红色基因。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踏上这片土地,奋斗在乌蒙,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云南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旧区县5个,昭通有威新、镇雄、宜良等3个县。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威信县扎西镇,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 这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提出的未决问题,实现了党的最高权力的转移,真正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 迈向新的胜利。 1936年3月,贺龙、任弼时、肖克、关祥英率领红二、六军团突破敌人在湖南的大规模“围剿”,进入云贵边区,乌蒙与蒙古之间展开了为期23天的迂回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昭通儿女纷纷前去战斗。 电视剧《铸刀》反映了抗战时期昭通人民共同抗击国难的历史。 凌云、夏敏、雷平阳等一大批作家、作家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体”和“昭通文学现象”。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