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人工增雨重大项目在久治县城智青松多设有增驻地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青海省东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97°54′─121°50′,北纬32°31′─35°40′。 州府大悟距省会西宁440公里。 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接壤。 北部依附青海省海南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 总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 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之一。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高耸,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景色壮丽。 它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少、地势高、草原广阔、资源丰富的民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气候具有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 该县地势较高,易受北部、西北寒流影响。 日照时间长,降雨(雪)多,蒸发量大,大风频繁。 年降水量400-760毫米,素有“北气候南有雨”之称。 受地形影响,果洛因相对形成了三个降水区。 东南部的班马、九枝等湿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55.8~759.8毫米,年降水日数达175日左右。其中,九枝县是青海省降雨量最多的县。 夏季和秋季,几乎整天都在下雨。 不清楚。 国家近年来实施的重大黄河源头人工增雨工程,在九枝县城治青松多设有增雨点。

由于海拔高,大气含量仅占大陆的60%左右。 一年没有四个季节,只有寒温。 寒冷和温暖的季节通常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 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多风,伴有雪和冰雹; 夏季短而凉爽,忽冷忽热,多雨并伴有雪冰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2、历史沿革

果洛古称尔洛、果洛克。 解放前,果洛一直处于偏僻、部落分裂的状态。 大大小小的部落有200多个,都由数千名世袭族长统治。 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贫困。 藏族牧民全体信仰藏传佛教。 宗教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一种精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言语和行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山水阻隔、交通拥堵,戈洛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给这片神秘的土地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52年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果洛工作组; 同年8月4日,工作组进驻果洛吉麦。 从此,千里草原迎来了曙光。 1954年1月1日,果洛成立。 人民政权的建立,预示着封建部落制度的结束,草原新时代的开始。 从此,果洛藏族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果洛草原的主人,行使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现有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马、九枝6个县,51个乡(镇),183个牧委会。

3. 文化遗产

有红军长征时修建的碉堡工事和岩写标语、志勤寺、藏传佛教大型牛毛帐寺、柯寺、石玉寺等名胜古迹。 以经典藏戏、民歌、舞蹈、藏书法闻名。

4. 人口和民族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生活在果洛的藏族人民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生活习俗和社会潮流。 他们是河流源头的主人,是这里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是生活在戈洛土地上的主要民族。

果洛是纯藏族聚居的牧区,也有少量农业区。 主要民族为藏族,居住着汉、回、索拉、土等14个民族。 1N9总人口12.86万人,其中藏族11.2万人,占总人口的89.5%。 是我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单一民族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五、果洛州自然资源

果洛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这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水里有鱼,沙里有金,地下有矿,山里有药,草原上有牛羊群”,是对戈洛资源的形象描述。

1、土地资源

果洛州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畜牧业在果洛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河流湖泊广阔,水草丰美。 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良牧场,适合发展畜牧业。 草原畜牧业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是藏族人民的首选。 牧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 可利用牧场面积677万公顷。 牧场以高山草甸植被为主,适宜饲养牦牛、藏羊、马等。 理论牲畜存栏量为320万头。

可用耕地面积1700公顷,占总面积的0.02%。 主要分布于玛沁县东部黄河沿岸和班马县南部玛科河流域。 适宜种植青稞、小麦、土豆、蔬菜等。

该州仍有未利用土地4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88%。

2.畜牧业资源

果洛草原的草场以高山草甸植被为主。 它含盐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极强。 具有高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低粗纤维的特点。 它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牧场理论载畜量为910万只羊。 牲畜主要有藏羊、牦牛、马等。 羊是高原牧区的主要牲畜品种之一,占牲畜总量的一半以上。 是周转快、效益高的优良畜种。 藏羊耐寒、耐粗养,善于攀爬、行走,觅食能力强。 肉质细嫩肥美,异味少,胴体重。 所产羊又称“西宁羊毛”。 具有纤维长、光泽丰富、弹性好等优点。 它们是编织地毯、毛毯、毛绒的最佳原料,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牲畜品种。 耐严寒、耐粗饲,可驮运、骑乘。 被誉为“高原之船”。 牦牛奶质地优良,胴体肉质丰富,肉质细嫩,色泽鲜红,味道极其鲜美。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 生产出来的牛毛绒细度均匀,强力、伸长率和弹性好,可用于编织牛毛衬衫、裤子和针织毛毯。 西藏羊皮和牦牛皮也是化学制革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马属于河曲马或四川马品种,是我国著名的马品种之一。

3、森林资源

该州有班马、玛沁两处原始森林,森林面积40.57万公顷,主要生长云杉、桦树、杜松等树种,活立木蓄积量674万立方米。 现有马科河林业局、多克河林场、养育林场3家林业生产企业,年采伐量1.3万立方米。 木本植物约有20科90余种。 其中乔木有4科10余种; 灌木种类有16科80余种。 树种中,以四川云杉为优势树种,还有云杉、冷杉、冷杉、红杉、杜松、桦树、白桦、柳树、杜鹃灌木等灌木类群。 植物有杜鹃、山柳、高山绣线菊、窄叶啤酒木等; 林下灌木以小叶金银花、峨眉月季为主。 青海省最大的林场——马河林业局,位于距班马县城58公里的板前乡。 森林面积总面积10.15万公顷。 是长江水系上游高山峡谷的水源涵养林区。 这里是全国海拔最高的林区。 为保护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现已停止采伐。 昔日的伐木工,如今已成为植树者、森林管理者,努力创造美丽的山水源泉。

4、矿产资源

果洛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待开发地区。 州内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钴、硫、镉、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金、铜、钴、硫、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 ,并且很容易开采。

有色金属矿产。 目前已探明矿床1处,矿点8处,矿化点10处。 德尔尼铜钴矿位于州府大悟西南27公里处,是国家已探明的大型钢钴矿。 其中铜、钴、硫、金均达到较大规模,锌为中等规模。 该矿在我国已探明的铜钴矿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镶嵌在果洛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尔尼铜钴矿的开发恰逢果洛经济的大翻盘和振兴。

贵金属矿物。 贵金属矿产是该州除铜、钴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矿产。 它们是目前唯一开发和利用的金属矿物。 砂金和岩金在该州分布广泛。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黄金,而且品位高。 现已探明中型砂金矿床3处,岩金、砂金储量40余吨。

煤炭资源。 已探明煤炭储量1100万吨。 目前,国有大乌煤矿、玛多县红土坡煤矿、九枝县年堡煤矿、甘德县江前煤矿等正在开采。 尚有 4 个未开发的煤炭矿床和 14 个泥炭矿床。

非金属矿产。 已知的非金属矿产以石炭系为主,包括玛沁县石峡矿、玛多县花石峡矿、玛沁县东察察察玛拉矿等,均为大型矿床。 九枝、玛沁两县花岗岩储量丰富,玛沁、甘德、玛多、达日等地玉石也广泛分布。

5、水资源

果洛州水能资源丰富,有大江大河36条,湖泊100多个。 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长760公里。 干流流经玛多、达日、甘德、九至、玛沁五县。 长江二级支流大渡河上游,位于板马县、九枝县境内。 它在该州被称为马科河,全长210公里。 曲克河是雅砻江的支流,位于达日州西部,全长145公里。 黄河干流在州内的总自然落差为1090米。 装机容量超过万千瓦的电站有7个:特合图、建设、官仓、门塘、多尔根、马什塘、二多。 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54万千瓦。 其中,黄河干流283万千瓦,一级支流50万千瓦,马科河18万千瓦,雅砻江支流曲克河2.8万千瓦。 已建成水电站9座。

果洛州境内有湖泊100多个,水域面积1649平方公里。 湖中有无鳞裸鲤、三眼鱼、黄鲤等,蓄水量达10亿公斤以上。 年产鱼量1000吨。

6.野生动物资源

自治州的山川河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野生动物有猕猴、麝、狍子、石羊、瞪羚、羚羊、盘羊、猞猁、狼、狐狸、雪豹、棕熊、豹子、土拨鼠、白唇鹿、野牛、野驴、獾猪、雪鸡、雉鸡、天鹅、斑头雁、黑颈鹤、猫头鹰等。鱼类以黄河为主,包括斑点鲤、偏喉啮齿类、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鲶鱼、粗- 重唇鱼、伪鲶鱼、硬脊条纹泥鳅和背纹条纹泥鳅。 等,年捕捞量约1000吨。

野生中药材有冬虫夏草、大黄、贝母、知母、隆鼻、当归、党参、川芎、黄芪、雪莲、蕨类等,果洛多地出产,数量多、品质高。 果洛是享誉国内外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主产区之一,年产量6吨以上。 土特产名优物产丰富,独具特色。 被誉为“人参果”,久负盛名,该州多地均有出产。 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煮熟食用。 它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夏秋季节的雨季,蘑菇和地菜非常多,随处可见。 其中黄蘑菇(又称钉子菇)大小均匀,肉厚,含水量低,肉质细腻,脆嫩,色泽淡黄纯正,味似肉。

七、旅游资源

自治州山川壮丽,风景秀丽。 镶嵌在玛多县境内的明镜般的扎陵湖、鄂陵湖、东格错那湖、星秀海,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点缀在母亲河的源头。 ,形成黄河源头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唐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远嫁。 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公主入藏。 途经河源时,文成公主与预礼驻扎在白海(今扎陵、额陵、两湖)等候公主的松赞干布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并欣赏了河源风光。 文成公主和贡赞干布在湖边休息。 它在藏族人民中世代相传,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久治县年宝业会泽山主峰终年积雪。

悠长的笛声,构成了一幅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令人陶醉的河源图画。 让人感觉置身于美妙的地方,一切生灵都被遗忘了。 他们心旷神怡,忘我的宁静魅力,无一不是神秘的草原。 雪州悠久的文化渊源和山河的浩瀚雄伟,令人惊叹又欣喜。

俗话说:“山不高,有仙则名;水不深,则有龙”。 回想1936年,震惊世界、鬼神哭泣的红军长征途经自治州东南部,为果洛人民留下了遗产。 印象很深。 石壁上红军写的“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的标语,是用类似魏字的字体写的,有拳头那么大。 它仍然生动且清晰易读。 这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果洛画卷,也给果洛带来了一股精神能量,让人深受感动,产生无限敬佩。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