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学自然慧观察”微课程开发研讨会在线召开

为了让全体自然教师更好地开展“用光学自然,观察智慧”微课,研讨会伊始,张敏老师首先传达了《关于征集推荐区级共享教学的通知》向参与教师发送“资源​​”,详细介绍了资源上传的步骤、各种资源上传到青浦教育资源平台的要求和路径,要求教师将《慧观察》的文字内容设计成微课系列来参与在区级教学资源征集方面。

随后,针对近期市“空中课堂”网课观课,以“植物的种子”单元为例,上虹小学吴倩、夏彦婷、罗静三位年轻教师从视角观摩上课时间和单元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以及课堂观察的收获。 三位老师用思维导图将“种下种子”这个单元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解读,详细梳理了每项活动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分析了每个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给年轻教师如何听课做了很好的示范。 随后,本单元老师逸夫小学沉丽萍老师根据三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教学设计要以科学理念为基础。 首先要明确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并且要与教材内容相对应,提炼核心概念,然后制定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指导下设计适合的学生活动,这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启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师在微课开发和日常教学中最关注的方面之一。 活动中,汉文小学的资深教师顾灵梅老师就低年级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讲座。 顾老师强调了观察对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应将其融入到一切科学实验和活动中。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更是培养耐心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精神。 还从“培养观察能力四要素”、“明确观察目标”、“掌握观察方法”、“做好观察记录”等方面介绍了培养观察能力的方法。

紧接着,汉文小学沉方柱老师利用“妈妈带我去观察”系列微课中的“软蚯蚓”课向老师们分享了微课制作的相关经验。 沉老师不仅分享了本课的设计思路,介绍了本课的主要方面,还讲解了制作微课的一些细节,比如如何利用一些特效来突出重点、如何利用仪器来帮助教学等。向所有参与教师进行探索等。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平和双语学校马毅老师分享了《人与野生动物》的课程设计。 马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的背景和主题的由来。 随后从解读“教材内容”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入手,详细介绍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过程”。 课程设计的思路,最后分享了录制课程的过程以及关于教师关心的微课程制作的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方法。

最后,张敏老师对如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深入讲解。 张老师阐明了观察对于学习的必要性,提出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理解性的、敏感的、有规律的。 他提醒同学们观察时需要“八戒”,并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进行了论证。 《如何观察》。 张老师强调,教师需要从三个维度提出每个年龄段的观察标准: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结果是什么。 而且,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观察记录转化为文字,是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此次活动对学科教师如何进行线上观课以及微课的设计开发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虽然老师们因疫情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但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自然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仍然全力参与。 未来,教师们将重点开发“光学自然、智慧观察”微课。 该模块微课的开发也是“张敏种子计划”团队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信会有更多区青年骨干教师的参与,会让项目进展更加顺利。

(雨花学校蔡妍供稿)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