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如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雄安品质”有何特点? 什么是雄安品质? 为什么要提升雄安品质? 雄安品质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我们来看看↓↓↓
高质量发展关乎人,从幸福感到空间体验,能否打造高品质空间,即能否吸引人、留住人、留住人的心。
为解决“步行难、骑行拥挤、骑行慢、行车拥堵、停车乱”等交通问题,《总体规划》从交通政策制定、出行行为引导、交通管理等方面加强总体设计和实施管控。基础设施安全。
在交通政策方面,雄安新区规定起步区机动车出行80%为公交车,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 未来,雄安新区城市街道空间将增加慢行路段和景观路段比例,按照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汽车的优先顺序分配路权。
在公共服务配置方面,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将实现从供给不足到优质的均等化,发展成为老年友好城市,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为避免房价过高,雄安新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重的住房体系。
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它具有以下特点
——生态是前提。 首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是优先发展的领域。 有必要创建适合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系统。 打造70%的蓝绿空间,正是为了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创新是第一动力。 雄安新区的发展主要靠创新驱动。 《总体方案》提出建设创新发展之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城市。
——民生是根本。 雄安新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引进全球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打造宜居、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灵魂。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气质。 产业迭代是快速的,但文化传承是持续的,包括文化空间、文化精神,是可以传承的。
——特征是表象。 雄安新区一定是一座有人文尺度的城市。 不会有奇怪的建筑。 建筑将符合当地风土人情、气候特点,具有中国风格。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观察报》杂志发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的文章《什么是雄安品质》为什么要提升雄安质量,以及雄安质量中心。 我们从三个方面谈了一些对可用、可学的理解。 我们再回顾一下。
为什么是“雄安品质”?
雄安新区为何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为什么雄安品质要成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治理的一条主线? 根本原因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生态、智能创新、幸福宜居等一系列指标成为雄安品质“篮子”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生态文明要求建设绿色生态新雄安。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雄安新区将蓝绿空间比例提高到7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提出新区耕地保护区比例、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等一系列绿色生态指标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建设高效智能的新雄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深圳模式、浦东模式。 深圳的成功主要在于速度和规模。 如果说深圳、浦东新区等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又一个案例,那么雄安新区则定位为创新驱动、高效智能的典范。 事实上,它正在呼吁所有城市自觉地站在全球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前沿。 ,自觉追求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件,数字经济占城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以上,大数据在城市精细化治理、应急管理等指标中的贡献率不低于90%,远远超过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必然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要求建设幸福宜居新雄安。 雄安新区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仅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还能快速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整体水平。 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之间的冲突。 雄安新区规划提出的社区生活圈覆盖率、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公共体育用地面积等指标均处于领先。 实施路径还依托区域协调作用,具有创新性。
什么是“雄安品质”?
长远来看,雄安新区将形成丰富、科学、规范的雄安质量体系。 仅从目前的规划纲要来看,雄安品质主要体现在发展目标、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安排等方面。
一是体现在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目标上。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2035年和2050年左右两阶段目标,其中,到2035年,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竞争力强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影响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本建成。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地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从国际国内影响来看,应对“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体现在高质量、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上。 规划中,雄安新区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这些“坚持”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社会民生、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是对历次城市规划中突出问题的重要修正。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推进体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 迄今为止一些最重要和现代的规划概念和方法的应用。
三是体现在稳步推进建设发展部署。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 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视野,保持历史耐心,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党中央、国务院在批准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时提出,条件成熟后稳步有序开展开发建设。 这些不同于以往大规模圈地建设新城新区,也不同于以往急于求成的工作安排,体现了对质量的高度重视。
向“雄安品质”学习什么?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从各方面提升了对发展质量的认识,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雄安好品质,从根本上讲,靠的是艰苦奋斗。
雄安新区并不是独立于这个时代而存在的。 雄安新区承载着时代发展的使命。 雄安品质所蕴含的理念、方向、模式是有形的,可以远观,也可以近观、近学。 持续关注雄安品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具体来说,雄安品质在于四个方面:可学、可学、应学。
首先是观念的进步。 雄安新区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是利用现代信息和环保技术,建设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环保宜居、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城市。 雄安新区有四个主要定位,即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其中包括创新、绿色、绿色等先进发展。 、协调、开放、共享。 主意。 这些理念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发展理念。 它们渗透到规划和建设的各个方面。 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是可以学习的。
二是在城市规律性方面。 雄安新区要建设的是现代化城市。 从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来看,遵循城市规律是雄安新区的自觉方向。 比如城市宜居功能的回归、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价值的高度重视、处理交通和空间关系的手段等等,都蕴含着来自各方面对城市规律的共识。迄今为止,中国及海外。 共识之所以成为共识,是因为它是可以学习的。
三是改革突破。 如果雄安新区仅仅成为行政资源的“洼地”,其他地方很难借鉴。 从雄安新区的实践来看,雄安新区并不是主要依靠政策,而是运用一系列更加改革、更加开放的手段。 雄安新区在住房制度改革长效机制、人才使用、部门设置、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内容值得关注和借鉴。
第四是技术的适用性。 雄安新区的建设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已经有了一些创新应用,比如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大数据辅助规划应用等,这些都在其他地区得到了成功实践。近年来的城市。 然而,雄安新区却在较小的空间内高度整合了这些创新应用。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 预计在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中,这样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有些应用可以尽快复制推广。 (据雄安发布、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