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跟大家聊了金华市、温州市等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今天我们聊的是丽水市。 丽水市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之一。 丽水市辖9个区县,总人口超过250万。 当然,丽水市九个区县的区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调整。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丽水市区划调整的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浙江省的基本情况。 浙江省属于我国东南部省份,也是著名的江浙沪地区。 共辖11个地级市,总人口超过6400万。 从总人口来看,基本相当于我国中部六省湖南、安徽两省。 从GDP总量来看,2020年,浙江省GDP总量6.46万亿,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 如果按人均水平计算,浙江省明显超过山东省。
不得不说,浙北的人均水平与苏南相差无几,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浙江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包括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 丽水市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之一。 总人口超过250万,辖1个区、1个县级市、7个县。 从辖县数量来看,丽水市是浙江省最多的。
丽水市地质结构复杂。 辖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总人口较少。 关于浙江省的地形结构,历来有“七山两河一田”之说。 至于浙江省九个区县的区划,它们与浙江省的区划存在着互动关系。 元代以前,历代基本沿袭郡县两级划分。 但为了加强各地管理,汉代十三州、唐代十五路、宋代二十三路等区划相继出现。
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源于宋代,如两浙路、河北路、陕西路等,基本上与各个省份的名称相对应。 13世纪中叶元朝在北方崛起后,短短几十年内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南宋等一系列政权,建立了一个领土非常广阔的帝国。 随着疆域的迅速扩张,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弊端变得非常明显。
该国密布着数百个州府和数千个县。 各地错综复杂的人口数据、耕地土壤质量、农作物产量等数据非常复杂。 对于以游牧民族起家的元朝来说,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我们以各地的农作物为例。 由于各地的地形结构和气候完全不同,各地的农作物分为大豆、高粱、水稻、小麦等,种类繁多,所以就出现了五谷杂粮一词。
各地耕地分为黑土、沙土、水浇地、梯田等10多种类型。 每类耕地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不可能依靠地县两级划分。 唐代的十五路和宋代的二十三路存在很多问题,不适合元代。 最后,元朝在宋朝二十三道的基础上,结合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推出了著名的省制。
元朝分全国为河南、江北、甘肃、江苏、浙江等10行省。 当时元朝将江南、浙江等地分割在一起。 因此,江浙两省是全国前十省中最富有的省份。 早在宋朝统治时期,东南地区就是最富裕的地区。 然而,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基本框架,但各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各省区划不合理,地方管理难度很大。
其次,地方机构结构简陋,效率低下。 到元朝统治末期,省区划分已基本瓦解。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元朝的基本行省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明朝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地区划分。 取消公路级区划,设立省、州、县三级区划。 这种分区模式非常经典,已经使用了数百年。 这一时期还建立了布政使、布政使、都帅并列的模式。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期间,随着明朝迁都,南北直隶和十三行省进一步形成。 我国许多省份的总区划基本是在明朝统治期间确立的,如河南省、福建省、浙江省等。浙江省区划形成后,辖有11个府县,即: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兖州府、温州府、楚国都城。
其中杭州府、湖州府、嘉兴府称为下三府,其余八府称为上八府。 宁波府为上八府之首。 当时丽水称楚州府,辖丽水县、龙泉县、松阳县、缙云县、青田县、遂昌县、庆元县、宣平县、云和县、景宁县等10县。 17世纪中叶,清朝建立统治后,进一步调整行省划分。 最终形成了清朝十八省的划分。
清朝统治期间,浙江各郡县的划分有一定的调整,但幅度并不大。 912年清朝灭亡后,我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各地军阀屡次争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转眼间,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随着形势稳定,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战后重建、恢复生产阶段。
浙江各地启动了一系列重要工程,浙江各地设立了金华专区、丽水专区等一系列特区。1949年丽水专区成立后,辖溧水县、云和县、松阳县、宣平县、龙泉县、缙云县、清远县、景宁县8县。 然而,溧水专区设立后并没有存在多久。 1952年,浙江省新一轮区划调整。
撤销丽水府,所辖八县划入周边温州府、金华府等地。 20世纪50年代末,浙江省所辖的一些地市被合并,一些县被撤销或合并。 在此期间,庆元县、松阳县并入周边县。 由于每个特殊区域的管辖范围太大,按照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的交通和通讯水平来管理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1960年代初,浙江省先后重新设立舟山特区、台州特区、丽水特区、绍兴特区等多个特区。 1963年,恢复丽水地区,辖丽水县、龙泉县、云和县、青田县、遂昌县、缙云县6县。 请注意,清远县和松阳县已包括在内,但尚未恢复。 20世纪60年代末,全国地市改称地区后,丽水地区更名为丽水区。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先后恢复庆元县、松阳县,丽水地区辖8县。 1970年代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我国许多省份所辖地区逐渐调整为地级市。 与此同时,一些县级市逐渐扩大。 对此,作为东南沿海省份,浙江省反应非常快。 1984年,丽江地区设立景宁县,下辖县数调整为9个。
1986年,撤销丽水县,设立丽水县级市。 10年,撤销龙泉县,设立龙泉市。 丽水地区辖2个县级市、7个县。 随着丽水地区的不断发展,2000年撤销丽水地区,设立丽水地级市。 同时,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 截至目前,丽水市1区、1县级市、7县的区划已基本形成。
分别是: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云和县、松阳县、遂昌县、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 我国各地有关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 笔者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和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