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春风吹过黄鹤楼
粉红的樱花也纷纷跳上枝头
丰富的赏花盛宴
新晋网红打卡点
大量游客来到这里
让这座城市彻底热闹起来
武汉的酒店床位也变得紧缺。
武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武汉烟花大世界
想要了解这座城市,就必须从它的美食开始。 武汉的“江湖气”就藏在其中。 老武汉人常说“早上吃户部巷,晚上吃吉庆街”,体现了武汉丰富的早餐和夜宵文化。
武汉素有“早餐之都”之称,而香港美食蔡澜的推介更是让这个称号更加家喻户晓。 “早早”就是武汉人所说的早餐。 武汉人早起,见到熟人,不说“早上”,而是问“你感冒太早了吗?”
武汉的清晨
武汉的早餐选择种类繁多,当地居民每天早上起床后都面临着选择吃哪种美食的纠结问题。 热干面、豆腐皮、汤面、重油烧麦、锅盔、牛肉面、蛋酒等近百种早餐,让人眼花缭乱。 仅一家店就有40多种早餐供人们选择。
相比广州和武汉,早餐更好更便宜
过早的温暖融入了这尘世的烟火。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01期
摄影/林宏贤
如果说种类繁多是武汉被誉为“早餐之都”的原因之一,那么物美价廉则是其出圈的法宝,让90%以上的武汉人愿意开发早餐。习惯在外面吃早餐。
武汉早餐摊大排长龙
热干面之于武汉,犹如牛肉面之于襄阳,肉夹馍之于西安……它们是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象征。
熟练的厨师师傅轻松而灵巧地把“三分熟”的碱面舀进竹篱,在沸水中煮三遍,抖干水分,放入碗中,用咖啡勺大小的勺子。 ,把各种调料倒在面条上,最后举起手臂浇上一大勺芝麻酱,再撒上一把葱花,一碗热干面就做好了。
这时,再配上一碗甜米酒或者甜蛋酒,武汉清晨的美妙满足感就被完美诠释了。
热干面浸泡在酱汁中
武汉街头散布着大量的面馆。 当被问到吃哪一种时,武汉人说出门左边的热干面最好吃。 在武汉这样丰富多彩的美食场景中,热干面以绝对优势占据全城最受欢迎,其他所有早餐品种的销量加起来都跟不上。
武汉三鲜豆腐
“一碗热干面能杀百鬼,一锅豆腐能烫神仙”。 与热干面相比,豆腐也满足了武汉人的胃。 豆腐皮师傅仿佛在变戏法,一只手灵活地转动着上面有一层热油的大铁锅,舀出了一大勺豆米蛋的混合浆。 眨眼间,一锅金黄油亮的豆腐皮就做好了。 。 刚出炉的豆腐皮色泽金黄,米饭糯而不硬,炒出来的籽油润可口。 一份就足以满足你一半的胃口。
豆腐皮切块备用
清晨的武汉,随处可见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提着饭盒边走边吃,或者公交车司机、开着豪车的时尚女孩等红灯时也会趁机炫耀自己的早餐。 这些场景已成为武汉街头的一景。
武汉随处可见“移动早餐时间”
这是武汉人一天一次的“过早”,其重要性可与一顿饭相提并论。 即使刮风下雨,也影响不了武汉人“早熟”的热情。
下雪的早晨,市民和忙碌的商人早早做早餐
夜宵是武汉的另一道美食。
小龙虾是夏夜小吃界永恒的C位。 武汉所在的湖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小龙虾生产大省。 据统计,2024年湖北小龙虾产量为107.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超过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安徽、湖南产量之和。 每年向武汉人民供应小龙虾1500余吨。 夏天吃小龙虾已经成为这里迎接夏天的一种仪式。 蒸、油焖、蒜蓉是武汉人永恒的经典。 樱花盛开的时候,第一波小龙虾就早早的上桌了。
每当夜幕降临,吉庆美食街灯火通明,熙熙攘攘,一排排摊位鳞次栉比,提供各种当地美食。 老通城豆腐皮、吴中炸肉、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德化年糕、王玉霞酥饼、冠生园糕、老万城酸梅汤、五芳斋粽子、红烧小龙虾……绝对是吃货的天堂!
武汉人一年吃掉1500吨小龙虾
锅可绕两个圆环旋转6次
作为夜宵行业的知名老字号,吉庆街吸引了众多民间艺人在此表演,为大家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美食与表演相得益彰,让人沉醉、流连忘返。
武汉吉庆街
武汉有很多像吉庆街这样的美食街。
有户部巷、“中华小吃第一巷”、“汉口深夜小吃第一街”雪松路、宝成路、兰陵路、石牌岭、长堤街、站站路、天生街、六渡桥、北湖等其他美食街也远近闻名。 此外,各大商场和大学也都有自己的招牌美食,武汉人从早到晚享受着美食的狂欢。
武汉汉口宝成路夜市
对于武汉的美食如何俘获各界人士的味蕾,让各界人士难以拒绝,答案是:武汉是一座包容的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美食的交汇点。来自南北各地的文化。 观点。 无论你来自哪里,都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味道,满足你的味蕾。
大武汉,一座深入内陆的“海洋”城市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地势平坦。 江汉平原面积4.6万多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1.89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两倍多,是肥沃的杭嘉湖平原(6400平方公里)面积的七倍多公里)。 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人们常说“湖广已熟,天下富贵”。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
如果你看上面的地图
江汉平原南部的洞庭湖平原和东南部的鄱阳湖平原。 这三块平原三足鼎立,守护着武汉。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01期
长江就像一条大动脉,穿过武汉主城区。 汉江发源于陕西,是长江最大支流。 发源于湖北西北部,在汉口龙王庙附近注入长江。
武汉汉口龙王庙
两条河流交汇,依靠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合力在这片富饶的汉江平原上开疆扩土。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鳞次栉比。 百余个湖泊星罗棋布,打造出一座美丽宜居的国际湿地城市(目前全球有43个),在荆楚大地上熠熠生辉。
长江与汉水在此交汇
丰富的水资源是武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汉水域面积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占全市总面积的1/4。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
武汉东湖樱花风光
境内有大小湖泊166个。 有亚洲最大的城市湖泊——汤逊湖,面积47.6平方公里。 著名的东湖面积33.9平方公里,位居第二位,素有“百湖之城”之称。 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都市。
对东湖的热爱已经浸透在武汉人民的血液里
人们通过水上运动表达对东湖的热爱
有水的地方,必然有很多桥梁。 武汉古代有桥梁数千座,至清末已有桥梁131座。 “一桥飞南北,天堑成通途”。 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是新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此后,现代化的跨江桥梁在武汉拔地而起。 再加上百余座跨湖桥梁,将三镇、数百个湖泊紧密相连。 武汉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城市”。
武汉跨江大桥同框
自古以来,长江、汉江也为武汉与外界的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平均每年有732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东流入海,足以填满8500多个东湖。 夏季雨季,河面宽可达4公里。 如果不是对岸的高楼大厦,还真有一种一望无际的大海的错觉。
武汉距离大海还有近1000公里,但由于长江通海,海上船舶可以自由地往返于海上和武汉之间。 货物集聚的武汉港,让这里充满了海洋气息。
武汉港区分布图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01期
2017年,武汉至安徽安庆6米深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 阻碍航行的浅滩被清除。 万吨级以上海轮还可从上海、宁波乃至海外直达武汉港。 同年,武汉港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港口完成10018万吨。 正式加入亿吨级港口俱乐部,武汉正式成为中国内陆港口城市之一。
武汉阳逻港
两条河流赋予了武汉强大的水运能力,而其地处华中重要位置,自然少不了公路和铁路的加持。
京汉铁路于1906年建成通车,连接北京和武汉,形成中国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如今,以武汉为枢纽的铁路线可通达全国12个方向。 武汉已处于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中心位置。 从武汉乘坐高铁,北至北京、南至香港、东至上海、西至重庆,仅需4-5小时,直达中国大部分地区。
武汉地铁一号线和高铁
据统计,2017年,武汉铁路旅客发送量1.8亿人次,居全国第一;铁路货运量6981万吨,也居全国第一。 这两项纪录均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广州。 武汉拥有全国最大的铁路。 枢纽地位不可动摇。
武汉动车组是全国四大动车组检修基地之一
负责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动车组
维护和检修任务
约占全国动车组检修任务总量的40%
人们常说,武汉是“九省贯通”,公路、铁路纵横交错,航运在长江、汉水交汇处。 这种交通,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无法与很多大城市相比。
武汉的江湖气息
武汉的“江湖精神”也隐藏在这片世外桃源的悠久历史之中。 武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 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盘龙古城,是武汉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战国曾侯乙编钟
是战国初期曾国君主的一套大型礼仪乐器。
它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盘龙城是公元前16世纪至13世纪中原文化南下时在长江流域形成的一座中心城市。 是当时商朝在南方的政治、军事据点,被视为“武汉之根”。
盘龙市杨家湾六号灰坑出土商代青铜杯
“武汉”是对三镇地区的泛指。 正式地名“武汉”诞生于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但次年发生的“宁汉会合”期间,武汉再次分裂,分裂为汉口特别市、武昌市、汉阳市。 直到解放后,三镇再次合并,至今仍沿用“武汉”作为市名。
汉剧,原名楚调、汉调,又称楚调、楚调。
汉剧的主要曲调是西皮、二黄,开创了皮黄的汇合之先河,丰富了板式音乐的表现功能。
图为:中国电视剧《断桥》
武皇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上建夏口城。 同时,他在城内的黄虎矶上建了一座敌楼,命名为黄鹤楼。 历代黄鹤楼屡毁屡建。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吹玉笛,江城五月梅花落”的诗句。 因此,武汉自古就有江城之称。
1957年,修建长江大桥时,黄鹤楼旧址被占用。 1985年,在蛇山重建黄鹤楼。
图为摩天大楼下的黄鹤楼,两代地标,双子楼熠熠生辉
19世纪末,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设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设立布、纱四局。 、丝绸、麻布,并建成武昌白沙洲造纸厂。 大量企业等待。 特别是汉阳铁厂生产的第一批钢水开启了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征程。
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会”。 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茶叶、盐、粮食、棉布、木材、药材等物资的集散地。
以汉正街为中心的汉口发展迅速
到明朝末年,已成为中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到清嘉庆年间,汉口已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的四大名镇之一,位居全国主要商业城镇之首。 不靠海的武汉,“上有天津,下有上海”。 当时汉口的对外贸易额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为武汉赢得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图为汉口沿江夜景
清末,汉口被迫开埠设关。 英、法、俄、德、日等国先后沿汉口及沿江自西南向东北设立租界,面积约2.2平方公里。 至今,这里仍保存着数百座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
汉口开埠以来
西方商业文化给这里带来了不一样的海洋气息
图为江汉关楼,竣工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建筑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武昌军营里传出枪声。 革命党人趁势发动起义,埋葬了腐朽的清朝。 中国迎来了共和时代。 今天的武昌首义广场是专门纪念“武昌起义”的。
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
如今,武汉作为全球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高等院校84所(仅次于北京的92所),大学生约168万人,武汉总人口超过1364万。 换句话说,平均而言,十分之一的人是大学生。
武汉大学樱花盛开
武汉市共有7所大学进入985和211大学。 “双一流”学科数量也远高于湖北周边省市。 不少外省学子选择来武汉留学,这也为武汉成为年轻人聚集地提供了重要基础。
武汉市高校数量及优势学科数量
远高于湖北周边省市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01期
在人力资源的支撑下,武汉的现代化建设也突飞猛进。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名光谷,已成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 这里,光电子产业也成为湖北首个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 光纤光缆产量已达到世界第一,占国内市场的66%,国际市场份额已超过25%。
武汉光谷广场
由于长江和汉水的划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在漫长的历史中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最终,武昌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省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和科教文化中心; 汉阳最早兴起,是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使汉阳以北的低洼滩涂地区得名汉口。 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迅速发展成为繁荣的码头和商港。
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一部分,以商业和时尚而闻名。
★
就这样,河流在这里纵横交错,湖泊港口在这里交织,九省通衢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灿烂的码头商业文化,也塑造了武汉人与生俱来的自豪感。 武汉的“江湖气”与烟花融为一体,自然地流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如果你想在这次旅行中踏青、品尝美食、欣赏风景、感受文化魅力,那么武汉绝对值得一去!
【参考】
[1] 李丹. 武汉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24。
[2]郭庆霞,陈文。 武汉地名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的开发利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583-586。
[3]程广波,陈港伦。 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意义与特色[J]. 山西建筑,2004(16):17-18。
[4]王福明. 《汉口:1796-1889年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J]. 雷丁,1986(12):127-128。
[5]单志强,湖北随想. 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期。
[6]魏凯,年轻人为何留在武汉? 中国国家地理,2019 年第 1 期。
[7]高小满,武汉能否成为中国“早餐之都”? 中国国家地理,2019 年第 1 期。
[8]宋福利,武汉港让内陆湖北“面朝大海”。 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期。
本文创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