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岸线
泉州先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海况,在沿海地区进行长期的建港活动,形成了“三湾”(泉州湾、围头湾、深沪湾)和两条河流(晋江、江河)。洛阳河)。 由众多码头组成的港口群,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进行海上贸易活动,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老的“刺桐港”。
泉州湾
围头湾
神虎湾
泉州以“刺桐港”而闻名,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作为古港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自古享有“东方第一大港”、“世界最具文化之国”的美誉。 它也是著名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朱熹曾评价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圣人”。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与西安相比,泉州的文化显然更加生动。泉州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儒、释、道以及宗教文化。 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城市。
泉州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
对于泉州人来说,大海是永远的朋友。 泉州港自唐五代以来就被世界各国誉为“刺桐”。 它的兴起和发展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刺桐岗
晋江神狐庵山沙丘、贝丘、惠安银楼山遗址、泉州石狮沿海地区发现的晚期智人“海峡人”化石等证据表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泉州先民开始向沿海地区迁徙。 。
晋江神环山沙丘贝丘
“海峡人”化石
4000至4500年前,澎湖是造船燧石工具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岛波利尼西亚人也沿着他们祖先的航海路线来到泉州。
汉武帝时期,闽越人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繁衍,疆域不断扩大。 他们“以吉为马,以船为车”,创造了独特的闽越文化。 文化。
唐五朝时期,泉州人民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促进了海外交通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与广州、扬州、明州并列为唐代四大通商港口,成为南方海上贸易四大港口之一。 一。
宋元时期,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级通商港口,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进行海上贸易和交往。
亚历山大港
宋元佑二年(1087年),为了扩大海外贸易,朝廷在泉州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泉州地区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市船司。 泉州与广州、明州、杭州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通商港口之一。 泉州已进入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行列。
明清时期,泉州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严重削弱,但泉州人民仍然通过民间贸易等多种渠道发展对外贸易和友好交往。
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奉命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郑和第五次从泉州出发,到了爪哇占城,最远到达东非的木古杜舒、布。 拉瓦、马林等国。 郑和在泉州地区招募水手,组织贡品。 郑和信仰伊斯兰教,曾到泉州参观伊斯兰教圣墓并在此祈祷,将泉州文化带到了东南亚。
郑和下西洋
伊斯兰圣墓
清朝时期,大批泉州人率先乘坐海船前往台湾,穿越东南亚。 正是这些泉州移民背井离乡,为生存而奋斗,靠着勤劳的双手,在定居的地方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如今,泉州侨胞已成为侨胞的中坚力量。
“泉州人在南阳”系列展览
泉州借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对外文化交流
2013年4月,修复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昭惠寺的施工队在古寺石板下发现了39枚完整、可辨认的钱币,其中4枚钱币上刻有“宽永通宝”字样。 ”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的日本铜币。 这些都足以证明泉州海上丝路在海上金融中的重要作用。
昭惠寺
日本铜币
早在公元9世纪左右,泉州就与韩国、日本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 泉州地区有很多日本、韩国进口的商品。 丰富详实的贸易史料记载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心。 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太宰府保存着我国古代宋朝的一份KTV证明文件——公证书。 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宋代贸易文献。 以贸易为基础的频繁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圈各国文化的融合,在泉州也能找到上述痕迹。
公共证书
在全球拥有两亿信徒的“妈祖信仰”中,泉州天后宫历史最悠久,规格最高。
妈祖信仰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是日本长崎平户市人。 以郑成功为代表的古代泉州人所表现出的忠诚和尚武精神,是泉州与东亚各国相似的海洋文化精髓的契合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
泉州借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海洋文明
历史上,泉州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航海家、军事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传承了许多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通过不断传承,泉州先民的思想文化极大地传播、传承、丰富了中华文明。 它为中华文明文化对外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泉州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泉州向外界传播中华文化主要通过以下渠道:①通过移民东南亚国家及世界各国; ②通过泉州迁徙至南太平洋岛国和台湾; ③通过海上对外贸易西经欧洲、非洲等大陆,南经印度、东南亚等国,北经琉球群岛、韩国、日本等国。
泉州海事博物馆内的古船模型和古代航海路线图(陈其托摄)
泉州为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将中华文化和中华海洋文明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对中华海洋文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在外交事务中长期发挥作用。 在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产生、形成和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互动
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一条互利、和平、繁荣的贸易之路。 它也是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对话渠道。 虽然它是从陶瓷和丝绸贸易开始的,但其发展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陶瓷和丝绸贸易的范围。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通过这条贸易通道,泉州将印度、波斯、埃及、罗马、希腊等众多文明古国、全球文化的发源地与我国彻底融合。 连接起来,一条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的海上大动脉就形成了,让世界古代文明得以相互交流,进而繁荣发展,对海上商路沿线各民族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促进人类友谊、和平、繁荣的道路,对当今世界各国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流的和谐共处。 在泉州,不同宗教、民族和谐共存、和谐发展。 本地道教与摩尼教、景教、天主教、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世界各地的宗教和平共处,为泉州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赢得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泉州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港,见证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和繁荣。 通过海上对外贸易,西达欧洲、非洲,南达印度、东南亚等国,北达琉球群岛、韩国、日本等国。 泉州为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海洋文明。 它对中华海洋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泉州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 辉煌的海外交通历史,使泉州点缀着众多的海上丝绸之路古迹。 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泉州形成并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
郑百重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访问泉州。 他们在泉州不断有惊喜的发现。 泉州古城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组高度肯定泉州的豪爽品格和包容精神,认定中国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泉州是泉州的省会海上丝绸之路。 公路最重要的起始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