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七十年辉煌辉煌·感恩新阿坝——庆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会上,阿坝州委副书记杜海洋介绍了70年来阿坝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
发布会现场
阿坝州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的主要地点。 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杜海洋表示,70年来,在党的荣耀下,阿坝人民冲破封建农奴制的枷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地追求千年梦想,迎来了世界的伟大变革。千年来,团结奋斗,实现了民主改革和全面小康,实现了两次“千年跨越”,壮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70年来,阿坝坚持综合保护、系统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 我们坚持国家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持续开展退耕还林、荒漠化防治、草畜平衡等行动。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82.9%,水土保持率达88.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率达95%。 %以上,“中国水塔”生态屏障更强。 大熊猫国家公园启动,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加快。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3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1万亩,建成干支流生态防护带742公里黄河。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五个100%”,力争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国家。 汶川县、九寨沟县被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70年来,阿坝坚持绿色赋能、低碳牵引,走出了一条追赶超越的发展道路。 “木材经济”拉开产业序幕,水电崛起发挥支柱作用,旅游业腾飞调整产业结构。 阿坝州经济总量从1953年的240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62.5网络投稿,增长了1926倍。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7万元和1.83万元,比1953年分别增长146倍和281倍,增长速度位居全国藏族自治州前10名。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年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锂电池产值突破400亿大关。 在全省率先开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首创“牦牛保险”,“净土阿坝”品牌名声大噪。 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十年接待游客3.4亿人次,收入2829.2网络投稿。
70年来,阿坝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先行,走出了一条互联互通、开放的发展道路。 国家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6万公里,开通11条线路,“四好乡村路”示范公路1200公里覆盖全区,川甘青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 文马高速公路直达马尔康、九马高速公路连接川甘青、川青铁路实现“零”突破、都司轨道开通全国首条山地轨道、红原机场设立草原漫游空中走廊、九黄机场即将启用 全省第二个航空口岸。 全球首个梯级水光混合电站——春场坝水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阿坝至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即将启动。 5G基站、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四通渠道,‘全球扩张’新趋势正在加速。
70年来,阿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放在第一位,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 “扫盲”、“普及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深入人心,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0.97%。 医疗资源覆盖面扩大,14家综合医院达到二级以上水平,人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5岁。 创新推进“五个一批”计划和“十大扶贫”行动,全州13个贫困县(市)提前一年脱贫,606个贫困村如期退出,贫困人口10.38万人全部脱贫。 “阿坝”“扶贫经验”连续四年入选博鳌论坛《亚洲减贫报告》。 坚持以“三个家园”建设为总体引领,加快构建“一环两纵两横四带”覆盖全区的乡村振兴示范布局,“看美丽乡村” “阿坝净土”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0年来,阿坝州携手并肩、风雨同舟,阿坝州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的发展道路。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探索推进“五项工作方法”,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3个示范单位覆盖率达85%,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国家”。 “两联一进”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全覆盖。 全州3.5万名干部联系农牧民19.7万名、宗教界人士1.8万名。 开展法律政策讲座2.7万场次,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得到加强。 公司。
海报设计刘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