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历史悠久,曾出过历史上商朝开国宰相伊尹。 虽然《竹编年鉴》并没有这么对待。 但不管怎么说,伊尹的名声还是一如既往的响亮。 第二个最著名的大概就是楚汉争霸时被韩信欺骗的钟离昧(继钟离昧被欺骗之后,韩信自己也被吕后欺骗了)。 但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关云确实没什么可写的,或者说他还没有思考过如何开发这些文化资源。
至于那些打着“宜山、宜水、宜舍园”等标语的广告,只能吸引附近的老乡去看一看。 想要名扬全国,不能单靠历史人物,不能单靠一两个景点,更不能单靠豆蛋。 灌云想要发展,想要从周边所谓的“还乡水贫困县”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另辟蹊径。
1、有山、有水、有海、有高铁、有机场、有豆蛋的贫困县
江苏也有贫困县吗? 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 我一直认为江苏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未来可能会成为全国经济最强大的省份。 怎么会有贫困县? 这个问题有时间了,我慢慢给大家解释一下。
关云与其弟关南曾属淮安,即今连云港所辖区县。 如果灌云、灌南还属于淮安,淮安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担心没有出海口了。 盐城海边没必要流口水。
作为著名的连云港所辖的一个县,人们自然会想到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民富裕,生活幸福。 毕竟,说起连云港,人们都说这是个好地方,不像苏北其他贫困家庭。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分不清连云港和张家港的区别。
如果单看经济总量,那么灌云县确实还不错。 即使放在浙江,也几乎处于中下位置。 但如果是按人算的话,抱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当然,贫穷总是相对的。 街上的豪车不多,四轮电动车也不少。
但如果单看这个地形,很多人就会好奇灌云县怎么会是一个贫困县。 直观可见,灌云占据着一块好地,是江苏唯一有山有水有海的县城。 海港虽不如苏南,但仍是连云港的附属港。 当然,连云港本身也过得并不好。
说到土地,这里的土地确实很多。 去县城看看主要街道的道路。 四通八达,十车道为标准(当然,这是指新城区)。 最关键的问题是产业不景气。 从县城一眼望去,大伊山上除了显眼的大佛外,各种建筑的品质也很高。 然而,县城之外,却有大片的农田。 因此,没有好的产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
2、让吃货又爱又怕的滨海县
因此,虽然属于连云港,但灌云人的生活习惯仍然保持着淮扬制,吃米饭,做淮扬菜。 但不可能不受到山东文化和海岱文化的影响。 我哥哥赣榆是山东人。 毕竟赣榆人吃大葱已经影响到了一些灌云人。
如果只谈吃的话,灌云人民还是很幸福的。 这里有美味的食物,包括山珍海味、野味和海鲜。 食材丰富又好,煮起来也很好吃。 所以吃货来到这里,无论是海里的大龙虾,还是洪泽湖的小龙虾,一应俱全。
当然,最贵的当地菜让很多女孩和男孩都望而却步,那就是“豆蛋”。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浪漫,但它实际上是一只大毛毛虫。 当地人用擀饺子皮擀豆腐。 想象一下,那条大毛毛虫正在蠕动,当你把它滚开时,一堆鼻涕一样的东西就出来了。 是不是很恶心? 但是,它非常有营养。 这种“豆丸”的营养价值相当高,当然价格也相当昂贵。 我不是尊贵的客人。 抱歉,你连活豆芽都看不到。 至于味道,它比鸡蛋更有泥土味。
3、新的发展路径
如果灌云还属于淮安,不知道现在会如何发展。 反正在连云港呆着就是这样。 连云港本身也不好,就像淮安本身也不好。 暂时还轮不到灌云“撤县设区”。 预计连云港消化赣榆还需要几年时间。
走城市化道路,灌云不能指望连云港,也没有太多实力成为大城市。 反正现在灌云也修好了高铁了。 未来,当地青年才俊可以乘坐高铁前往苏南、上海,以及外界。 对于工业较差的地方来说,修建高铁不一定是好事。 发展一定会发生,但需要工业,建设高铁会让发展如虎添翼。
但灌云会出现什么样的产业呢? 是不是被苏南、沈家行、汇景淘汰的行业? 更何况,近十几年来,已有不少企业从这些地方来到灌云。 灌云也想要高质量、高产量、低污染的企业,但他们不肯来。
没想到,灌云人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打造出特别节约面料的服装制造。 当然,他们称之为时尚健康产业。 灌云这类产业的兴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从纺织服装领域细分出来的内衣行业,起初非常不起眼。 只是意外落户灌云,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占领市场。 目前,该产业正在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
如今占据市场的灌云县终于可以有效发挥区位优势。 港口、高铁、机场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当地的文化、饮食、自然风情也将有助于未来引进各地人才。
或许,灌云的发展范例可以为苏北乃至其他贫困县提供借鉴。 城市建设步伐不宜太大,否则就会像独山一样。 工业发展才是王道。 找到自己的优势,找一个细分行业作为突破口,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