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持续发展、梯次推进、内培外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 空间格局以临空经济区为基础。 以嵩明县、安宁市为核心,形成东西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 从产业看,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等已形成相互促进。 产业结构共同进步。 新区始终紧盯战略目标,聚力发展,全力以赴抢项目,不断增强重点项目的引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形成新优势在产业竞争中,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滇中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出最强声音
规划引领基础先行
构建“一核两翼”新发展格局
滇中新区位于昆明主城区东西两侧,四季如春。 涵盖安宁市、嵩明县和临空经济区,面积482平方公里。 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和云南建设的重要桥头堡。 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先行区的重要使命,是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前沿。 这也是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一步。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起点,也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自成立以来,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460.68网络投稿增长到2024年的929.23网络投稿;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1网络投稿,年均投资655.9网络投稿;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3.3网络投稿增加到0.50网络投稿,年均增长14.9%; 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GDP排名由第15位上升至第13位。
“新区始终坚持全球视野,遵循国际标准,凸显新区特色,规划起点高,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快,为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据新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用地空间“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已编制完成。 萧绍国际新城、东盟产业园、礼骑片区等重点区域已建成。 片区详细规划取得重要成果。 此外,还聘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完成新区60余项规划编制及相关研究。基本实现新区法定规划全覆盖。 安宁市被列为省级“四规合一”试点城市,并已完成“多规合一”方案编制。 嵩明机场地区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重要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完善,“多规合一”规划成果基本形成。
据新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以来,新区累计投资超过1088网络投稿,启动路网项目266个,覆盖1425公里,建成通车路网公里。项目。 蛟龙、新松昆、东南绕道、机场北、武夷等高速公路和松昆大道、韶关大道、空港大道(中段)、石安公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 市政主干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47公里,其中已完成45公里。 内外交通体系基本建立,新区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打通,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片区开发也在有序进行。 截至今年7月,滇中新区累计投资272.43网络投稿,购储土地87132亩,供应土地23082亩。 全力推介空港商务区(礼七片区)、板桥片区。 、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园区、空港产业园、东盟工业城、萧邵核心区、军场片区、草铺片区、太平片区等10大片区相继开发建设,形成了持续发展、重点突破、东部发展的新格局。 ——西部联动,共同飞翔的开发建设新格局。
北汽集团
招纳高校,吸引强势集群发展
打造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招商引资是新区发展的‘生命线’。围绕新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布局,坚持‘引进新、优质、强’,不断完善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创新投资促进工作体制机制,建立8个专业性、区域性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投资促进质量、效率逐年提高。 新区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七年来,新区紧紧围绕招商“结合”,以“走出去”和“请进来”为重点,全面提升招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开创招商新局面以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新区发展。 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组织,新区实行“一把手”招商,坚持领导带头,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勤于走出去,善于请来。我们将深入考察和研究经济形势、资金流向和行业趋势,着力打造一支懂专业、精准策划、善于谈判、懂得技巧的高素质专业招商团队以服务为导向,全面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开创新局面。 此外,新区创新丰富招商方式,开展商务招商、中介招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赛事招商等,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性和精准度。投资促进。
为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精准度,新区着力全产业链招商引资,着力打造、补强重点产业链条,紧盯世界顶尖企业等重点企业500强、国内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及行业龙头。 聚焦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汽车及高端装备、新材料与石化、电子信息等5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生物医药等领域,定向吸引配套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有效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精准度。
新区经济发展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始终坚持吸引大强企业、集群发展的方针,积极构建布局合理、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特色鲜明,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发展能量水平和产业水平将持续推动新区产业由传统中低端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中高端。目前,现代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七年来,新区持续打造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三大现代产业:高端商务与总部经济、商贸与现代物流、旅游与健康服务业。 在服务业集群方面,建设杨林经济开发区、安宁工业园区、临空经济区三个国家级千亿级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为支持主导产业发展,新区去年KTV了一系列投资支持政策,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 “1”是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促进支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政策通用,“N”代表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目前,促进生物医药、金融、总部经济、航空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发展的支持政策相继KTV,形成了重点产业发展的“一业一策”。
截至今年6月,新区累计引进项目743个,实际内资投资3624.01网络投稿。 其中,网络投稿以上项目446个,占比60.03%; 平均每年新发企业114家,平均每年融资557.54网络投稿。 截至今年7月,新片区已引进中铁集团、东风汽车、北京汽车、国药控股、中粮集团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京东方、顺丰速运、首创等18家中国财富500强企业。
中甸区
新区充分发挥空间结构碎片化特点,聚焦主导产业,实施集群化发展,不断推动西区重化工产业集聚区安宁工业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安宁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体化化工(含石油化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黑色冶金、有色冶金一体化绿色工业园区,中石油1300万万吨炼化项目建成投产,彻底改写了云南缺油气的历史。
东部地区,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集群,高端制造业逐步实现突破。 在杨林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三整车一中心”和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 北汽新能源、东风云栖已实现量产。 中国汽车中心高原实验室项目建成投产后持续高质量发展,年产能30万辆万级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的产业园正在形成。 空港经济区内,昆明综合保税区闭园运营。 空港产业园、航空物流园、中关村电子城、智能科技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园区已建成投产。 新加坡丰树昆明综合物流产业园、宝湾国际智慧物流港等项目投入运营,空港国门商旅区、东盟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
目前,新区正在积极培育临空经济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京东方微显示生产项目已投产。 引进一批优质生物医药项目,构建了以国药、云药、坤药三大品牌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其中,中国中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成为云南省首家获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 国控云南医药健康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该项目将重点建设集生产、科研、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医疗健康产业园。 国药云南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项目已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康乐卫士重组疫苗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建设,HPV重组疫苗预计年内试制并投产,后期将填补云南省重组蛋白疫苗行业空白。
技术创新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培育发展沃土,优化发展生态
七年来,新区坚定不移走改革创新之路,大胆先行先试,新区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省决策领导、独立设立新区、城区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新区党工转变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从国家和市级的全职能管理模式转向以经济管理服务为重点的职责。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在高层的统筹协调和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小组。 省委、省政府印发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关于支持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双领导,明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是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单独规划管理,全面放权赋能,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制度基础,提供为加快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鼓励新区干部职工放手大胆尝试、勇敢创业、艰苦奋斗,特制定《云南省滇中新区鼓励干部职工改革创新办法和创业防错办法(试行)》 《云南省滇中新区鼓励干部职工改革创新办法》和《干部创业容错纠错办法(试行)》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鼓励干部职工改革创新树立明确方向。新区倡导良好责任氛围,营造积极舆论氛围,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制度环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新区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推进“滇中人才集聚”工程,制定《云南滇中新区“人才集聚计划”实施办法》,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全面培养、引进、使用人才。 好才华。 积极建设人才公寓,KTV《云南滇中新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暂行)》和《云南滇中新区“云烟居”人才公寓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解决解决新区人才住房问题,实现“人才来新区背着行囊、安家落户”的目标。 打造滇中“人才网”,动态为160家企业、5.2万余名求职者提供免费人力资源服务,灵活招聘人才,拓宽招聘渠道,搭建政校企平台,开展人才招聘开展校园、企业、网络直播等活动,缓解企业就业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打造滇中“人才聚集地”,推进人才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成立省、市、新区、园区人才服务联盟,依托人才服务站,推出新的三级直达服务和“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为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积极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省级人才飞地和人才区,吸引和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新区建设和云南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和引领。
在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新区牢固树立重商、扶商、富商理念,用“亲”“清”关系,帮助市场主体增、活、做大,并变得更强。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办事”的原则,当好企业的“金店服务员”,“有求必应,不打扰”,并提供全天候、全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新区管委会建立了重点企业领导带头挂钩帮扶工作机制,持续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服务保障。 各级部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上门服务,切实研究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促进企业发展。 安宁市在企业建立了“营商环境客户服务中心”和“5D店员”服务机制,推行“1%工作法”; 嵩明县启动市场主体营商环境逆向评价,实行“名单制+销户制+“责任制”;空港经济区加快建设“滇中e服”自助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认知不断提升。
同时,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省级分散审批权限,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不断提高审批水平。政务服务“一站式”,提供“城区一条龙服务”、“省内跨省”服务,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短至17个工作日,长至50个工作日,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党必须管党、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新区始终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利”专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思想工作责任,深刻认识“两个建立”的决定性意义,使“四个意识”更加扎实,“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以“滇中先锋·跨越贡献”品牌建设提升行动为总体抓手,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相继协调社区、机关园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第一党支部空港投资集团、新区规划建设部党支部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岗位和队伍并行落实。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决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压实管党政治责任,提高管党治党能力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贯穿于整治作风、铲除腐败的全过程。严明纪律、反腐败,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区成立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站在新起点,锚定高质量发展,新区将继续以模范责任、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卓越,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环境营造、人口浓度深度。 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以产业为主、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全面开启滇中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