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湾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约158.48平方公里。 空间范围包括现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场片区、龙湾填海区二期、欧菲一期(北片区)。
四达范围:以东至瓯菲一期东堤、以南至温州市龙湾区与瑞安市交界处、滨海二十五路、瓯菲一期南堤(北)、至瓯海猫朱岭大道西起滨海大道,北至瓯江南堤。
继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金华金邑新区、台州湾新区之后,温州湾新区成为省政府设立的第七个省级新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浙江省级新区“七兄弟”各自的优势,以及浙江设立七大新区背后的考虑。
比例大小:
杭州钱塘新区:2019年4月设立,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
湖州南太湖新区:2019年5月成立,总面积225平方公里。
宁波前湾新区:2019年7月设立,总面积604平方公里。
绍兴滨海新区:2019年11月设立,总面积430平方公里。
金华金邑新区:2020年5月成立,总面积约661.8平方公里。
台州湾新区:2020年7月设立,总面积约138.46平方公里。
温州湾新区:2024年1月设立,总面积约158.48平方公里。
看定位——
浙江省各省级新区获批设立时,除了共性外,还有各自明确的定位——
杭州钱塘新区: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改革开放平台、先行区推动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湖州南太湖新区:打造国家“两山”观念转变示范区、长三角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群、美丽乡村南太湖地区宜居新城区。
宁波前湾新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未来城市杭州湾工业和城市。
绍兴滨海新区:打造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杭州湾南翼生态宜居新城区。
金华金亿新区:打造国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区、全省海陆通道开放示范区、浙中西部崛起先导区、金亿一体化发展新城大都市区。
台州湾新区:打造长三角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大湾区临港产业带合作新高地、东南部先进制造业先导区浙江,台州湾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的新城区。
温州湾新区:打造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浙东南沿海科技创新高地、产融结合新城区温州都市圈内的城市。
从七个新区的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它们分为世界级、国家级、长三角、湾区、全省、省内地方、浙江都市圈等不同级别。地区。 无独有偶,每个新区都承担着四个层面的任务,每个层面都聚焦当地的核心优势。
其中两个新区被赋予“世界级”使命,分别是杭州钱塘新区和宁波前湾新区。 一聚“智能制造”,一聚“先进制造”;
湖州南太湖新区、金华金邑新区、温州湾新区三个新区被赋予“国家”使命,分别聚焦“两山”理念转型、“国际贸易”和“民营经济” ”。
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台州湾新区、温州湾新区5个新区被赋予“长三角”区域使命,分别汇聚“一体化发展” ”、“区域发展”、“一体化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制造业”。
从这些定位也可以看出,每个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任务,展现的优势和特色也不同。
七大新区最新进展——
杭州钱塘新区:
起初,有人认为钱塘新区与2017年批准的“临安区”一样,是一个新的行政区。 事实上,钱塘新区是一个经济区划意义上的新区。
去年4月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时,设立“钱塘区”。 钱塘新区再次升格,成为杭州市独立的行政区划。
湖州南太湖新区:
南太湖曾是2万多名渔民的聚居地。 如今,大家都已转业、搬上岸,甚至搬进了安置小区。 有人说,这是一座年轻的新城。 南太湖新区虽然经济基础不太好,但起点高、标准高。
宁波前湾新区:
以吉利、上汽大众为代表的“万亩千亿”智能汽车产业平台势头强劲,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融合发展,一系列“超级工程”正在争分夺秒地加紧实施……
绍兴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拥有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个省级“万亩千亿”新型产业平台。 是绍兴最具知名度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高能平台。 两年来,滨海新区与时俱进,见证了绍兴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金华金亿新区:
金逸新区依托自贸区等大开发开放平台,持续推动新贸易、智能制造、枢纽经济、创新产业等“新四臂”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港、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区、数字贸易创新区。
台州湾新区:
从孵化到产业,台州湾新区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的有效融合。 如今,这个创业创新热点已有6家主板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上市公司、12家拟上市公司。
温州湾新区:
设立温州湾新区,是浙江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四大建设”决策部署、完善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发展格局。
省规划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世力:
代表浙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
设立省级新区背后有何考虑? 换言之,浙江省正在玩一场怎样的“大棋”? 我们来听听浙江省规划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世力怎么说。
按照“一成熟、一核准”的原则,有序推进省级新区创建。 温州湾新区排名第七。 相信未来还会根据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优化,新增新区。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前段时间大力整合完善平台,打造了以战略高能平台为尖、省级新区为腰、省级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为基地。 平台体系与省科技创新走廊、省实验室共同构成我省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和主力军。 ”
放眼整个浙江省,建立省级新区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优势资源向优势区域转化”和“亩产论”的理念,理顺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 、运营等相关制度和机制。 “要求跨行政区域更好聚集和配置人才、技术、创新、金融、商业、文化、市场等资源,更好加快建设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标志性产业链代表浙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积极推动产业、企业、产品水平升级,可以更好提升浙江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浙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