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阿里巴巴大刀阔斧,将2015年的“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分别整合境内和海外业务,成立“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和“海外数字业务板块”戴珊负责淘宝、B2C零售事业群、淘菜、淘特、1688等中国数字业务板块,蒋凡负责速卖通、国际贸易等海外数字业务板块。
来源/视觉中国
每一次调整都是根据当时的市场和环境做出的。
2015年,阿里巴巴提出“大中台、小前台”。 核心是用统一的中台服务所有前台业务,让业务更加敏捷。 依托中台系统,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也能快速跑通。 有零售业内人士表示,盒马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一整套线上线下的销售、仓储、物流体系,离不开阿里巴巴的大中型平台体系。
此后,“众泰”也被各企业借用、模仿。
2024年底,阿里巴巴将“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分别整合境内外业务,成立“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和“海外数字业务板块”,这是阿里巴巴的又一次重组。业务审查。 理清生产关系的模块。
作为球迷,张勇喜欢因地制宜地改变阵型。 在他看来,“企业管理和组织设计的原理是一样的,我认为画一个理想的组织架构图是不可行的。我们总会面对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看看是否有合适的人。”没有合适的人是很正常的,完全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你总是要根据你手里有多少张牌,你有多少个王,你有多少个王来打牌和布局。 ”。
此次,在2023年的新判断下,在“进步”的年度关键词下,阿里巴巴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 张勇将亲自领导阿里云,并将年轻高管推上前台。 配合2023年的环境和战略,阿里云可能会承担更重的责任,年轻的高管也将为阿里巴巴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张勇出任阿里云总经理
今年阿里巴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是张勇亲自领导阿里云。
据多家媒体报道,12月29日,也就是他接任阿里云智能总裁的当天,继所有阿里巴巴员工发邮件后,张勇以阿里云智能总裁的身份向阿里云员工发送了第二封电子邮件。
张勇在邮件中强调,“‘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从来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口号,而是支撑我们每天成长的基石。”
同时,“我们的业务类型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客户的信任视为我们的生命。” 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 我们不仅要主动解决客户看得见的问题,还要主动解决客户尚未感知到的问题。 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言语中可以看出,客户服务是张勇的重点。 在此前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张勇还提到,“对于云计算来说,稳定、安全是对客户最基本的责任,我们要始终秉持敬畏之心,不辜负客户的信任和依赖。”
云业务在阿里巴巴占有重要地位。 2015年,阿里巴巴提出全球化、农村地区、云计算三大战略。 到2019年,战略将调整为全球化、内需、大数据、云计算。 无论三大战略如何变化,云计算始终位列其中。
来源/视觉中国
张勇在2024年致股东的信中,进一步聚焦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作为阿里巴巴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
从业务表现来看,阿里云的“第二曲线”作用日益凸显。
阿里巴巴截至2024年9月末的季度业绩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季度,阿里巴巴营收为2071.76网络投稿人民币(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 从细分领域来看,本季度云业务收入为207.57网络投稿,同比增长4%。 从绝对值来看,云业务对集团收入的贡献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商业板块。 增长方面,云业务同比增长4%。 增长4%,保持增长势头。
从2009年创立到张勇亲自领导,阿里云经历了王健、胡晓明、张建锋三代掌舵人。 其中,2009年,王健主导创建阿里云,最重要的目标是完成阿里云从0到1的建设; 2014年,阿里云交给胡晓明,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商业化突破。
2018年,张建锋接手阿里云。 在此期间,阿里云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 根据阿里巴巴2024财年财报(对应自然年2024年4月-2024年3月),阿里云财年营收达到10018亿,营业利润(调整后EBITA)达到11.46网络投稿。 这是阿里云成立13年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但张建锋掌舵四年后,阿里云也迎来了新的市场和环境变化。 互联网行业云市场需求减少,政企大客户需求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新的环境和压力也呼唤着业务的调整。 按照阿里巴巴一贯的组织理念,组织第一,推动战略和业务推进。 在阿里云业务调整之前,阿里云掌舵人的变动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勇亲自带领阿里云团队,这对于阿里云来说是一件好事。 张勇的个人领导表明阿里巴巴对云业务的高度重视。 张勇接手后,阿里云将更加顺畅地整合和利用集团内部的资源。 张勇多次强调客户服务,阿里云的服务未来也可能会得到改善。
阿里如何“进入”?
年内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已经完成。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决心”走向“进取”。
2024 年并不是轻松的一年,尤其是对于互联网而言。 但凭借“定格”的力量,加上消费、云计算、全球化三大战略,阿里巴巴也“定格”了。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尽管面临疫情、国际经济形势等压力,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仍实现稳定发展。 截至上一财年末(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12个月),阿里巴巴实现了服务10亿国内消费者的目标。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海外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也突破3亿。 随着海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推进,阿里云近三年海外市场增长超过10倍,位居亚太第一。
现在,2023年即将到来。 随着“社会进入与疫情共存的新阶段”、“国家指明了平台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变化,阿里巴巴也对2023年做出了新的判断,并在2023年,提出了新的关键词“”。
一切似乎都预示着2023年,互联网行业将迎来奋发向上的好机遇。
到2024年第三季度,各互联网公司的财务数据将发展得更好。 阿里截至2024年9月末的季度业绩数据显示,阿里当季营收2071.7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3%。 美团2024年Q3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626.2网络投稿,同比增长28.2%,净利润12.2网络投稿,同比扭亏为盈。
政策环境方面,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创造就业。国际竞争。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向平台企业发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
再加上疫情管控放松的好处,2023年或许会是一个好年头。
“从2024年12月开始,随着疫情相关防控措施的放松,这段时间我也去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访问期间,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正在复苏,包括电商、 “物流等很多地方,行业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丁道石表示。
如今,阿里的关键词从“鼎”变成了“进”,这也说明了环境的变化以及阿里的判断力。
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所有互联网公司的要求是求稳、稳、不倒。但众所周知,即使是这些要求也很难实现。” 丁道士指出,“但现在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复苏的积极态势,阿里和国民经济同频共振,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阿里也会做得更好。因此,2023年,阿里做出了积极的判断,开始改进、寻求进步。”
此轮组织架构调整也表明,阿里巴巴已经做好了在2023年砥砺前行的准备。张勇执掌阿里云,似乎预示着在业务方面,云业务仍将扮演“第二曲线”角色,成为阿里巴巴的核心中国商业业务。 重点业务。
在2024年9月季度业绩发布电话会议上,张勇还表示,“通过连续几个季度的调整,阿里云的收入结构呈现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状态。” 同时,“阿里云将在不断提升自身云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持续携手行业伙伴推出多元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中国各行业数字化进程。 ”
高管团队的年轻化也是阿里一直在推动的一个方向。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开启了为期四年的年轻化进程。 首先是2017年吴泽明、胡曦“加盟”,其次分别是2018年、2019年王雷、蒋凡、蒋江伟。 2020年,他们包括王海、陈丽娟、邵文澜。
成为阿里合伙人,要么是打过仗,有足够的资历,要么是从外部引进的核心人才。 这些都是伙伴能力的证明。 年轻和能力对于阿里来说更加强大,他将在2023年大展拳脚,努力拼搏。
现在,随着阿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新人员的调配,阿里2023年的前进路径已经非常清晰。 接下来,就等阿里意识到并确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