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斯泰亿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远程除雾器产品
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中信戴卡汽车轮毂生产线
消防电子龙头企业海湾公司测试车间
胶东在线秦皇岛讯8月22日讯(特约 小编 张倩)时至今日,“1984年10月27日”还萦绕在开发区所有人的脑海中,一个载入秦皇岛乃至中国历史的日期:经批准经国务院批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 项目纷纷落地,产业园区纷纷涌现,工厂拔地而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中国最佳数据产业基地”、“国家级示范区” ”等多项荣誉称号,完美诠释了秦皇岛开发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传奇。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280.1网络投稿,出口总额20.01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96.3网络投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6网络投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8网络投稿美元,同比增长7.14%%;新开工过网络投稿项目23个,投资金额115.99网络投稿。 “1987年,有统计记载,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738万元,财政收入709万元。” 开发区统计部门相关负责人不好意思地说,由于开发区前期的经济指标很小,一位上级领导曾对统计部门的同志说,开发区的经济指标开发区可以忽略不计。
1985年4月,秦皇岛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 仅靠国家贷款9300万元,就在大小唐河之间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工了。 前10年,累计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内资9.09网络投稿,开发面积0.9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滚动开发能力。 1995年至2007年“二次创业”时期,引进外资项目401个、内资项目3083个,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8网络投稿。 主要指标实现20%以上增长。 秦皇岛开发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龙头。 2008年以后,秦皇岛开发区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快速前进,GDP含金量越来越高。 201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比1995年增长数十倍。
“1987年,起步区实现‘七通一级’,建成两座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家面包店和一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公司。” “如何开拓、如何建设,这些都不是现成的。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来自秦皇岛老开发区的张占文对当年开发的困难记忆犹新,项目引进有时非常困难。 1985年12月,开发区批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严邦迪管材制造有限公司,并于1987年投产。引进规模项目较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徘徊在100万美元至650万美元之间。 为解决招商引资问题,努力营造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软环境,秦皇岛开发区于1996年创造性地设立了“项目引进审批全过程、全程服务”三项服务。 “全面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常态化”制度,建立了投资服务中心,涉及审批事项的14个部门全部集中到投资服务中心,设立20个服务窗口,实现线上化积极推行审批,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全流程代理制。 该系统为投资者建立了绿色通道。 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还实行了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重点项目分包责任制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个牵头单位、一套专业队伍、一具体谋、一抓到底),聚焦项目、提供服务,确保项目投资、落地、开工、投产、见效“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在多措并举下,秦皇岛开发区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上半年,全区共批准内资项目753个,实际引进内资美元。 秦皇岛德龙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鲁能达国际汽车创意文化产业园二期、北京朗威汽配等项目已签约落地……目前已有783技术秦皇岛开发区的中小企业为主。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82家,分别占秦皇岛市全市的41%和61%。 现在,秦皇岛开发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毂生产基地、北方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秦皇岛开发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河北省对接京津的排头兵。 京津高端人才创业区和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建设。